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推荐 >> 特别推荐 >> 自由区 >> 列表 >> 正文
我们为什么需要音乐
2011-8-8 13:54:53    来源:光影世界    我要评论(
  
  你是否习惯了每天聆听音乐?不论广播、电视或是豆瓣电台,甚至音乐会与演唱会,音乐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我们也在自觉或不自禁地被音乐改变着。音乐——或许就如同每天早上的牛奶一样——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音乐不就是一连串高低音符的排列组合吗,它为什么有如此的魔力?我们为什么需要音乐?
  
  尽管远古时期的人类就已经学会了使用声音的高低和唱段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但同大多数现代文明一样,音乐真正的起源也是来自古希腊。在常见的西方语言里,“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的词根,既缪斯(Muse)女神。在希腊神话里,掌管音乐的缪斯女神与太阳神阿波罗生下了有音乐天才的奥菲欧(Orpheus),他善于弹奏七弦琴。爱神丘比特的箭射中了水神尤里迪茜,于是他们就在铺满鲜花的大草原上,在鸟兽的歌唱声中结为连理。但新婚不久的尤里迪茜被毒蛇咬死,悲痛欲绝的奥菲欧整日在河边弹琴歌唱,歌声感动了万物,也感动了森林之神,她们指引奥菲欧去冥府向冥王哈迪斯求情。奥菲欧的琴声感动了冥王,他答应让奥菲欧的妻子重返人间,但要求奥菲欧在返回凡界的路上不准回头看妻子一眼。可惜,好奇心起的奥菲欧在即将抵达时看了尤里迪茜一眼,她就立刻消失在了无尽的黑暗中。奥菲欧的故事成为了许多作曲家灵感的源泉,他们纷纷据此题材创作音乐作品,比如生在16世纪中叶的蒙特威尔第就写了歌剧《奥菲欧》,它也被尊为歌剧的始祖。这是后话。
  
  古希腊的先贤大儒几乎都留下了对音乐的论述。比如毕达哥拉斯就认为音乐与数学是密不可分的,律学、泛音学与和声学都在这时得到了初步发展,而这些学科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终于迎来了爆炸。毕达哥拉斯更进一步提出了“天体乐声”(Musicauniversalis,MusicoftheSpheres)的概念,认为绕地球旋转的天体都在发声。而天体排布的方式正是纯律下的音阶——这种浪漫的想法在今天看来显然有些天真,但却可以从侧面证明音乐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是与宇宙紧密相联的。但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创作能够演奏的音乐,古希腊人更热衷于音乐理论的研究,他们忽视了音乐最本质的意义——欣赏,而将它用作一种解释宇宙间万物的工具来使用。
  
  古希腊人最早发明了记谱法,他们将乐谱刻在了石碑上。大名鼎鼎的“塞基洛斯墓志铭”(TheSeikilosepitaph)可能早在公元前200年就已经存在了,墓碑上刻下的乐谱铸就了今天可供演奏的最古老的完整音乐作品。词句虽是一些陈词滥调的“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类,但这段只有八小节的旋律却带有十分内敛的悲伤情绪,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同小可。
  
  但与塞基洛斯墓志铭中所刻下的这类世俗音乐相比,更大量的音乐作品都是为仪式性的场合所作。无数的史料证明,在古希腊的各种仪式上,从古奥林匹克运动会到日常的宗教活动,甚至戏剧演出的开场之前,音乐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是当时的人们对这种千篇一律的音乐未必有什么心情去鉴赏。此后的一千多年里,供人们娱乐的音乐开始出现,仪式音乐中的主流也逐渐变成了宗教音乐。在巴洛克时期,隶属于教会的作曲家们几乎每周都要上交新创作的清唱剧供教堂演出所用,大多数人不得不为完成作业疲于奔命,创新方面自然就乏善可陈了。到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终于成为了普通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音乐之都维也纳,人们每天都可以去看各类音乐会与歌剧,就如同今天的人们出门看场电影一样自然。作曲家与演奏家们也终于可以靠音乐谋生,演出的收入足以满足生活开支,再也不必再充当教会或皇室豢养的御用艺人了。贝多芬甚至敢于在大街上对权贵不敬,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随着宗教与政治对音乐家的禁锢逐渐放开,音乐家就开始走上一条自我解放的道路,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的条条框框被逐一打破,音乐在仅仅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飞速地改朝换代。浪漫派迅速取代了古典主义,善于将本国音乐元素与古典音乐技法结合起来的各国作曲家们还创建了民族乐派,此后印象派与五花八门的现代派都纷至沓来。创作者所受局限更少,表达方式更加自由,作为艺术的音乐也终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当然,音乐的发展与这段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很大关系,也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演变保持着高度的同步,但这些话题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今天人们最为熟悉的“流行音乐”,其实也是从古典音乐中脱胎形成。以苏佩为代表的法国轻歌剧,和以施特劳斯家族为代表的舞曲大师们,应该算作最早的流行音乐家。但“流行音乐”(PopMusic)的概念真正普及其实不过50多年,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也从那时起正式分道扬镳。流行音乐注定成为产业,高度娱乐化、商业化的运作是使其流行的必要手段,偶像化的包装更是确保一位流行歌手成功的关键。但是,过多音乐以外的东西使得流行音乐有些偏离了原本的轨道,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重新找回聆听纯粹的音乐时的感受,古典音乐也悄然从濒临灭绝的小众艺术重归时尚行列。
  
  从仪式为主到娱乐为主,再到追求新的艺术高度,音乐的变革之路正巧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音乐?因为我们需要音乐来为日常活动助兴——想象一场结婚典礼,会不会也条件反射般地想到瓦格纳与门德尔松创作的《婚礼进行曲》?我们还需要音乐作为娱乐手段——看看街上的人们有多少习惯戴着耳机吧;同时,音乐还满足了我们对艺术的追求——特别是每次聆听古典音乐,感觉都像是跟随作曲家的思绪开始一段心灵的旅程。
  
  除了上面的三点之外,现代的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了音乐还具有额外的功效——事实上,虽然音乐无法与宇宙间的天体取得共振,但不少神奇的事实也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比如音乐可以影响雪花的生长,某些频率的机械振动可以改变冰晶中氢键结合的方式,从而提升雪花的对称性与六边形的复杂程度,让每一片雪花都更美丽;比如经常聆听音乐的奶牛可以显著提升食量,产奶的营养成分也更高——高质量的牛奶如特仑苏,是否就是“爱乐奶牛”的产品呢?
  
  古典音乐曾经属于权利阶层的专利品,音乐家为教会或宫廷从属的情况持续了上千年之久。而现在,各具特色的音乐厅林立在几乎所有的城市里,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各类演出越来越多地在世界各地上演,甚至奥迪、特仑苏等商业品牌也将音乐纳入沟通体系。特仑苏从2009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3届城市音乐会,将古典音乐的魅力传递到了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如果说流行音乐如同可乐一般爽口,民族音乐就像白酒一般醇厚,那么古典音乐就正像一杯高品质的牛奶,散发出浓郁纯正的芳香。不同种类的音乐,为生活增添了不同的味道。我更相信音乐可以让人的心灵变得更美好。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一定不会忽视音乐中处处想要表达的善良与虔诚,通过灵魂的洗礼,改变每一天的生活方式。所以说,我们需要音乐,是因为我们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