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推荐 >> 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塔利班刺杀拉巴尼
2011-9-23 13:55:47    来源:新浪国际    我要评论(

    两任阿富汗总统的“教授”——布罕努丁·拉巴尼(Burhanuddin Rabbani)遇刺了,这位71岁的塔吉克族领袖9月20日在自己寓所被塔利班“人弹”所暗算,一如当年大名鼎鼎的“潘杰希尔之狮”、他的学生兼同族艾哈迈德·马苏德(Ahmad Shah Massoud)。

 

    他是阿富汗亲苏傀儡政权倒台后的第一任总统,也是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之前最后一任、和塔利班政权垮台后第一任总统,在政局动荡的阿富汗,堪称不折不扣的“政治活化石”。由于生存环境恶劣,30多年的内战销磨了阿富汗多少英雄好汉,当年叱咤风云的一世之雄或死或生,但很难始终保持在阿富汗政治舞台中心,更难持久保持良好的名誉,惟独拉巴尼,虽在第一次总统任期内受到滥施暴力的指责,却大体上保持了令人尊敬的声望。

 

    之所以如此,和他独特的身份有关:他曾在亲苏政权时期因反苏入狱;曾去埃及进修可兰经,并与穆斯林兄弟会关系密切,赢得“教授”的美称;他曾是亲美的反苏游击队最高政治领袖,率先攻入喀布尔,又在塔利班肆虐的几年间和马苏德死守潘杰希尔山谷,一直坚持到“9 11”后的大翻盘。曲折复杂的经历和独特的双重属性,令他成为阿富汗世俗派和原教旨派、卡尔扎伊(Hamid Karza)政权和各地方豪强,甚至不少温和派塔利班分子都能接受、都表示尊重的政治人物,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2009年被卡尔扎伊礼聘出山,担任“高级和平理事会”(HPC)主席。

 

    拉巴尼的使命事实上是双重的:一方面,他要负责协调卡尔扎伊和各军阀、占人口多数的普什图族和各少数民族间的关系,避免脆弱的执政联盟解体;另一方面,他还担负着在盟军、政府和“温和派塔利班”间牵线搭桥,促成和解的重任。近4年来,塔利班的活动重新猖獗,而增兵“速胜”未果后,奥巴马正着手撤出此前增派的33万援兵,其它盟国的军队也将陆续撤出,2014年后,阿富汗的防务将主要交由阿富汗政府军负责,美军在当地将只剩下约7万的兵力,不足以开展大规模清剿行动,正因如此,卡尔扎伊的“与塔利班和解”政策才逐渐被美国所接受、甚至鼓励,而拉巴尼则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美国和卡尔扎伊并非要和塔利班整体言和,而是希望分化对方,只和所谓“温和派”、“建设性塔利班”合作,将后者吸纳进阿富汗政治体制内,但这种思路一直被南亚当地的政治专家所质疑,他们认为,并无所谓“温和派塔利班”,所有的塔利班都是“极端派”,他们间的矛盾固然有,但不足以令其产生阵容分化,即便有,那些倒戈的派系也会迅速被边缘化,阿富汗局势并不会因此变得缓和。不管是塔利班主流派,还是其他派系所为,不管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意在除掉这个宿敌,还是离间政府与“温和派塔利班”的关系,拉巴尼终究是在会见“温和派塔利班特使”时被伪装成特使的人弹炸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令“和解”裹足不前——是啊,连去过埃及、跟兄弟会关系密切的“教授”都会被暗算,谁还敢相信什么“温和派塔利班”,还敢跟这些“温和派”谈什么合作、和解?

 

    自7月14日美国启动从阿富汗撤军起,奥巴马和卡尔扎伊就不断重申,喀布尔的安全环境大有改善,阿富汗军警有能力保卫国家和维持治安,如今拉巴尼在喀布尔遇害,加上此前美国使馆、北约指挥部等要害部门接连遭袭,无疑是对这种乐观论调的辛辣反讽,这将令原本缺乏威信和统御力的卡尔扎伊政府地位更加虚弱,也会让国内民意支持率只剩下41%的奥巴马,再被扣掉一些政治分数。

 

    塔吉克族是阿富汗境内的少数民族,和卡尔扎伊所属的普什图族存在一定矛盾,双方在如何对待塔利班问题上也有不少分歧,由于多年对抗之仇,马苏德被暗算之恨,塔吉克族对塔利班的仇恨是北方联盟各派中最深的,而德高望重的拉巴尼,则是塔吉克族领袖中较少的温和派、和解派,并支持卡尔扎伊的和解努力。如今拉巴尼重蹈马苏德覆辙,可能令原本隐伏的执政联盟内部民族矛盾公开化,甚至造成塔吉克军事最高负责人、现任副总统卡西姆 法希姆(Mohammad Qasim Fahim)与卡尔扎伊不合。或许,这正是塔利班制造这次暗杀的真正用意所在。

 

    刺杀事件发生后,一些美国情报官员指责塔利班派系之一“哈卡尼”(Haqqani)应对此事负责,而各种政治谣言则不胫而走,不论真相如何,拉巴尼的死注定会令阿富汗的和平之途更坎坷,也会令美军的撤军之路更崎岖。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