市场经济导致社会道德“滑坡”还是“爬坡”?有关论争已持续多年。2007年南京“彭宇案”的判决,加重了能否见义勇为的公众疑虑。最近广东佛山幼童小悦悦被碾轧身亡的事件,再次将论争推向高潮。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孙春晨指出,官德败坏是社会道德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中国青年报》10月27日)
这并非危言耸听。前不久环球网作过一项调查,超过八成受访者认为,较之10年前,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准“有很大倒退”,道德水准下降最多的群体便是政府官员。古人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当引领社会风尚的君子之德(即官德)大幅倒退,整个社会的道德势必草随风倒。
中国古人所谓的“官德毁民德降”便是这个道理。
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曾长期担任执政官和保民官的塔西陀也曾断言:“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一卓越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定律之一,即“塔西佗陷阱”。它对现代政治学和现代社会管理的最大启发,就是要高度重视和加倍呵护政府公信力,有了老百姓对政府公信力和官员品德操行的认同,才有整个社会的基本信任。
一次次观看电影《焦裕禄》,很多人还泪流满面。为什么焦裕禄能被兰考百姓视作亲人,那么多人愿意跟着他吃苦奉献改造山河?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这位人民的好书记从来就是冲锋在前、享受在后。而当下,我们某些地方,稍稍遇到一点突发事件,就谣言四起,官方辟谣却苍白无力,甚至有些公众已习惯了反向解读地方官员信誓旦旦的承诺。官民之间的不信任感加剧,不能一味抱怨群众,首先要从官德失范、官场病滋生蔓延等方面找病根。电影中,焦裕禄以真情的泪,劝阻了外出逃荒的群众。现实中,那些徜徉在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中的官员,能和百姓交心吗?
整个社会信任体系的缺损,始自官德缺损;整个社会信任结构的断裂,始自官德断裂。面对不断增多的官民交流障碍,不能抱怨群众听不懂官话,而要反思官场空话套话假话泛滥对社会话语生态的伤害,反思官场贪腐对干群关系的损伤。
填平官德滑坡的“塔西陀陷阱”,需要官员成为社会道德水准最高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