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的“中国之路”
2012-9-29 10:36: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作者:关健斌
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库兹涅佐夫级的二号舰“定单106”(1143.6),同样由当时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承建。该舰最初名为“里加”号,1990年更名为“瓦良格”号。1985年12月4日开工,1988年11月下水,由于苏联解体,其后期的建造工程被迫中断,并且被划归为乌克兰所拥有。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号。2011年7月27日,中国国防部首次证实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半途而废的航母建造工程
1985年12月6日,1143.6型“里加”号正式在黑海造船厂动工。1988年11月25日下水,此时舰体主要结构已经完成。按苏联国防部最初的计划,“里加”号本应为1143.5型的2号舰。但苏联海军认为此时舰载电子设备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应当对原有设计进行改进。1986年6月,1143.6型改进计划获得批准,主要内容是改进雷达系统:以最新型“福鲁姆”对空警戒雷达取代“库兹涅佐夫”号的“火星—贸易风”相控阵雷达,同时1143.6型对其它电子设备也进行了大幅度改进,相比1143.5型各项改进累计超过150处。但正因为更新计划而使建造比预定工期拖延了9个月。
1990年7月,“里加”号正式更名为“瓦良格”号。到1991年11月,该舰的总体工程进度达到68%,由于苏联的解体,使1143.6型“瓦良格”号原定于1993年装备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计划成为了泡影。
1991年苏联解体后,原苏联黑海造船厂归属了乌克兰共和国。对于“瓦良格”号,最初乌克兰政府希望俄罗斯能全价购买该舰,而俄罗斯只同意支付苏联政府时期未付的30%工程款。双方僵持不下,最终谈判破裂。1995年乌克兰政府将“瓦良格”号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理。
苏联解体后,在分家时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由乌克兰获得(在最初的几年之内名义上仍归属俄黑海舰队)。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于1992年1月停工,就此半途而废。
瓦良格成为乌克兰的“鸡肋”
乌克兰前任总统克拉夫丘克在1991年竞选第一届总统时,曾面对黑海造船厂的工人们满怀信心地说:“乌克兰需要‘瓦良格’号,我们一定能建成它!”在场的所有人谁也不愿意将倾注了成千上万人心血的航母从此废弃。然而,即使克拉夫丘克连任了两届总统,“瓦良格”号航母依旧在舾装码头上任凭风吹日晒,没有得到拨款。
1993年,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司令格鲁莫夫在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研究把“瓦良格”号航母建造完毕、并移交给俄罗斯的可能性。这条航母本来是苏联政府拨款建造的,乌克兰方面要求俄方付出全部造价,即以一条完整的军舰出售,而不是俄方认为的未付的30%。厂长马卡罗夫此时报告道:“‘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大家问道:“为了将舰完工,工厂究竟需要什么?”马卡罗夫回答道:“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马卡罗夫说,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所有在场的人终于明白了:在国家解体的情况下,再要将“瓦良格”号建成已经没有可能。此后俄乌之间对此船仍有协商,但都是无果而终。1995年,乌克兰总统决定将“瓦良格”号的命运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
1995年12月,已经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访问了北京。1996年1月,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 Fax)引述随总统出访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运往中国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他表示“瓦良格”号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瓦良格艰难的“中国之路”
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tractors(ITC)公司的Sable Cape号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启航前,买方要求在舰艉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KINGSTOWN”字样(金斯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首都)。据说,在航母被拖走的那天,身患重病的船厂厂长马卡罗夫曾泪流满面,在位于海边的造船厂疗养院目送了"瓦良格"号的“最后一程”。
不料,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
土耳其方面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西方媒体也借机纷纷大肆炒作“中国航母威胁论”。中国与土耳其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
“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间,创律公司每天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还必须向乌克兰港口当局缴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ITC的拖船船员因为长期无法脱身而深为不满,徐增平总裁更是因此损失惨重。徐总后来回忆说,当时可谓是内外交困,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恰好当时是金融风暴之后,“香港困难重重,内地的东西还得维持住,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以降低成本和费用。”
当时,土国总理府和外交部都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务的国务部长米尔札欧鲁(Ramazan Mirzaoglu)坚决反对。1999年12月19日,美国由幕后转到台前,驻土耳其大使皮尔森会见了米尔札欧鲁,表达了美国政府对“瓦良格”号的关切。2000年3月3日,米尔扎欧鲁应美国政府的邀请访美两周。临行前,他向总理艾西费特呈交报告,详述“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可能发生的技术问题,建议拒绝中国的要求,禁止让“瓦良格”号通过海峡。
ITC公司的Joop Timmermans先生据理力争,他说将“瓦良格”号拖过海峡其实比驾驶一艘15万吨油轮穿越海峡更容易也更安全。但米尔扎欧鲁则说,要么你让这艘船自身拥有动力,要么你把它拆成碎块运走,否则别想通过海峡。Timmermans先生还说,2001年3月发生了一件怪事:一架不明国籍的直升机降落在“瓦良格”号的飞行甲板上,三个人跳出来进行了一番测绘后又驾机飞走了,临走前还用粉笔在甲板上写下“法国人到此一游”("The French was here.")。
在此前后,中国与土耳其之间一直进行外交接触。中国承诺,将完全负担“瓦良格”号通过海峡的安全保险以及可能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并且将从中国派遣几艘大马力的拖船,协助拖行“瓦良格”号,以保证通过海峡的航行安全。
不菲的过路费和苛刻的过路条件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尔扎欧鲁一边的土耳其军方,态度开始转变。总参谋长凯维芮柯鲁应邀访问北京,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军方立场改变(众所周知的军火出口),并在8月初照会总理府,“建议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观光客到土耳其,可为土耳其创造20亿美元的外汇。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其海峡。土耳其国务部长兼政府发言人居瑞勒代表总理艾西费特,当天启程前往北京,向中国政府告知这项结果。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国提出“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时必须具备20项苛刻的安全条件:1.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2.中国官方提供书面保证;3.必须委由国际认可的保险公司担保;4.护航“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拖船数量必须增加一倍;5.通行海峡时,全舰四周必须灯火通明;6.舰上必须配置锚链及拖缆收放机械组及人力组以备必要;7.舰上因此必须安置发电机以启动机械及照明;8.舰上必须成立无线电通讯网以保持安全联系;9.在通行海峡之前,土方得派技术监督小组至舰上检查安全条件是否齐备;10.中国安排之拖船须由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卫队专家指挥;11.为防范未然,舰上及陆上均须配备消防队应变;12.通行海峡时,如海面起雾必须停航;13.通行海峡时,如海峡遇大风必须停航;14.通行海峡时,如遇水流汹涌突变时,必须停航;15.海峡视线不及五公里时,必须停航;16.舰上必须有领港员;17.通行时,海峡两端禁止其它船舶通行;18.舰上不得装载油料或爆炸物;19.通行时,有关航行安全、装备、技术及人员调度指挥均须听从土耳其方面指挥;20.通行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时必须在白昼进行,通行宽广的马尔马拉海峡得在夜间进行。
2001年9月,中国政府派出一个由交通部官员和航运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就“瓦良格”号通过海峡问题进行具体磋商,并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诺。在极短期间,中国备妥了土耳其当局要求的多项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马力的希腊籍拖船;同意给予“国家担保”,负责可能涉及的赔偿问题。
中国在“瓦良格”号上装设了小型雷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VHF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罗盘及发电机等航行安全设施,土耳其政府对此表示满意。
“瓦良格”号原定10月25日启航通过土耳其海峡,不料风浪突起,拖带“瓦良格”号的拖船缆绳也因风浪太大而断裂。“瓦良格”号通过土耳其海峡的第一关——博斯普鲁斯海峡,自24日起也阵雨不断,视野狭窄的坎德里弯角,弯度80度,暗流汹涌,不适庞大且无动力的“瓦良格”号通行。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气好时再说。为了确保“瓦良格”号在“最低危险程度”下通过海峡,中方多次组织拖船在黑海口演习拖带“瓦良格”号的作业。
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有关当局从凌晨起暂时关闭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峡,以便让中国澳门创律公司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通过。上午8时,晨雾散尽,这艘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难、消防船的前呼后拥、护航拖带下,进入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号以4节航速缓缓前进,到下午2时30分,终于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的湾角,顺利通过了这一狭窄的水道,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船队继续在夜晚时间通过,2日早晨进入狭长但曲折较少的达达尼尔海峡,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航母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瓦良格”号脱离拖船之后漂向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不过,希腊商业海运部表示,这艘航母并无沉没或搁浅的危险。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花费很长时间,基本控制了船只。一架希腊救援直升机在航母甲板上着陆,把船上的七名船员,包括三名俄罗斯船员、三名乌克兰船员和一名菲律宾船员送到雅典以西的一个军用机场。经体检,医生证明他们情况良好。11月6日,拖船Haliva Champion号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试图固定拖缆时殉职。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号,最终将其控制住。
这艘航空母舰船体从风暴中脱险后,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2001年12月11日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过马六甲海峡。2002年2月11日晚抵达新加坡外海,2月12日进入中国南海,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早晨5时许,她在6艘拖轮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带领下,离开了大连港外锚区,徐徐向内港进发。这6艘拖船前3后3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间,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只都不能进出。上午9时许,“瓦良格”抵达内港。中午12时正,“瓦良格”号安全靠泊在大连内港西区4号散货码头,胜利结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时4个月(123天)的艰难远航。就在“瓦良格”号靠泊大连的第二天,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的博彩许可证被吊销。
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库兹涅佐夫级的二号舰“定单106”(1143.6),同样由当时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承建。该舰最初名为“里加”号,1990年更名为“瓦良格”号。1985年12月4日开工,1988年11月下水,由于苏联解体,其后期的建造工程被迫中断,并且被划归为乌克兰所拥有。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号。2011年7月27日,中国国防部首次证实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半途而废的航母建造工程
1985年12月6日,1143.6型“里加”号正式在黑海造船厂动工。1988年11月25日下水,此时舰体主要结构已经完成。按苏联国防部最初的计划,“里加”号本应为1143.5型的2号舰。但苏联海军认为此时舰载电子设备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应当对原有设计进行改进。1986年6月,1143.6型改进计划获得批准,主要内容是改进雷达系统:以最新型“福鲁姆”对空警戒雷达取代“库兹涅佐夫”号的“火星—贸易风”相控阵雷达,同时1143.6型对其它电子设备也进行了大幅度改进,相比1143.5型各项改进累计超过150处。但正因为更新计划而使建造比预定工期拖延了9个月。
1990年7月,“里加”号正式更名为“瓦良格”号。到1991年11月,该舰的总体工程进度达到68%,由于苏联的解体,使1143.6型“瓦良格”号原定于1993年装备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计划成为了泡影。
1991年苏联解体后,原苏联黑海造船厂归属了乌克兰共和国。对于“瓦良格”号,最初乌克兰政府希望俄罗斯能全价购买该舰,而俄罗斯只同意支付苏联政府时期未付的30%工程款。双方僵持不下,最终谈判破裂。1995年乌克兰政府将“瓦良格”号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理。
苏联解体后,在分家时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由乌克兰获得(在最初的几年之内名义上仍归属俄黑海舰队)。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于1992年1月停工,就此半途而废。
瓦良格成为乌克兰的“鸡肋”
乌克兰前任总统克拉夫丘克在1991年竞选第一届总统时,曾面对黑海造船厂的工人们满怀信心地说:“乌克兰需要‘瓦良格’号,我们一定能建成它!”在场的所有人谁也不愿意将倾注了成千上万人心血的航母从此废弃。然而,即使克拉夫丘克连任了两届总统,“瓦良格”号航母依旧在舾装码头上任凭风吹日晒,没有得到拨款。
1993年,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司令格鲁莫夫在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研究把“瓦良格”号航母建造完毕、并移交给俄罗斯的可能性。这条航母本来是苏联政府拨款建造的,乌克兰方面要求俄方付出全部造价,即以一条完整的军舰出售,而不是俄方认为的未付的30%。厂长马卡罗夫此时报告道:“‘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大家问道:“为了将舰完工,工厂究竟需要什么?”马卡罗夫回答道:“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马卡罗夫说,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所有在场的人终于明白了:在国家解体的情况下,再要将“瓦良格”号建成已经没有可能。此后俄乌之间对此船仍有协商,但都是无果而终。1995年,乌克兰总统决定将“瓦良格”号的命运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
1995年12月,已经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访问了北京。1996年1月,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 Fax)引述随总统出访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运往中国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他表示“瓦良格”号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瓦良格艰难的“中国之路”
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tractors(ITC)公司的Sable Cape号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启航前,买方要求在舰艉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KINGSTOWN”字样(金斯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首都)。据说,在航母被拖走的那天,身患重病的船厂厂长马卡罗夫曾泪流满面,在位于海边的造船厂疗养院目送了"瓦良格"号的“最后一程”。
不料,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
土耳其方面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西方媒体也借机纷纷大肆炒作“中国航母威胁论”。中国与土耳其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
“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间,创律公司每天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还必须向乌克兰港口当局缴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ITC的拖船船员因为长期无法脱身而深为不满,徐增平总裁更是因此损失惨重。徐总后来回忆说,当时可谓是内外交困,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恰好当时是金融风暴之后,“香港困难重重,内地的东西还得维持住,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以降低成本和费用。”
当时,土国总理府和外交部都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务的国务部长米尔札欧鲁(Ramazan Mirzaoglu)坚决反对。1999年12月19日,美国由幕后转到台前,驻土耳其大使皮尔森会见了米尔札欧鲁,表达了美国政府对“瓦良格”号的关切。2000年3月3日,米尔扎欧鲁应美国政府的邀请访美两周。临行前,他向总理艾西费特呈交报告,详述“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可能发生的技术问题,建议拒绝中国的要求,禁止让“瓦良格”号通过海峡。
ITC公司的Joop Timmermans先生据理力争,他说将“瓦良格”号拖过海峡其实比驾驶一艘15万吨油轮穿越海峡更容易也更安全。但米尔扎欧鲁则说,要么你让这艘船自身拥有动力,要么你把它拆成碎块运走,否则别想通过海峡。Timmermans先生还说,2001年3月发生了一件怪事:一架不明国籍的直升机降落在“瓦良格”号的飞行甲板上,三个人跳出来进行了一番测绘后又驾机飞走了,临走前还用粉笔在甲板上写下“法国人到此一游”("The French was here.")。
在此前后,中国与土耳其之间一直进行外交接触。中国承诺,将完全负担“瓦良格”号通过海峡的安全保险以及可能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并且将从中国派遣几艘大马力的拖船,协助拖行“瓦良格”号,以保证通过海峡的航行安全。
不菲的过路费和苛刻的过路条件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尔扎欧鲁一边的土耳其军方,态度开始转变。总参谋长凯维芮柯鲁应邀访问北京,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军方立场改变(众所周知的军火出口),并在8月初照会总理府,“建议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观光客到土耳其,可为土耳其创造20亿美元的外汇。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其海峡。土耳其国务部长兼政府发言人居瑞勒代表总理艾西费特,当天启程前往北京,向中国政府告知这项结果。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国提出“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时必须具备20项苛刻的安全条件:1.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2.中国官方提供书面保证;3.必须委由国际认可的保险公司担保;4.护航“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拖船数量必须增加一倍;5.通行海峡时,全舰四周必须灯火通明;6.舰上必须配置锚链及拖缆收放机械组及人力组以备必要;7.舰上因此必须安置发电机以启动机械及照明;8.舰上必须成立无线电通讯网以保持安全联系;9.在通行海峡之前,土方得派技术监督小组至舰上检查安全条件是否齐备;10.中国安排之拖船须由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卫队专家指挥;11.为防范未然,舰上及陆上均须配备消防队应变;12.通行海峡时,如海面起雾必须停航;13.通行海峡时,如海峡遇大风必须停航;14.通行海峡时,如遇水流汹涌突变时,必须停航;15.海峡视线不及五公里时,必须停航;16.舰上必须有领港员;17.通行时,海峡两端禁止其它船舶通行;18.舰上不得装载油料或爆炸物;19.通行时,有关航行安全、装备、技术及人员调度指挥均须听从土耳其方面指挥;20.通行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时必须在白昼进行,通行宽广的马尔马拉海峡得在夜间进行。
2001年9月,中国政府派出一个由交通部官员和航运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就“瓦良格”号通过海峡问题进行具体磋商,并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诺。在极短期间,中国备妥了土耳其当局要求的多项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马力的希腊籍拖船;同意给予“国家担保”,负责可能涉及的赔偿问题。
中国在“瓦良格”号上装设了小型雷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VHF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罗盘及发电机等航行安全设施,土耳其政府对此表示满意。
“瓦良格”号原定10月25日启航通过土耳其海峡,不料风浪突起,拖带“瓦良格”号的拖船缆绳也因风浪太大而断裂。“瓦良格”号通过土耳其海峡的第一关——博斯普鲁斯海峡,自24日起也阵雨不断,视野狭窄的坎德里弯角,弯度80度,暗流汹涌,不适庞大且无动力的“瓦良格”号通行。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气好时再说。为了确保“瓦良格”号在“最低危险程度”下通过海峡,中方多次组织拖船在黑海口演习拖带“瓦良格”号的作业。
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有关当局从凌晨起暂时关闭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峡,以便让中国澳门创律公司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通过。上午8时,晨雾散尽,这艘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难、消防船的前呼后拥、护航拖带下,进入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号以4节航速缓缓前进,到下午2时30分,终于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的湾角,顺利通过了这一狭窄的水道,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船队继续在夜晚时间通过,2日早晨进入狭长但曲折较少的达达尼尔海峡,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航母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瓦良格”号脱离拖船之后漂向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不过,希腊商业海运部表示,这艘航母并无沉没或搁浅的危险。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花费很长时间,基本控制了船只。一架希腊救援直升机在航母甲板上着陆,把船上的七名船员,包括三名俄罗斯船员、三名乌克兰船员和一名菲律宾船员送到雅典以西的一个军用机场。经体检,医生证明他们情况良好。11月6日,拖船Haliva Champion号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试图固定拖缆时殉职。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号,最终将其控制住。
这艘航空母舰船体从风暴中脱险后,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2001年12月11日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过马六甲海峡。2002年2月11日晚抵达新加坡外海,2月12日进入中国南海,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早晨5时许,她在6艘拖轮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带领下,离开了大连港外锚区,徐徐向内港进发。这6艘拖船前3后3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间,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只都不能进出。上午9时许,“瓦良格”抵达内港。中午12时正,“瓦良格”号安全靠泊在大连内港西区4号散货码头,胜利结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时4个月(123天)的艰难远航。就在“瓦良格”号靠泊大连的第二天,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的博彩许可证被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