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中国经济前景的“争论”成为国际媒体一大焦点,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不绝于耳,看好中国经济的说法也时有出现。在世界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这场争论确实牵动全球神经。对中国来说,如何看待这场争论,也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首先,不论是唱衰中国经济还是看好中国经济,一个不容否认的基本事实是,中国经济的走向牵涉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0%,还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增长。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在寻求经济复苏的进程中,中国将是一个主要的发动机。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前景才会备受各方的高度关注。
其次,国际媒体和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争论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十年间,唱衰中国的论调从未平息过,只不过,这一次声音或许更大而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之前的中国经济规模尚小,即使唱衰也不会引来西方媒体的集体关注,而今天,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焦点。可以说,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唱衰几乎是一种“周期性发作”,是对中国经济既有矛盾、问题和难题的一种夸张反应,他们或许看到了中国经济中存在的某些特定问题和困难,但其有关中国经济前景的结论往往并没有扎实的依据。回顾以往,唱衰中国和中国经济的西方专家,最终都证明了自己的错误而非先见之明。
不过,错误并不能让唱衰中国的声音永远消失。相反,只要中国经济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有类似的声音出现。可以预料,在中国经济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这种“唱衰论”还会再现。实际上,眼下国际上不只是有唱衰中国的声音,还有大量唱衰欧洲、唱衰欧元区的声音;而在次贷危机爆发的初期,美国也曾是唱衰的对象。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有关美国是否会走向衰落的争论从未平息过。
在出现大量唱衰声音的同时,看好中国经济的声音也一直存在。比如,《华尔街日报》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出,美国应将其信奉多年的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扔进历史垃圾堆,向中国学习规划能力。这似乎是在称赞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过,也无需为此兴奋。这只是一篇文章的见解而已,或许,几天之后,《华尔街日报》或其他美国主流媒体又会转变风向唱衰中国。
当前,对于这种来自外部的声音,我们应该抱以平常心看待,不因外界的唱衰而乱了方寸,也不因外界的看好而沾沾自喜,最主要的依然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