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推荐 >> 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当天下轻重系于一身
2011-12-22 13:42:03    来源:陶短房的博客    我要评论(

    据史料记载,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司马懿在五丈原一带对峙,当司马懿从诸葛亮使者那里得知,诸葛亮事必躬亲,大到军国要事小到报销问题,都要一一过问,而且“食少事烦”,也就是干得多、吃得少时,不由感慨一声,如此操劳,能兼几人?孔明怕是撑不了多久啊。果然不久后诸葛亮便积劳成疾,与世长辞。

 

    其实事必躬亲,件件操劳,必然导致健康受损,寿命缩短,这个道理人人都看得清楚,诸葛亮的幕僚杨洪很早就对此提出批评,而诸葛亮也坦率承认杨洪说得有道理,却强调“别人对工作未必像我这样上心”,因此错照认,活照干,直到油尽灯枯。

 

    12月17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因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在视察途中的列车上去世,年仅70岁,同样应了“食少世多,其能久乎”这八个字。

 

    一个健康的体制,理应是兼顾效率与分工,让所有社会成员集思广益,所有职能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各司其责,形成合力的体制,有人献策,有人参详,有人拍板,有人执行,有人查账,有人赏罚,这样的一个体制,才能够明制度,均劳役,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智和力量。如果这个体制并非如此,而是一人思考、一人决策、一人理财、一人赏罚,连帐上多记了几袋土豆,田里少种了几棵绿豆,都要决策人亲自操劳一番,即便这人才智如诸葛亮,也会在不长的时间里累到鞠躬尽瘁。金正日的才智与孔明相比,高下如何,因朝鲜严格的保密制度所限,殊难断言,但他所管理的,是国土面积1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400多万的“强盛大国”,而不是“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甲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的区区蜀汉,“食少事烦”四字,只怕比孔明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现代科学、医学远比三国时昌明,又怎能摆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孔明的“亲校簿书”,事必躬亲,固然在其当政的短暂年月里,让蜀汉政权维持了基本的国力、竞争力和防御力,其重视国防、加强军工生产,并研制出诸如“诸葛连弩”之类“撒手锏”武器的作为,在一段时间内的确对曹魏等更强大的敌对势力构成威慑,使之不敢轻言侵犯,“以弱示强”、“以攻为守”的战略,也可谓煞费苦心。然而尽管他终岁操劳,最终鞠躬尽瘁;尽管他的能力为敌人所公认,操行也得到普遍认同,但他死后的蜀汉也仍然迅速走向没落。

 

    许多史学家犀利地指出,蜀汉衰落的症结,恰是在诸葛亮在位时所造成,因为他太过依赖一人——也就是自己的能力和作为,不相信他人,更不相信制度和体制的作用,没有在生前构建一个各司其责,相互配合、监督和制衡的有效机制,也不愿让自己的才智在一个完善的、有分工有约束的体制内发挥,而是将天下轻重,系于一身,那么当这“一身”出现问题时,“天下”自然也会随之大震。

 

    1994年,当前任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与世长辞后,朝鲜便已切实尝到了“天下轻重系于一身”的酸甜苦辣;而当17年之久的“金正日时代”猝然划下结束符号,人们又再一次感受到“一身”所给“天下”带来的震撼。

 

    即便是经纬奇才的诸葛亮,管理只占当时中国腹地九州之一的蜀汉一隅,将天下轻重系于一身,也只能是自己辛苦,国家辛苦,更何况一个处在地缘政治最敏感所在的千万人口大国?

 

    如今,70岁的金正日总算“退休”,接替他继续操劳的,将是27岁的金正恩,这种“天下轻重,系于一身”的成制,会否、能否延续下去,恐怕是每一个关注东亚地缘政治的人,所不能不问的一个问题。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