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推荐 >> 论坛 >> 列表 >> 正文
从当年明月到唐骏
2009-11-30 10:48:00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发现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才华,经营自己的长处,创造自己新的成就。作者通过名人钦事,将“发现自己的优势”,分析透彻,文笔犀利,推荐共赏!问好作者!
  
  空闲的时候总喜欢看点访谈录,在聆听别人故事的时候,也会不断地重新审视自己,从而寻找新的定位。
  
  在“面对面”中,当年明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永远不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后来,我把这句话改成“发现自己的优势”,放在了一本写给大学生看的书中,竟然受到了一些读者的欢迎。
  
  这句话说得很朴实,也很真诚,是发自肺腑和亲身经历后的真知灼见。我喜欢这种朴实无华的调子,他们就像自己的双脚,在经历了千山万水之后,才会对旅途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和行走的辛酸与喜悦有着刻骨的认识。
  
  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才华、不是机遇,而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优势,所以,常常在比别人付出百倍努力之后,依然一事无成。这个时候,就要冷静地思考,而不要狂热地迷恋那些“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的励志箴言和成功秘诀。不是那些话语不正确,而是你选错了方向,南辕北辙了。
  
  赵丰先生是我非常喜欢和尊敬的一个散文家,我少年时代读过他的一些散文作品,印象深刻,以至于成年之后,依然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而他的小说,我至今仍旧不敢恭维。有一次,得知他准备写长篇小说的消息,我充满了无限担忧,甚至想打电话告诉他,这样只能自找麻烦。因为,他比我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在散文创作上他可能是一个游刃有余的思想家,而在小说上只是一个蹩脚的三流故事家。虽然,我知道他有着别人不曾具备的才情、勤劳和敏锐的洞察力,但我对他的优势和劣势有着更清楚的认识。
  
  这倒不是说我很悲观,或者是一个颓废主义者,只是我相信:发扬自己的长处,比拼死拼活弥补自己的短处更有效。
  
  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朋友Z,自幼喜欢烹饪,而且对美食有着特别的感情和感悟。大学的时候,我们常常去他租住的小屋吃他做的一种鱼,这种鱼用番茄和十多种素材做成,味道很是鲜美,是在别处吃不到的。我有幸吃过两次,念念不忘。毕业之后,我们都希望他能开一家餐饮店,将这种美食发扬下去,一是解决生存问题,二是希望他能发扬一种餐饮文化。但是由于世俗观念的误导,许多人认为大学生做餐饮有辱于多年的高等教育,因此,这位朋友不断在各种貌似体面实则并他自己并不喜欢的行业之间穿梭,终日郁郁寡欢,一事无成。后来,闷闷不乐地去了南方某个城市散心,不想人生地不熟,钱包也被抢了,为了讨口饭吃,只好在一家饭馆打杂工。但在这里,我的朋友获得了某种难以言传的愉悦,那些食材的味道,丁丁当当的锅碗瓢盆声,竟然那么好闻好听,他的心情自然逐渐好起来了,高兴之余,动手做了那道那手的番茄鱼,没想到很快名声鹊起,享誉饮食业,事业和人生慢慢步入正轨,比及以前在写字楼里苟延残喘的生活,幸福了很多。
  
  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我还想讲一个关于马克吐温的故事:马哥有了点名气之后,书商常常登门约稿,可谓门庭若市,络绎不绝。虽然稿酬越来越多,但相对于出版商的收入来讲,马哥的收入也仅仅是九牛一毛。于是,自作聪明的马哥决定自己发行作品。可是,对经商一窍不通的马哥肯本无法进行商业运作,最后血本无亏,欠了一屁股账,痛苦了大半生。
  
  回到当年明月那句话,一个人永远不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条道路,才会一帆风顺,而且有所成就。
  
  但对于唐骏,我却不知道如何定位,首先可以肯定地说,他一直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职业经理人,但他又在不断地超越自己,重新定位自己,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并不意味着重复,用主持人那句话,唐骏在不断改变,但又没有变。
  
  现在,我们有必要再回顾一下他的人生经历:
  
  1年轻时在北邮读大学,行为孤傲,清高,无人喜欢;
  
  2.死缠硬磨得以出国留学,在日本读完研究生,又在美国读博士;
  
  3.后创办3家公司,盈利不错,唐骏成为百万富翁;
  
  4.因读了一本写比尔盖茨的书,遂决定卖掉公司,加入微软;
  
  5.十年微软,四年盛大,最后华丽转身新华都。
  
  从他简短的经历中,不难看出他骨子里的叛逆、不安和不甘平凡。电视中,他始终面带微笑,侃侃而谈,与年轻时那个故装冷酷的男子判若两人,但是骨子里的桀骜不驯依然清晰可见。
  
  早年读过一篇介绍他的文章,读完之后,热血沸腾,浑身充满了力量。后来,一个朋友得知我也在看唐骏的书,非常激动,她掩饰不住内心的狂热,不断地告诉我她如何如何喜欢唐骏,唐骏如何如何之伟大。后来我才得知,她曾经因为生活和工作上的不顺万分失意,情绪非常低迷,后来在书店看到了唐骏的书,随便翻了几页,便被深深吸引。唐骏的激情人生让她重新焕发青春,工作和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冬的一天,我在马路上看到几个美国小姑娘聊天,大约十一二岁的光景,都是胖乎乎的小脸蛋,金黄色的卷发,背着鼓鼓囊囊的大包,她们站在北京55中学的门口,围成一圈,争论着什么,一时开怀大笑,一时又因为某件事情争得脸红脖子粗。从他们周围走过的是中国女学生,她们大都手拉着手,结伴而行,说话也轻言细语,悄无声息。
  
  这也许是因为血统的关系,使两个民族的人种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性格差异:一种人看起来激情似火,另一种人看起来黯然无神。
  
  前不久,我在看《当幸福来敲门》时,一直对男主人公在马路上不断奔跑的镜头产生不解,我不知道主人公为什么拥有如此坦率地表达激情的胆量和旁若无人的自信。但他这种毫无顾忌地表达喜怒哀乐的方式,的确让我非常羡慕,也非常嫉妒。由此,我也明白了丁磊当年为什么对《阿甘正传》钟爱有佳。
  
  西方的思想和东方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互补。外国的拳击和中国的太极,相差十万八千里,一个追求快,一个追求慢;一个猛烈刚毅,一个阴柔软绵,形式上的差异使他们很难被人们放在一起评头论足,但是他们所承载的两种文化如今却在慢慢地汇合,悄悄地交融。
  
  毋庸置疑,唐骏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远远多于当年明月,他骨子里不仅具有中国文化的包容,而且还具有西方文化的张扬。这使得他无论身在中国,还是身在美国,都能将自己所受的文化转化为有利于自己在本地发展的令一种文化气质,因此,这种人无论在哪里都会巧妙地经营自己的长处,创造新的成就。而当年明月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从他的谈话中,无不感受到沉静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经过数千年的慢慢积攒,逐渐沉淀而下的,它不会因为外界突如其来的某些变化而有丝毫改动,就像中国的太极拳,始终保持着稳健的步伐和均匀的气场,最终以内力消耗对方,获得成功,用古语说,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因此,每当看到当年明月在绘声绘色地讲述那些逝去的故事时,我总能感觉到他那血管里缓慢流动的血液似乎又在酝酿一场新的革命,不过他用的是内力,旁人难以发现。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