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727万,这个夏天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作为求职的过来人,笔者依然喜欢看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节目。最近一段时间,《职来职往》播出的是高校专场,最近的两期,一期是厦大专场,一期是北大专场。厦大和北大都是名校,而求职的大学生们并没有名校的优越感,薪金要求一般都不是很高。而且很多求职者都放低身段,从底层做起,以至于求职都很顺利,都能如愿以偿。看来“史上最难就业季”就业也并不难。
而说到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们寒窗苦读十多载,对就业的期望值很高,以至于大学生求职,都很在意薪金,薪金太低,他们看不上眼,感觉与自己的能力不符。而且他们也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大河有水小河满,企业发展潜力大,自己的前途才会一片光明。从大学生们来说,求职不成功,很多时候是“高不成低不就”。所以,笔者认为求职要想成功,退一步海阔天空。
换位思考一下,对企业来说,应聘刚刚踏出校门还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菜鸟”,他们肯定给不出较高的薪金。面对求职者较高的薪金要求,他们是“低不成高不就”。所以,大学生死守自己的高要求不放,将为自己关上一扇扇就业的大门。而只有适当降低求职的标准,才能为自己打开一扇扇大门。
当然,“退一步”,并不是无条件无限制地降低要求,而是大学生求职就业,不要过于在意起点的高低。起点并不能决定终点,就业起点低,并不能说明将来就不能出人头地,就创造不出骄人的业绩。而就业起点高,也不一定就说明能有一个很好的前程。企业的老板看重的是求职者能不能胜任岗位,能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在工作中,你实绩突出,不可替代,老板感觉录用你是“物超所值”,那又有什么不给你加薪、升职的理由呢?
现实中没有哪一家成功的企业是靠不断压缩职员的薪金而成为世界500强的。对于企业需要的人才,老板们付薪不会“手软”。压缩职员薪金,势必会打消职员工作的积极性,那他们又如何放开手脚,如何施展才华为企业谋取更大的效益呢?只有企业和员工双赢,企业才能做大做强,这是傻瓜都明白的道理,所以大学生求职者不必太在意初薪!
当然,大学生要想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在工作岗位干出一番业绩,必须要有真才实学。即使是名校也只是一个头衔,并不能代表能力。高学历只不过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而工作能力才是干出一番业绩的“铺路石”。所以,大学生们应该在学校期间争分夺秒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增强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这才是立身之本,就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