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负债出走是“温州炒房团”的报应?
2011-10-11 11:09:39 来源:秦首 我要评论()
背景提要:负债20多亿元“跑路”美国的浙江温州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已经回国。据知情人透露,胡福林此次回国是谈判企业重组事宜。目前,胡福林本人已被“保护”起来。自今年年初,温州部分企业出现资金危机以来,已有90多个老板负债出走,目前有3人已返回国内。
近来看了“壹周立波秀”中的《周立波-专访郎咸平》。在谈到应试教育之弊时,周立波说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人的夙愿是“出人头地,衣锦还乡”。郎咸平则说”中华文化本身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比较浮躁;第二个比较像投机取巧……这也不是孔夫子教我们的……这种浮躁跟喜欢投机取巧,发展高科技本身那就非常困难”。
我觉得他们的对话有一定道理,并由此而想到温州老板们的负债出走。据“晨报记者调查发现,在近期温州老板多发‘跑路潮’的背后潜藏着其内在逻辑。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受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传统企业老板逐渐远离实业,转投房地产等暴利行业,温州经济空心化日趋严重,民间借贷上演‘最后的疯狂’。”(《温州中小企业平均利润1%到3%六成企业参与民间借贷》2011年10月08日06:54凤凰网来源:新闻晨报)这段话说明,“温州炒房团”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温州传统企业老板逐渐远离实业,转投房地产等暴利行业的一个显著标志和历史转折点。当然,炒房半身并无可非议,是市场化配置资源使然,是“看不见的手”在呼风唤雨、运转乾坤。但从文化心理层次讲,却是浮躁而投机取巧的表现。郎咸平在与周立破对话时就讲到美国和我们的产业结构的对比,我们的中国制造,不少仅仅是制造,是劳动密集型的,其他什么设计、物流等都是别人的。即不少企业家不愿意下功夫和花钱搞核心技术的研发,而是什么好赚钱就干什么(因此我们的产业升级难)。所以,一旦房地产有暴利,声名鹊起的“温州炒房团”就应运而生,而且在促进地产繁荣,抬高房价上可谓功不可没。
在暴利的引诱下,更多的温州人开始迷恋上房地产这个游戏,而近十年来不断攀升的房价使得不少温州人尝到了“用钱来生钱”的乐趣,然而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却敏锐地觉察到暗藏的危机:“资本运作更来钱,谁还愿意干实业?但没人干实业,这个经济就是泡沫”。周还对晨报记者介绍,今年以来温州“跑路”的中小企业主超过50位。在去年底,周德文曾撰文预测,“2011年年底前,民间借贷风险集中爆发,中小企业面临倒闭生死考验,4成处于停工、倒闭状态。”周还预测,由于近半的放贷资金最终来源于银行,当老板和担保公司“跑路”后,银行也面临“跑路”(资金链断裂)的窘境,最终承受这一切的就是欲哭无泪的储户。(引文同上)
近年来,针对国家对房地产多次调控,在民间借贷繁盛的温州等沿海地区,“老高”(高利贷)利润走高,藏富于民的温州人的闲置资本又逐渐从房地产投资转移到民间借贷上。可见,从炒房转向高利贷,不热心干实业,不积极致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这就是典型的“浮躁跟喜欢投机取巧”,最终受到惩罚也就在所必然。
我们不信迷信,但报应还是有的,报应就是事物发展内在的必然联系和潜在逻辑关系。说老板负债出走是“温州炒房团”的报应,其实并非幸灾乐祸,而是因为有了报应,才能使人更好地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