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未来四年内,中国数以千万计的公务员将全体接受一轮“职业道德培训”。对公职人员进行道德教育,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只有在严格的法治保障下,针对官员道德的培训教育才能不至于沦为流于形式的“耳旁风”。]
一场最大规模的“官德轮训”将在中国拉开帷幕。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近日发布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未来四年内,中国数以千万计的公务员将全体接受一轮“职业道德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
由中央主管部门针对某一单项培训内容下发大纲,颇为罕见。相关文件还要求,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列入公务员初任、任职和在职培训的“必修内容”,并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
这一项新规定出台不久,中组部又印发一份《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提出:要把“德”的考核结果,体现到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
从全员轮训到加强考核,中央接连出政策,显示出执政党对官员道德危机的警惕。人们想知道的是:如何保证培训、考核官员道德有提升官员道德水平的实际效果?
“古代官德”入课程
与知识、能力层面的教育不同,道德的教育是更加“虚化”而难以把握的。要给公务员们开设一门6学时的“思想品德课”,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具体应该讲些什么,怎么讲?
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下文简称“《大纲》”)发布前,关于官德的培训的确缺乏一套系统的指导体系。
南方周末记者询问多地基层组织部门得知,关于组织公务员进行道德轮训的文件都已接到,但具体培训内容,大多还在研究制定中。而制定的依据,当然是这份《大纲》。
“之前也曾组织过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但一般以讲座、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江苏省某市的一位组织部干部说。他认为,此次全员轮训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相关培训方案和教材的准备,也将比之前更加系统。
《大纲》显示,职业道德培训的内容包括三部分:基础知识、典型案例,以及“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四个专题。
最引人注目的,是基础知识中的第5条:“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吴云华此前的讲解,西汉的刘向、宋朝的文天祥、清朝的林则徐都是古代的官德典范,而古代官德的内容则包括忠诚爱国、廉洁自律、勤政务实、赏罚分明等方面。
不过,对于古代官德进入课程大纲,一些专家并不赞同。
“古代官德最多只有一半值得借鉴,”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张希贤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古代首先要忠君,然后才是爱国,而且仅仅是男人的道德。现在的问题是,市场经济带来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道德说教还能管用吗?”
几百字的大纲如何落实为6小时的授课,亦存在不确定因素。贵州省某县组织部副部长就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该县党校全职教师只有三人,“所以培训时会从县里的领导干部中抽调人员去讲课,可是一些干部自己都弄不懂内容,自己的道德水准都不过关,怎么教别人呢?听课的官员往往也只是签个到就走了。”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只不过在一些地区有所改观。济南市公务员局教育培训处处长焦方胜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自从该局从各地寻找名师讲课,提升课程吸引力之后,不少公务员从“被迫培训”变为了“主动参与”。
大纲之外,国家公务员局也鼓励各地进行“自选动作”的尝试。例如,江苏省公务员局培训和监督处处长史晓宁表示,除了上课之外,还要举行宣誓、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学时要超过6小时。
而河北省则将“西柏坡精神”纳入了培训内容,打起了地方特色牌。
官德培训在网上也引起热议,许多网民积思广益,替培训者想出各种“高招”,如“建议到监狱里与犯人共关一学时;到西北贫民区参观并就餐一学时;到工厂里体验百姓们如何干活一学时;假装生病倒在路旁,标明是官,看群众的反应一学时”等等。
网民的这些建议,大体包括警示教育和国情教育两方面。实际上,这两种内容在现行的官员培训体系中都有涵盖,前者以收录落马贪官声泪俱下忏悔的反腐倡廉宣传片为代表,后者则多被纳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范畴内,以“形势与政策解读”的面目出现。
官德治理一直没停
中央在短时间内接连出台的官德治理举措,令人联想起近期多发的官员生活糜烂、飞扬跋扈等刺痛民众神经的新闻。
“药方”的剂量,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着“疾患”的严重程度。从官方的表述细节中,也可感受到中央主管部门对官员道德滑坡的忧虑。
近几年,在谈到官员选拔标准时,从总书记到基层组织部干部,都开始在“德才兼备”的基础上增加“以德为先”。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士秋在解释《大纲》内容时也强调:无数事实证明,公务员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道德上,无论玩忽职守还是以权谋私,都与职业道德的缺失相关。
将今年公布的“十二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与五年前的“十一五”培训纲要相比较,也可以清楚看到:“围绕增强政府公信力,大力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是一项新增的内容,被列为“重点任务”。
不过,在中共的历史中,治理官德并非新鲜事——从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开始,这项工作就几乎一直没有停歇过。
改革开放之后,干部道德的治理也是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着。1980年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还带有时代的印迹,主要反对的是“穿小鞋”、“装材料”等“违反革命道德品质”的行为;到了1997年的《廉政准则(试行)》,官德治理的着眼点已经转移到了反腐倡廉上,意在“筑起思想道德防线”,与之相对的另一道防线是“党纪国法防线”。
中共中央提出“以德治国”。中央理论刊物《求是》刊登文章称“以德治国重在治理官德”,再次引发对干部道德的强烈关注。
2010年,《廉政准则》修订成为正式版本,相关条文设计更加精细,突出了防止利益冲突的精神,并特别强调禁止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
梳理中共近三十多年的官德治理史可以看到,制度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仅就考核制度而言,已有不少地方的组织部门将原本难以操作的道德考核体系进行了量化和细化,甚至设计出一套严格而复杂的打分系统。
而新近公布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也进一步加强了考核体系的科学化,提出:要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级和岗位分级分类考核干部的道德。
但不少论者担心,单纯在政策条文和操作方式上的制度化,难以真正起到扭转官德危机的效果。“以我的经验,考察干部品德时,如果问了30个人,有个别人能说实话就算不错了。”上述贵州省某县组织部副部长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就算有负面评价,最多成为组织部同事间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事任免权还是在县委书记手里,组织部长只是跑腿的,群众口碑更是很难顶事。”
张希贤也同意这种判断:“中国人做事看面子,考核表谁不会填?所以仅仅依赖考核、教育是不科学的,他们是官德治理的两头,我们现在抓了两头,却丢了中间那段——更重要的日常监督。”
国外也有“官德培训”
张希贤所说的日常监督,既包括来自媒体、公众的监督,亦有来自专门机构的监督。
在美国,政府道德办公室(OGE)就是一个这样的专门机构,它是联邦行政部门廉政道德体系的中枢。有意思的是,这个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即是组织“官德培训”:对于政府新录用的人员,无论级别高低,都必须接受至少一小时的培训;此外,还必须接受每年不少于一次的网上廉政教育,通过网上答题检验学习效果。
该办公室的培训内容相当成熟和完善。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它提供给公职人员的培训书目有四五十本,每年都会更新,并可以通过网络下载。
翻阅培训教材可以发现,大多数内容都非常具体、可操作。例如一份名为《与承包商一起工作:你应该了解的知识》的教材,就通过各种案例和细节教导官员如何与承包商打交道——如果你持有一个承包商的股份,你就不能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去接洽这位承包商;如果你的养老金和年终奖金跟你将要接洽的承包商有利益瓜葛,那么你应该在咨询道德官员以后再做出决定;你可以一次性接受不超过20美元的非现金礼物,一年之内可以接受来自同一个人或公司的不超过50美元的非现金礼物;如此等等。
实际上,“官德轮训”并不是哪个国家的特色,对公职人员进行道德教育,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在香港,连幼儿园孩子都会读到一本《廉洁的香港我的家》,中小学也专门开设有廉政课。
但是显然,教育之外的一些工作更为关键。美国政府道德办公室的负责人就曾公开表示,比起道德培训,财产申报与审核才是防止政府雇员出现道德败坏、以权谋私现象的最有效手段。
根据规定,美国需要进行公开财产申报的官员,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厅局级以上官员,民众可以在网上看到他们的财产申报内容。例如,根据今年公布的数据,奥巴马夫妇在2010年的总收入约为170万美元,主要来自出书的版税收入。
对于美国高官而言,不提交财产申报,就不能担任政府公职。如果不及时申报或提供虚假信息,还将面临政府部门的纪律处罚,并可能招致司法起诉。
在严格的法治保障下,针对官员道德的培训教育才能不至于沦为流于形式的“耳旁风”,正如一本官德培训教材所“警告”的——“要么接受建议,要么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