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庙胜过十万兵
2010-8-6 14:45:5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外八庙】
去过承德的人都说,“外八庙”不得不去。开初,我还不以为然。
有人戏谑:旅游是“上山看庙,下车拍照”,话虽偏颇,但这么多年旅游下来,确确实实跑过不少寺庙,其中不乏大同小异。我想,如若跋山涉水去看毫无特色的寺庙,真的不看亦可。
承德之行,最终还是游览了“外八庙”中的普陀宗乘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和须弥福寿之庙,要问有什么感想,我会翘指赞曰:不虚此行。
“外八庙”是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因受清朝理藩院直接管理,并在北京喇嘛印务处登记注册,是典型的皇家寺庙。1994年12月,与承德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避暑山庄正北,在“外八庙”中规模最大,建于1767年至1771年。建庙的动因既是为庆贺乾隆60寿辰及母太后80寿辰,也是为安抚西北的少数民族。
当年,乾隆大帝思忖前来祝寿祈福的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王公首领,不大适应北京气候,又大都信奉喇嘛教,于是主动在塞外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寺庙,以体现清廷对少数民族的关心体恤和多民族国家的团结。他曾在这里接见过万里东归的土尔扈首领渥巴锡一行。乾隆十分得意自己塞外建庙之举,声称:“朕一庙胜过十万兵”。
普陀宗乘之庙的总体布局及气势均仿照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由60多座(现存40多座)殿宇、僧房组成,俗称“小布拉达宫”。“普陀宗乘”即布达拉的汉译。
承德之游第一天,在避暑山庄“二马道”的宫墙上,我就目睹过普陀宗乘之庙的远景。那红、黄、白相间的寺庙漫山遍岭,依坡就势,逐层攀高,裹山耸云,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我因畏惧西藏的高原反应,一直不敢拜访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为此深留遗憾。今日能在承德亲临“布拉达宫”,即便是“瘦身”的,也算给自己一个心灵的慰藉。
顺着石甬路沿坡而上,进山门,过碑亭,穿五塔门,再从琉璃牌坊拾级而上,越白台,上方即为主建筑大红台。几十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群楼重叠,错落有致,簇拥着暗红色的大红台,直耸云端,巍峨庄重,昭示着佛法的高深莫测;那森严肃穆的宗教色彩,令人更多的是崇仰和敬畏。
镶嵌在白台墙体上三排梯形窗都是假窗,全封闭的,又称“盲窗”;而大红台上的六排梯形窗也是真多假少,即便是真窗也都做成45度向上的角度,里面的喇嘛只能看见蓝天白云,以隔绝俗世的尘埃。这,足见宗教的威严。
攀登通高43米的大红台,需经104级陡峭的台阶。导游告诉我们,佛门有如此说法:人生在世有108种烦恼,只要诚心踏过这104级台阶,就能消除104种烦恼,至于留下的生、老、病、死4种烦恼,必须用自己的一生去修行。
我不是佛家弟子,但还是虔诚地循石阶而上,祈求的是心灵的安宁与平和。当然,我也明了,境由心造,做人应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切不可横生枝节,自寻烦恼。
大红台中央的大殿,名“万法归一”,意为“天下万法,终归于此。”表现了乾隆皇帝对民族信仰的尊重,又借此来雄振国威,巩固法权。
“万法归一”殿建筑规整、气势庄严,通廊环绕,攒顶重檐,隐于大红台群楼之中,殿顶部突出群楼,人称“金顶”,覆盖着鎏金鱼鳞铜瓦,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据说这种铜瓦镏金的工艺是,先用水银把金条化为金泥,然后均匀涂抹在铜瓦上面,再用炭火烤,蒸发掉水银,最后用玛瑙做的磙子把它刨光。涂层很厚,一块铜瓦含黄金50克,整个“金顶”耗用24K纯黄金15840两。可见乾隆为了“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确实不惜一掷万金。
在避暑山庄北面,还有一座250多年历史的普宁寺,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刚进寺院,即见其香火鼎盛、鼓乐齐鸣的喧嚣场面。导游稍作交代,便领女同行们购香焚香去了,扔下我们几个在寺院里瞎跑乱撞,遍览一个个殿堂,还偷闲观看了喇嘛的佛事活动。
普宁寺为典型的汉藏合璧式寺庙,前部分为汉族寺庙,如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东西配殿、大雄宝殿等一应俱全,后部分则为藏族寺庙。主殿“大乘之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高36.75米,供奉的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木雕金漆观世音佛像,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尊清乾隆年间雕刻的千手千眼观世音佛像,高22.28米,重约110吨,法相端庄,体态雍容,身披璎珞,雕刻精美。材料全为木质,由松、柏、杉、榆、椴等多种木材拼接而成,外表涂以金漆,虽历200多年之久,依然色彩悦目,光泽艳丽。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大佛”。
观世音佛像头顶有一尊1.2米高的小佛,是观世音的老师无量佛;两侧还分别立着“善财”、“龙女”两尊佛像,造型优美、文饰华丽,也为清代原始构造,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紧挨着普宁寺的是普佑寺,过去是喇嘛的“经学院”,喇嘛们研习佛教经典的地方。这座由清廷支付经费的经学院,不仅为外八庙培养喇嘛,蒙古各部的喇嘛也选送到此处学经。
该寺庙1964年因遭雷击起火而毁于一旦,今尚存山门,配殿和罗汉堂遗址。如今寺庙乏善可陈,倒是其中“清朝一条街”还是令人耳目一新,从来没见过寺院之中开辟商业街的。街上挂着清代的旗幡,商人全部清朝服饰,和时尚的游人混杂在一起,虽然不伦不类,也颇显几分滑稽的和谐。特别受到青睐的是那拉洋片的,唱着那北方的小调,解说着洋片的情节,引来大人小孩满座。
历史并不如烟。“外八庙”宛如一本史书,记载了清廷和睦邦交的历史功绩。也许,每一个走进“外八庙”的人都会去思索,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团结,融洽民族感情,又是何等的重要。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既是清王朝鼎盛的标志,又是清王朝衰败的见证。咸丰死后,清廷内忧外患,根本无暇顾及承德这片祖宗精心打造的皇家园林,只得发出一道旨意:“所有热河一切未竟工程即可停工”。
新中国成立前夕,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已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如今,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成为了最大的产业。平民百姓也可昂首挺胸地走进皇宫帝苑,我等也能选择皇帝的选择。
承德之游,虽然千里迢迢,但大开眼界,饱赏美景,岂能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