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个欲望的城市,是个潮流的城市,是个奔涌的城市,它还是个在快速发展中必然磕磕碰碰的拥挤城市,集现代与传统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北京中关村,全球第六大IT市场,中国的龙头电子产品集散基地。这是一个膨胀的基地,是一个在爆炸中成长的基地。激烈竞争的各大IT企业,在夹缝中求生的中小代理商,还有数不胜数的渠道商、代理商、销售商把商业的激情挥洒在这片捂热的市场上。这里更是全国各地年轻人发展商业舞台的地方,让无数的有理想挥洒青春的人聚焦在这块热土上!
这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高地,究竟有哪些琐事却是每天都要在这些人中经历和发生的?现在,就让我们跟着笔者的亲身体会来见证在中关村因为生活而奋斗的人们吧~~
朝九晚六和每周轮休一天是中关村的节奏,无论是总经理、总监、主管、员工,甚至还有这里的各种顾客,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得或多或少适应中关村的节奏。这是为什么呢?谁要它是全球第六大IT市场呢?况且这还是在中国北京!
晚上六点半之后,坐在海龙大夏写字楼办公室一天的我,终于盼到了下班的时间。来了二十多天了,已经适应了这个号称“中国硅谷”的地方,一整天坐在办公室,没有活动,过着“办公室—餐厅”的两点一线的生活。整天这样待着,为了公司的发展,为了自己那点生活费,为了在这个第一次来上班的中关村混个经验、学些有用的东西,我不虚度着,我主动去获取学习的能力,去感受并参与中关村朝着一个未来的大趋势发展——电子商务大行其道!
一天了,其实不只是一天了,很多天了,这样的很多天加在一起使我觉得累了,肩背酸痛了,腿脚也有些不舒适的感觉,脑袋一天下来也有点胀。每天不想迟到早退,在电脑前坐了很久了,眼睛不时地看着电脑屏幕,搜集着各种信息,用键盘击打出各种文字。有时看的头晕了,眼睛有些发干,喉咙有点噎,鼻中还呼气着中关村室内排放的各种混合气体。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时真想打一个盹!
这是中关村的节奏,于是我不抱怨,我只是表达出来这种感受,我一直在适应着这种状态。
下班了就往楼下冲,冒着外面冷冽的寒风,这天北京的气温是-5至-15°,风力4-5级转3-4级。雪后不久的北京在这样的寒风吹袭下,显得格外寒冷。一直觉得自己朝着斗士的方向发展,前几天北京的气温下降到-16°时都没有感到今天晚上这么冷,穿着还是前几天的,没有套毛巾,没有戴口罩,戴了个耳护,一副薄的手套。寒风吹着中关村拥挤的人群,冷得人直发抖。
一大群人聚集在道路上,来往的公交车辆简直在行走着,爬行着,甚至等待着,这里的公交车是不少,但这里的人更多、更拥挤。
中关村电子市场在中关村的核心地带,南北贯通中关村大街,东西有北四环横穿而过,地下有一条地铁四号线贯穿。海龙,鼎好,科贸,E世界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中关村庞大而喧嚣的电子市场。
这个电子市场处在中关村大街和北四环的交汇处,交通很是便利,却也拥堵不堪。这个十字形的交汇处有很多红绿灯,曾几何时这里的过往车辆排成长流,挤满中关村南北大街和北四环,加上密集的人流,每天几十万的人流量,经过这的车辆可以说没有空着的,没有几辆车是闲着的。
这样的人流,车流,还有物流促进了中关村的蓬勃发展,却也带来了中关村不堪重负的人流压力和交通压力。中关村市场是不是趋近饱和了?中关村的交通压力和人流压力究竟该怎么解决?
地铁四号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关村的交通压力,海龙和科贸的人行大天桥横贯而立使来往的人流有了一些秩序。中关村大街上的斑马线、车道线、人行线、非机动车道标识比较醒目,实在因为这里的人流量太大,现场还是混乱着,人们还是争先恐后着。上班的人在穿越这里的公交线上聚集着,来这里购物的人们被各种销售商争相着,下班的人在这里着急的望眼欲穿的等待着挤上几分钟发一趟的公交车。
这天晚上,外面的天气冷飕的让人发抖,大家在着急的等待着上车,都想挤上不堪重负的公交车上。都想着忙碌了一天了,顾不上吃饭,应该早点回到那个卧室,放松一下一天的劳累心情,然后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再继续挤上去公司的公交车上,重复这样的节奏生活。
特4,特6,运通105,运通205,355路,466路,699路车是这里的忒热门车,尤其是特4,运通205,简直是呈爆炸性式的拥挤。特4,运通205还在人行天桥南边,等待的人们已经开始有所动作,开始挪动身躯,开始聚集在一块。前面的北四环和中关村大街交汇处的红绿灯在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的执行着它的开关和指挥功能,这些功能让这里的车流等待着,让车辆流动着、爬行着、行走着,让这里等待上车的人们干急着、抱怨着。特4,运通205一靠站,早已聚集的人群你推我挤,跟随着车辆一起移动着,等着它开门,等着早点挤回车上回到家里。车门一打开,不得了了,车上的人费了很大劲才下到外面,人人争先恐后地上车,有的人从两边挤,有的人从中间推,有的人强挤上去,有的人嚷嚷着。乘务员口中说着:“大家别急,大家别挤,请刷卡,往上走,往里走走,靠这边,再往里挤挤!”有一个女孩在门口挤不上了,哀求似的对门口的人说:“哎哎,再挤挤,挤挤,我还没上来!”
这种情形让现场的人无不惊叹,让经过的人不无感叹。中关村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奔跑在中国北京!
最后终于挤上了这个特4,双层的特4里面有50人以上(估计快到100人),里面没有一个地方是空着不站脚的,里面的空气很浑浊,有不少人带着并不防病毒的口罩。拥挤不堪的车内并不寒冷,挤满了身心疲惫的劳动者,大家都在忍受着这开往卧室附近的车辆里的环境,遭受着拥挤、痛苦的等待……
在车上,笔者的腹中有了些底稿,有了些比划,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冲动。于是,第二天,就开始着手组织语言,写出了这篇《触焦:北京中关村上班的日子》,不为炒作,不为浮躁,只为记录下融入这个环境的心情日志,哪怕因为这篇文章引起些许的关注和改变,笔者聊以自慰了。前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