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推荐 >> 特别推荐 >> 商务区 >> 列表 >> 正文
如何测度欧洲的衰落
2011-11-18 15:49:44    来源:文化纵横杂志    我要评论(

    在我少年时代,中国确实存在着对于西方的妖魔化,那个时代的政治正确性是你不能说西方的长处。尔后的中国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各个领域,包括文化、思想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进步之中,也出现了很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失误,对于西方的评价就是一例,从妖魔化调到了天使化,西方的一切都一定是美好的,这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政治正确性——至少在知识分子当中是这样,而且这些知识分子还在拿着旧时代的那个早已不存在了的政治正确性大肆渲染,认为今天中国对西方的天使化还不够,这就使得对于客观事实认识原本就存在的偏离更加偏离。本来,我们讨论对于西方的评价,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比如讨论欧洲是否处于衰落之中,如果它在事实上确实处于衰落之中,我们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仅仅是为了推进我们的认识,并非是妖魔化谁。旧的政治正确性固然是蒙昧的,但新的政治正确性并不比旧的更少一点蒙昧。我们在讨论之前,有必要先解除这种禁锢思想的蒙昧。

 

    一、衰落的含义及衡量衰落的尺度

 

    如果把文化相对主义推到极端,一个文明,或者说一个社会,就没有什么“上升”与“衰落”之分,当然也就用不着去讨论欧洲是否衰落。另外,如果你是极端的制度决定论者,认为西方的民主制度是优于一切的决定因素,那么,现在欧洲的民主制度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当然也就不存在衰落问题,也用不着讨论了。所以,我们要讨论欧洲是否衰落,一定要有一套尺度,在这套尺度的测量下,文明或社会是有优劣,有进步与衰退之分的,而且在它测量出来的优劣、进步与衰退,是比较多的人能够认可的。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我选取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伊恩 莫里斯的那套尺度。

 

    伊恩·莫里斯在其名著《西方将主宰多久》中首先定义了什么叫做“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就是人们赖以衣食住宿的技术、物质、组织上和文化上的成就,人类以此繁衍后代,解释周围的世界,解决集体内部的纷争,以其他集体为代价拓展自己的实力,以及保卫自己应对其他集体拓展实力的尝试。我们或许可以说,社会发展衡量一个集体达成某项目的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理论上是可以跨时间和地域来比较的。”我认为这个定义是恰当的,虽然他不完全符合当今在中外知识分子中流行的政治正确性——比如说,“以其他集体为代价拓展自己的势力”,当然就包括战争,也就是说,社会发展包括战争能力的发展。另外,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定义里面,讲的是结果,即“成就”,这个“成就”里面却不包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我们可以把政治制度本身看作是手段,而不是结果本身,不是“成就”本身,这样更能获得比较一致的认可。然而,即使有了“社会发展”的定义,你又如何去测量它呢?伊恩 莫里斯主张用四个尺度来测量。1.能量获取,具体的测量尺度是人均日能量获取。2.组织能力,具体的测量尺度是城市化程度。伊恩 莫里斯说:“支持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令人乍舌”,但由于伊恩 莫里斯的测量任务包括远古,所以他使用了一个社会的最大居住地规模,即其最大的城市的人口。3.信息处理。4.发动战争的能力——若无此能力,则前面的能力都是虚幻的。关于后两个能力,我认为伊恩 莫里斯的具体测量尺度也是比较模糊的,远不如前两个具有可操作性。然而,这四个尺度确实抓住了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参数,其测量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当然在处理我们的具体问题时,必须加以修正,因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在时间跨度上跟伊恩 莫里斯是完全不一样的。譬如第一条“能量获取”,如果按这个尺度,那就是越消耗能源越好,完全无视利用效率问题。所以,利用能源效率最高的当代日本的得分远低于其他西方国家。这明显是不对的——利用能源效率高应该是得分而不是失分。如果要测量几千,甚至几万年的大跨度历史时期,也只能用伊恩 莫里斯的这个尺度了,但针对我们的问题,则这个指标完全可以用经济规模指标来代替(有没有必要使用人均指标则视所针对的问题而定)——以我的观点,则会用制造业规模的指标来代替,因为我认为,在对于“一个集体达成某项目的的能力”的贡献上,金融等行业所体现的GDP相当虚幻,与制造业不可同日而语。

 

    毫无疑问,伊恩 莫里斯的这套评价、测量体系争议极大,但我们要讨论问题就得有这样一个评价、测量体系,我实在想不出比这更好的体系了。

 

    在基本上说明了在本文中什么叫做“社会发展”,什么叫做“进步”、“上升”、“衰落”之后,我们还要回答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我们谈论欧洲社会的衰落时,是跟谁去比。跟欧洲自己过去的绝对指标去比吗?如果跟自己的过去比——简称“纵比”,欧洲没有衰落,有时还在进步,我们最多能说,进步得比较慢,或者是比较停滞,毕竟今天的欧洲距离像罗马到中世纪那样的滑落是非常遥远的。然而,在当今迅速变化发展的世界中,这种比较能有多大意义?很显然,我们讲欧洲的“上升”、“衰落”,主要还是跟其他国家比,是讨论欧洲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地位的“上升”或“衰落”——简称“横比”。当然,“纵比”也不是一点都不需要,我在后文中也会做一些“纵比”。

 

    讲明了我们是在拿欧洲和其他国家比较还不够,还有一个跟哪些国家比较的问题。我认为显然不应该是和除中国之外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究竟还算不算第三世界国家,一直争议很大,姑且还算吧,所以我说“除外”)比——这些国家和欧洲的差距至今还非常巨大,虽然其中不乏有发展速度比欧洲快的,但如此巨大的差距横亘在那里,作比较的意义不大。所以,要比较只能是跟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比。其中,跟中国的比较尤为重要,这是因为1.从当代现实说,美国和日本是欧洲的盟国,一家子人相互之间的比较意义不是那么大,而俄罗斯则明显尚未从先前的败落中恢复过来;2.从人类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发展史说,一个西方文明核心,一个中国文明核心,最具有可比性,或者说比较的意义最大。伊恩 莫里斯的那本书里所做的比较,基本就是这两大文明的比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尊重地球上存在过的所有伟大文明,但在作比较时,也要实事求是,不必太伪善。

 

    二、欧洲处于衰落之中

 

    信息时代,各种统计数据、时事新闻报道的获得都不再是一个难题。所以,在讲清楚了评价、测量框架之后,把各种数据填进去就不再是难事,只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篇幅,我们能填进要多少就有多少的数据。所以,我在这里不会做大量的数据、事实的陈列来证明自己的结论,而是简略选取一些,够用即可,读者可以自行查阅更多的数据和事实,看看能不能用它们来推翻我的结论。

 

    先讲第一条,前面说过,我将用经济指标来代替单纯的能量消耗。从经济指标比如说GDP(还是那句话,它不能说明一切,甚至很有问题,但我们找不到比它更好的指标)看,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欧洲的发展都是缓慢的,年增长率能够达到两个百分点以上,就算是非常不错的指标,这与中国这样的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然而,另一方面,欧洲毕竟是已经攀爬到GDP高峰的国家,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的缓慢增长看成是不需要我们还得站在它的脚下仰望。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不完全对。然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西方——当然包括欧洲——的优越性深信不疑。直到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最近这几年,更多的人才看清楚,原来不是这么回事,至少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冰岛、欧洲五国(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后来又加入了爱尔兰),甚至英国和法国,都陷入了债务危机、经济危机,甚至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又反过来加重了经济问题。以现代化的开创者,曾经的世界秩序主宰者英国为例,2011年8月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是250万人失业,100万16岁~24岁的年轻人失业,占年轻劳动力的20%,同时,食品、电力、煤气、交通费用暴涨(远远超过中国的数字,而我们已经很难受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补救或掩盖英国所面临的严重经济问题,哪怕它的社会福利制度:英国后来爆发的大规模社会骚乱证实了这一点。

 

    在重要的欧洲国家中,只有德国的经济表现最好。作为欧洲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它是欧洲的一线希望,但德国经济的良好表现,依靠的不是与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联系,而是与中国,恰恰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给了德国订单。

 

    欧洲在经济方面的衰落还体现在其经济结构上。曾被抬得很高的“金融创收”在一些欧洲国家的超高比例,今天已被证明不是其长处而是巨大缺陷。人类发展指数多次排名世界第一,被一些非常优秀,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确有非凡洞见的的学者,如杰拉德 戴蒙德奉为人类发展的希望和样板的冰岛,在金融危机中显出了原形:原来它的绿色、无烟的高生活水平,只是建立在开赌场骗别人钱(包括骗英国的钱,英国一度曾愤怒到想引用反恐法条来制裁它)的基础之上的。英国也因为其经济结构的“高端化”,即金融业所占比例高,而备受折磨。可以这么说,金融业所占比例越高,经济就越虚拟化,越脆弱。简而言之,制造业——而不是金融业 ——过去是,今天是,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是经济中真正体现靠得住的实力的部门。欧洲,也包括美国,制造业的份额严重下降,经济向所谓的“高端”金融业移动,本身就是其衰落的表征,绝不值得羡慕。

 

    作为对于长期趋势的一个总结,从经济发展看,欧洲毫无疑问处于衰落之中,不仅相对于发展速度极快的中国是处于衰落之中,就是相对于美国,以及印度、巴西等,也是如此。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欧洲在工业技术、科研等领域还有一定的储备,所以,即使衰落,其他国家想赶超上去,还需要时间。然而,经济衰落是最根本的衰落,它必将引发科技、军事、社会生活,甚至文化的衰落,只是所需要的时间不同。

 

    第二条,社会组织能力,欧洲的表现如何呢?长期以来,欧洲是社会组织能力的优秀典范,其福利制度保障了社会各阶层的安定团结,是世界各国的榜样,我们认为它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但是,经济,GDP,是决定其他因素的决定因素。经济危机一来,欧洲社会的安定团结轰然倒塌,罢工、骚乱,乃至暴乱风起云涌,连优等生德国都不能完全避免。在英国的暴乱中,那些青少年将老太太的衣服剥得精光抢走,连条内裤都不留。这真是人类社会的道德沦落到极点的象征。英国首相卡梅伦被无数这类场景所激怒,认为这是纯粹的犯罪,不存在任何社会剥夺的借口——但我们知道,这里面就是有“社会剥夺”的因素,前面所引的英国失业数据说明了这一点。卡梅伦主张剥夺那些参与暴乱者及其家庭(这有点株连的意思了)的政府补贴住房。当被问及他们无家可归怎么办时,卡梅伦回答:“他们在入室抢劫之前就应该想到这一点了。”当被问及在如此严厉的惩罚下他们怎么活下去时,社区与地方政府大臣回答:“他们可以去找工作。”卡梅伦首相和社区与地方政府大臣并不是唯一被激怒的人,法官们也一样。一个黑人青年因舔了一口(英国媒体都是这么报道的)偷来的冰激凌而被判入狱16个月。还有其他许多“严打”的例子,欧洲社会长期以来的宽刑化潮流因为目前的严重社会乱象而在一夜之间就被扭转。

 

    不用再举例子。我们可以做一些结论了。首先,平心而论,欧洲的社会组织能力在世界范围看还是优秀的;虽然出现了社会乱象,但这种社会乱象与阿拉伯世界及非洲很多国家的乱象仍旧不可同日而语,还远没有到导致社会崩溃的地步。那么,和中国比怎么样?从眼前看,比中国还乱,但从长远看,不知道。因为中国也确实有着自己的很多社会矛盾,而其制度建设,公民社会的发育,还远远比不上欧洲。制度决定论者会因此下断言:中国远不如欧洲,中国社会的崩溃就在眼前。我则没这么确定,我绝不认为中国比欧洲强,但关于中国社会的崩溃就在眼前的断言我们已经听了几十年了,这个“眼前”却还没有来。

 

    我们应该看到,欧洲也有着相当深刻的社会问题,其根源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因素,另外还有新移民,及其带来的种族、宗教的矛盾(我们在后面还要详述),那个挪威杀手布雷维克的实践与理论就集中反映了这些矛盾——他的那个长达1518页的《2083欧洲独立宣言》将通过这次杀戮而广泛传播,并对欧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种族矛盾产生深远影响,这已经是无法阻挡的了。回到欧洲是否衰落了的问题上来,我可以说,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如果讲纵比,则欧洲是在衰落无疑,讲横比,则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强,我们无法下结论。其实,如同我常说的那样,在社会组织能力上,这个世界是在“比烂”,现在不是比谁进步的问题,而是比谁退步得慢,那个退步得最慢,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赢家,就获得了下一步大踏步前进的机会。在这场比赛中,我们决不能说中国有什么优势,但是,中国必输的结论无疑也是过于武断的——从制度层面讲,中国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我在这里要强调“中国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中国真是一成不变,那么从长远看,中国比不上欧洲有韧性的可能性也很大。可是,我认为这种几率并不高:作为一个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大文明,别看现在的精英层好像很颟顸,中国有的是聪明人,做出及时而适当的反应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也许还有后发优势:恰恰是因为制度层面一直处于未完成时态,我们可以不像欧洲那样受到已经固化的现行体制的束缚,重新设计、选择更好的制度。让我们拭目以待,有志者则可努力争取符合中国国情的变革。

 

    那么,信息处理方面我们应该怎么评价欧洲呢?如果对信息处理做狭义的理解,则在硬件方面,如人均计算机台数、人均手机台数、网民比例等,世界上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差距正在被迅速拉平。如果做广义理解,则信息处理还应包括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影响力。在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影响力方面,欧洲以及美国,整个西方,仍旧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我在这篇文章中使用一个西方人所建立的衡量尺度来讨论欧洲的衰落问题,而西方人恐怕不会使用一个中国人所建立的衡量尺度——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建立过能做这种衡量的尺度。可以这么说,近代以来,好书基本上都是西方人写的,这就已经足够证明他们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优势了。欧洲在科技方面,在社科、人文方面,在艺术、娱乐、时尚方面,仍旧领先除了美国之外的世界其他部分很多。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影响力的相对地位的变化一般总是滞后于经济地位的变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欧洲的文化地位也会随着其经济地位的衰落而衰落,但会晚不少年,所以今天还谈不上衰落。而中国的文化地位的恢复则还需要很多年经济发展的带领,急不得。现在就着急把中国的文化“打出去”,纯属虚妄。

 

    谈到文化影响力,则我们也许避不开“民主、自由”的话题了。在前面我们曾提到,可以把“民主、自由”看成是手段,而不是“成就”本身。这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恐怕都是对的,但到了现在,由于技术和财富的积累导致了人类的识字率大大提高,而识字率的提高又大大增强了普通人对于政治、国家大事的参与意识,“民主、自由”本身就可能是目的了,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了。欧洲“普世价值”的影响力,当然大大优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就是在中国国内,其影响力也大于其他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简而言之,文化影响力是欧洲最为强势的部分,迄今并没有呈现出太多的“衰落”迹象,但文化影响力还是跟着经济走的,只是滞后一段时间而已。

 

    最后,我们要讲到发动战争的能力了。近代以来,欧洲人的军事力量远远超出非欧洲人之上,讨论欧洲人与世界其余部分的战争没有太大意义,基本上是单纯的屠杀,只有欧洲人自己之间的战争才值得讨论。后来加入了实际上是欧洲人后裔的美国。非欧洲人对欧洲人的军事力量的真正挑战来自东亚,首先是日本,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又在二战中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战争,虽然战败,但已经不能说是完全一边倒的被屠杀了。之后是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成平手。但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也还是离不开一个欧洲国家——前苏联——在武器装备上的支援。如果我们仍旧把美国人算作欧洲人的一部分,谈北约,那么现在谈欧洲在发动战争的能力方面的衰落还为时过早。但是,如果我们讨论的范围只限于欧盟成员国,那么,其军事地位已经非常明显地下降了。

 

    在欧盟中,军事地位最高的无疑是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核大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就以这两个国家的情况看,其在军事上的相对地位、武器装备,在实战中表现出来的战争能力,都在明显衰落。英国新航母将“裸奔”,即无舰载机的消息,已经是人所共知了。无论怎么作解释,这都是英国这个称雄世界海洋500年、主宰200年的海军超级大国明显衰落的标志。去年11月,英法两国首脑在伦敦签署了一项涉及范围相当广泛的防务合作协议,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节约国防开支。实际上,这两个国家已经越来越无力独自负担一支能够维持原来水平的威慑和作战能力的军队了,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勉强维持。用一些军事专家的话说:这是两个穷人抱团取暖。那种认为 “(英法)如果能把一体化推进到空军、海军,将对欧盟一体化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而美国是十分害怕欧盟军事一体化的”说法,是想当然的陈词滥调——我们在后面就会看到,美国现在不是担心欧洲的军事力量太强大,会脱离自己,而是忧虑欧洲太虚弱,总是靠在自己身上。

 

    当然,还是那句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英法在国防工业领域也还留有一定的储备,同时也还具备一定程度的远程投射力量的能力,这些方面它们仍旧领先于中国。似乎是急于表明自己 “虎瘦雄心在”,英法2011年3月发动了对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战争。然而,恰恰在这场战争中,英法,更广义地说是欧洲,其战争能力的衰落暴露无遗——他们离开了美国实际上什么都干不了。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 盖茨曾在布鲁塞尔北约的一次会上发飙大骂欧洲盟国:“(北约)这个历史上最强大的军事联盟,打一个武器装备可怜、人口稀少的国家,只打了11个星期,很多盟国居然就没有弹药了,它们又来要求美国给补上缺口”;“坦率说:很多盟国坐在球场外,并不是它们不想参加,而是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它们根本就没有军事能力”;北约的前景“即使不是令人沮丧的,也是暗淡的”(“Defense Secretary Warns NATO of ‘Dim’ Future”,《纽约时报》网站,2011年6月10日)。在北约部队与叛军一起攻占的黎波里之后,《纽约时报》发表社论,再次强烈抨击欧洲盟国过于令人失望的军事能力(“NATO’s Teachable Moment:The alliance helped topple Qaddafi — but had to struggle to keep up the campaign”,《纽约时报》,2011年8月30日)。

 

    有些人可能会给欧洲的军事能力作辩护,说今天的弱化是因为当今这个相对和平的世界不需要其保持过于强大的军事力量。这当然有一定道理:欧洲之所以敢放任自己的军事力量如此下滑,当然与其当今所面临的威胁不大有关,但其经济发展的停滞加上超前消费限制了能够投入国防领域的资源,则是更为根本的限制因素。同时,我们必须指出,一旦国际局势发生变化,重整军备可不是那么容易。

 

    简而言之,如果你同意讨论社会“发展”、“进步”、“退步”、“上升”、“衰落”是有意义的,并且也同意所谓的“社会发展”,就是操控局面,使之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变化的能力,而且这个能力是可以用我在这里所引用的体系测量的,则欧洲当然是出于衰落之中。

 

    三、衰落的根源

 

    欧洲衰落的根本原因,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就是它的福利社会、它的高消费超出了它的生产能力。美国只有高消费而无福利社会,尚且支撑不住了,欧洲还要加上一个福利社会,况且福利社会不仅仅需要很大的支出,它甚至会妨碍生产能力——说白了就是人在福利社会中会变懒。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人会反对福利社会: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难道不好吗?所以,在过去的很多年中,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知识分子们,都把欧洲的福利社会看作是人类的样板。福利社会当然很好,只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负担得起。我们中国人曾经以为欧洲人绝对负担得起,欧洲人自己也这么认为——否则他们为什么不做调整呢?人们认为:如果说,福利社会导致了欧洲经济增长的缓慢,那也是因为人人已经都在福利之中了,不需要更快的增长了。直至2008年的某一天,残酷的经济现实告诉我们:地球上不存在人间天堂。

 

    欧洲今天的福利社会,是冷战的产物,是为了应对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挑战。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极盛期,欧洲的知识分子乃至相当一部分民众,普遍为前苏联社会主义式的社会保障所倾倒。如果不能应付这种挑战,则欧洲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危在旦夕。但是,欧洲的政治体制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政治学家房宁曾经说过:过去的政治统治都是压制性的,但到了近几十年,政治统治的基本特征成了“给甜头”,无论是什么政治体制的国家,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给甜头”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形成了“给甜头政治”,这是十分中肯的。其实,我在前面所说的欧洲社会福利体制的很多特点,当然也是其他政治体制国家的政治特点。

 

    给甜头当然比压制好,但是,只给甜头而没有能力建立一个能够产出越来越多的甜头的机制,必然会在满足社会对于基本甜头的要求之前就造成经济崩溃——发达国家尚且如此,遑论发展中国家。前面提到卡梅伦首相说:“不存在任何社会剥夺的借口”,这话也对,也不对。说他对是因为英国确实已经建立了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说他不对,是因为即使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福利制度,失业而依靠福利过活仍旧是一件不怎么舒服的事情。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一个典型的英国失业青年是住在政府补贴的房子里,每两个星期从政府那里拿到125美元的救济金的人(“Riots Spotlight London’s Troubled Youths”,《纽约时报》,2011年8月10日)。从救济金的数额以及英国的高物价我们可以知道,这样的生活不会是很舒服的。而当今的经济困难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工作。简而言之,这个原本人们以为是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养出了很多懒人,却不光令勤快人不满意,令懒人也不满意。

 

    现在,欧洲各国的社会不安定已经形成了对于其社会组织能力相当程度的挑战,今后也未必能向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如何应对?一个是给更多的甜头维稳——这在经济上实在有困难;一个是放任——直至社会落入更为严重的失序;一个是走向更严厉的管制,少给甜头多压制——说得危言耸听了就是法西斯化。从英国的情况看,以卡梅伦首相为代表的精英阶层显然是想采取最后一项策略。然而,在英国的政治制度下,卡梅伦的主张不大可能实现——现在来自工党和自由党的反对声已经相当强大。所以,暂时的大趋势是第二个可能性。当社会失序严重到相当的程度,则前面所说的“法西斯化”就不再完全是危言耸听了。

 

    欧洲的教训是中国必须汲取的。当今世界,民主、社会福利都已经是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没有这两样东西的社会是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很多世界很多地区所发生的政治大变局已经充分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但是,在这两个方面做过了头,也会带来不可持续的问题。为了能给予社会成员更多的民主和社会福利,更多的甜头,当务之急还是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了保持健康的经济发展,合理的奖勤罚懒是必须的,合理的缩小收入差距也是必须的。没有前一条,劳动效率不可能有,没有后一条,社会不公的感受将导致社会冲突,更何况人类历史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养成的豪富阶层往往是更没有效率的。这里的尺度把握对于政治家、社会管理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比起统治精英集团的治理水平,恰当的政治制度安排当然是更重要的:需要作出一个合理的制度安排,使得既能避免给甜头过度造成社会的普遍懒惰,又能避免少数权贵凌驾于社会之上,造成社会愤懑和精英腐败的低效率。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一项共同的挑战。

 

    欧洲的另外一个问题当然就是移民问题。法国社会因移民所带来的分裂,如极右翼国民阵线、2005年的大骚乱、穆斯林妇女的盖头问题等等,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德国的土耳其移民问题、英国的南亚移民制造恐怖主义事件以及这次的骚乱(虽然各个种族都不乏参与者,但也确实存在种族色彩),对于我们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最近,最血腥的反对移民的事件则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挪威杀手布雷维克所制造的杀人案。这些事情都反映了欧洲社会的移民问题已经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身份认同、社会整合等问题。不能说欧洲各国这些年来的多元文化政策是不成功的:在现实状况是外来移民的比例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不搞多元文化政策会造成激烈的种族、宗教对抗。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多元文化政策最多是缓和了一下对抗,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大量移民所带来的社会分裂。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族、宗教可以慢慢融合,但究竟是融合走在前面,还是分裂走在前面?以目前的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
(作者:王小东)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