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推荐 >> 特别推荐 >> 家庭区 >> 列表 >> 正文
食不厌粗
2012-1-7 10:43:58    来源:赵何膺    我要评论(

  你能从《论语》里找出八个字,代表从古至今全中国人民(不分种族、宗教、性别、政治倾向、社会地位、道德品质)的共同心愿吗?我的答案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你若想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就太正人君子了。(因身体和宗教原因不吃肉的同胞们可以以豆腐做的素肉代替,但道理是一样的。)
  
  两千多年来,我们中国人就是牢记着先贤尊师的这个教导,把中华饮食文化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精致,让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并且现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中华饮食文化发扬光大,落地生根了。咱还别说中国人“带翅膀的,除了飞机不吃什么都吃;四条腿的,除了桌椅不吃什么都吃”,你就看中国人的烹饪方法,食不厌精程度可见一斑了。随便打开一本烹饪书,你就会发现下面这些字眼:爆、烹、煎、蒸、炖、炒、熘、烧、炸、扒、焖、煽、煮、煸、烩、煨、摊、炝、卤、熏、蜡、拔、渍、泡、腌、酱、拌等等。民间的烹饪方法那更是不胜枚举了。别看中国的烹饪这么简单一个字,中国人一看就明白,可是你找个汉学家翻译成英文,保准给你翻译出几行英文字来,还让老外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可见中国人的“食不厌精”如同老子的《道德经》,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孔老夫子真不愧是最伟大的催眠师,把中国人忽悠了两千多年。现在人们忽然发现,中国人的很多社会疾病和身体疾病都是让这八个字给闹腾的。现代人的常见病,比如痛风、高胆固醇、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脂肪肝、肥胖症、糖尿病,以及很多癌症等等,还不都是吃出来的,而且是吃的太好了。中国人的人情就是“吃请”,吃就得吃好的,不达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就不够意思。好了,肚子是满意了,可身体不给力了,等到了抱着药罐子当饭吃的时候,耳边似乎响起了“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的民谣了。
  
  现在很多中国人特别热衷于食疗保健,归根结底就是要摒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习惯,遵循一条自然、简单而健康的饮食结构。我把这种饮食趋势总结为“食不厌粗”。我可是丑话说在前头,我可不是什么营养学家,你可千万别跟我较真。我就是嘴里嚼着芹菜根儿突发奇想,你看了哈哈一笑就完了,你要是把营养学的理论和数据搬出来跟我叫板,那我下面写的就是自讨没趣了。
  
  “食不厌粗”可以归纳为“鲜、粗、淡、简”这四个字。鲜,就是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等,以保证摄取更多的营养,而杜绝吃腌制、风干、罐装的食品(那里面都是啥东西就不用我说了)。粗,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吃粗粮,凡是过去吃着难咽的东西,像玉米、高粱、荞麦等等,那可都是好东西。另一个含义是过去不吃扔掉的菜叶、菜根、果核、果皮、麸子、豆渣(就这么说吧,就是那些人不吃给猪牛马吃的)东西都是营养最丰富的。淡,就是尽量少放佐料,最好什么都不放,白嘴吃最健康了。中国人现在用的这些浓重的调味品是健康的一大隐患。简,就是食品加工的程序尽量简单。食品每加工一次,营养就失去一部分,就会多一些污染,因此也就越来越不健康,像什么宫廷料理一道菜要十几个工序,吃着挺香,可从营养学上说,恐怕跟吃大粪差不多。所以,选择吃什么一定要看是几次加工。比如说北方人喜欢吃的面条至少是三次加工,那就不如大米的两次加工健康。
  
  如果“食不厌粗”的饮食习惯成为中国人今后的发展趋势的话,那么中国社会必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我这儿嚼着一根萝卜缨子又要突发奇想了。)厨师这个职业会销声匿迹了,做为替代的是营养师、配餐师(与药剂师具有同等学历)。餐馆、酒店和饭庄也没生意了,取而代之的是“果蔬菜汁吧”、“鲜果鲜菜采摘自助餐园”(在菜园子里一边采一边吃)。就是请朋友到家里吃饭也省事了,几杯果汁,一碗杂豆杂粮豆浆就全解决问题,既有营养又很卫生。
  
  “食不厌粗”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让你的眼睛、鼻子、嘴巴、食道和肠胃适应了,还真得花费一定时间呢。可是,为了你的健康和长寿,你还真得下定决心,奔着“鲜、粗、淡、简”的方向努力。如果有一天你能做到不食人间烟火,那你就离成仙不远了。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