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5日欧巴马总统亲赴五角大厦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共同公布题为《持续美国全球领导:21世纪国防重点》的战略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原为阐述美国裁减军力及调整美军两面作战的军事战略,但因为报告明确提到对中国和伊朗扩军的忧虑,备受国际关注。
这份筹划长达8个月的战略报告强调,美军今后将避免两面作战,不再派遣地面部队进行海外大规模的持久战,但确信有能力赢得一场主要战争,以吓阻另一潜在敌手借机扩大事端。此一所谓的「1+」战略,针对的正是中国和伊朗。
无论是华府官员或媒体的近期言论,提到美国未来的敌手时,都会直接指向中国。五角大厦不具名的官员声称,美国具有足以吓阻任何「反介入」的能力,其中包括针对中国研发的柴油攻击潜艇及其(与伊朗)部署的反舰中程导弹,必要时将会发动攻击。其实,这份战略报告就提到,美国今后将加强新武器的研发,反制中国利用远程导弹及雷达阻碍美军行动,同时集结三军并配合情报、监控、侦搜、网络安全设备及作战原则等资源力量,突破中国与伊朗抵制美国进出南海和波斯湾的任何障碍。
欧巴马总统公布这分亲手策画的战略报告,必然严重冲击到中美间的政治互信,升高北京与华府的战略敌对态势,进而增加双边潜在冲突的可能性。目前北京官方虽未做出正式响应,但从日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2年《亚太地区发展报告》及《环球时报》的社论来看,中国内部正在酝酿新的反美情绪。
相较去年11月北京官方媒体还认为,美国虽有围堵中国之心,但就实际的战略意义而言,有些过分渲染;换言之,美国「重返亚洲」对部分亚太周边国家,只会产生「安抚心理」的作用。当时媒体的评论就认为,中国GDP已占美国的40%,其在亚洲的经济带动力已超越美国,美国即便拉拢澳、菲、越等国,也难以围堵中国。
于今,北京智库面对美国国防战略计划点名是为防范中国与伊朗的威胁,反应显然较过去强烈。《环球时报》社评就悲观地认为,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已难改变,中国无论多努力改善双边关系,也无法纾缓中国崛起带给美国的庞大压力。该文甚至公开主张,中国不宜从美国文化与西方政治价值观的角度,去决定对伊朗的好恶,从中国外交战略的角度而言,伊朗可以牵制美国的亚洲战略布局。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杜尼隆去年11月曾信誓旦旦表示,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布局非针对围堵或孤立任何国家,随后印度尼西亚峇里岛的东亚峰会上,欧巴马会晤温家宝时再做出相同的宣示。若仅从这份国防战略报告来看,美国显然没有信守承诺。
2010年2月五角大厦公布(四年一度)的国防评估报告(QDR),似乎尚未正视中国军力扩大的威胁,如今美国面对中国快速研发各种新式武器,难免焦虑不安。日前公布的国防战略计划,言词表达比过去强硬许多,但也仅止于对中国摆出预防性的战略态势。华府是在面临紧缩预算的压力、反恐战争获得阶段性成果,及美军从中东与南亚撤军的背景下,拟订新的国防战略,尤其中国崛起对美国造成威胁,已成为共和党初选的重要议题,欧巴马适时表态,无非是向选民传达维持美国军事超强优势的保证。
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已愈来愈复杂,北京日后还会面临各种挑战,它需要新的战略思维因应变局。整体来看,美国围堵中国(与伊朗)的战略,除了强调建构导弹防御体系与采取核武吓阻的必要性,政治和外交仍是美国传统运用的手段。事实上,以当下中美及中国与东协的紧密经贸关系而言,美国未必能完成围堵中国的战略目标。此时此刻,北京尤其需要隐忍与沉着,避免内部掀起新一波的反美浪潮,尤其如果中国能够妥善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维持东亚安定局面,让美国将战略重心移往中东,中国将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与资源推动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时间,让中国不仅国强,更能达到民富境界。中美关系已历经数十年大风大浪,华府的这份战略报告只算是一小波涟漪。
毋庸置疑,合作双赢的中美关系,对全球安定与和平至关重要。美国未来20年的亚太战略布局,若因此导致中美走向新冷战,势必严重冲击太平洋两岸整整一代人的生活与发展。美国宜记取经验教训,试图藉南海问题以布局亚洲战略,未必能够阻挡中国的崛起,无论是建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或藉东亚峰会机制去拉拢东协国家,美国都很难削弱中国对东亚日增的影响力。根本之道仍在于,美国需要彻底抛弃冷战思维,从国际体系内的合作,思考提升中美政治互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