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人一般见识是最大的见识
2011-11-1 10:50:40 来源:刘云龙 我要评论()
有些网友(当然也包括纸媒体的读友)说,比较喜欢我的“心灵鸡汤式的”激励文字,这令我很快乐。我总是如是说:还是别叫“心灵鸡汤”为好,该叫“心灵鸭汤”。因为这世界实在太浮躁,人心多焦虑。如今人们的桌上,又多了一道鸭汤,据说除了祛火外,还可以养肺。秋燥之时,想到了人们常说的“不与你一般见识”的俗话,计上心来,就赶紧熬制了这款“心灵鸭汤”聊供诸友品味。
“不与人一般见识”,并非清高心态,而是大度之举。在这个熙熙攘攘,芸芸众生的人世间,不仅常常是七嘴八舌,而且从来都是褒贬不一,倘若你遇事锱铢必较,一争高下,如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起来,谁又能说服谁?现实生活中,却有一类蛮不讲理,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主儿,有时甚至强词夺理,让你难堪不说,还会伤害你的人格尊严。如能有“不与人一般见识”的大度,那么你就会心平气和,宽宏大量。其实,在为人处世时,许多情况下还真得有一点清高才是。
能够真正做到“不与人一般见识”,不是简单的隐忍之为,而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俗话说,人上一百,各种各色。生活里的确有不少人脱不了俗气、匠气、匪气,这是情理之中的常事。有的人一变脸就阔,有的人财大气粗,有的人得理不饶人,有的人喜欢居高临下教训人,有的人喜欢颐指气使小看人,还有的人惯于出言不逊,惯于撒泼使蛮,等等。这无疑是仅仅只有“一般见识”,甚至连起码见知都较缺乏者,你却偏偏与之争强逞能又有何益?最好的办法是不屑一顾,最佳的修为是置之不理,那样才能以柔克刚。
人的见识高低与有无,不在学问多寡,而是取决于品行与操守。就如同一个老农路见不平,可以拔刀相助,而一个学富五车者路见不平,拔腿开溜一样。虽然一个有学问的人见识可能要广些,但很多待人接物的见识来自于自我修炼。这修炼除了耳濡目染的崇尚道德外,就是恪守人生大义,讲究起码操守。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人,总是在偏激、偏执、偏颇泥潭中不可自拔。看人看事看问题,要么缺乏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要么喜欢以偏概全,或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是洗澡水脏了,连婴儿也一起泼掉,等等。假如你与这种人一般见识,那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倒不如做好自己,且放人一马。
这些年,我见惯了一些或胡搅蛮缠,或胡说八道,或胡作非为或横七竖八,或歪理邪说,或以歪就歪的人之后,反倒平和泰然起来。细一思量,要求当你处于“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时候,当你处于“纵然浑身都是血,跳到黄河洗不清”的时候,你还真的无法去与这些人计较什么。在这种情势下,多一辩无用,少一争有益。那么,索性“不与人一般见识”是最好的以退为进。言及至此,忽而体味出“各自打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的另一种意境来。可是人生一世,与世界联系千丝万缕,只要你因某种原因受制于人或者涉及于人,你就免不了会遭遇“一般见识”的人。
当然,说“不与人一般见识”并非希望人们一味低眉顺眼,低三下四,倒是提醒自己也提醒大家,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涉及人格尊严时刻,还得据理力争,拿出见识,正所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只是惟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般的人与事,能够多一些豁达大度,少一些斤斤计较;多一些温文儒雅,少一些如出一辙;多一些刚柔相济,少一些以牙还牙。这或许就是“不与人一般见识”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最大见识。事实上,当你与人一般见识的时候,你也就是一般见识之人了。人啊,还得学会自己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