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津访古
2010-1-18 11:00:12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在冬日中,顶着毛毛细雨造访北津,实在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经历。作者追溯历史,历史和现代相结合,描述了地理位置的重要等关于北津的点滴。时间记载精确,景物描写细腻。文章多处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心理,独到耐品。推荐!
周日无事,闲着也是闲着就想着到附近兜兜,就记起了雅韶的北津。不巧的是,去到半路时天却下起了毛毛细雨,细雨时歇时下,给这个冬日增添了几丝寒意。可我是个执着的人,仍然饶有兴趣地冒着细雨在北津转了一圈。
一
说起北津,相信阳江人不会陌生,那是我们的母亲河——漠阳江出海口的一个重要据点。北津地扼漠阳江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海上来的敌人要攻占阳江城,必先占领北津!可以说北津是阳江城的“海上门户”。明清时期,倭寇、海盗就屡次从北津登陆,在阳江地区烧杀抢掠,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灾难;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派两艘兵舰占领北津,再沿江而上在石觉寺码头登陆,攻陷阳江城,到处烧毁房屋、抢夺粮食、杀害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为此,阳江历代统治者和兵家就在北津大兴土木,建城池、修炮台,将北津经营成一个坚固的海防要塞,保护一方安宁,从而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赖以凭吊的古迹和传闻。
到今天,当我冒昧地闯进这片深沉的土地时,发现这里却是一片安详与静寂:一台废弃的吊机静静地立在码头边上,一群学童借着周末时光聚在平地上玩着玻璃珠,一艘小渔船“砰砰”地驶近码头,两位出海归来的渔民提着个渔篓走上岸来,一条小花狗慢悠悠地跟在后面……丝毫没有我想象中的繁华与热闹。据记载,北津古城位于雅韶北津山上,靠山面海,其始建于明万历元年。古城墙由灰沙筑成,高5米,厚1.3米,周长733.3米。设有城门三座,城楼四座。城难建有炮台13座,每座炮台配有铁炮2门,全城共有各种类型铁炮26门,城内还建有何王庙、土地庙,城后山树木葱茏,山上还建有望海亭一座。万历十四年同知方应时重修北津古城,过两年又在城里建了一座望海楼。清代在康熙和嘉庆年间先后两次对破损的城墙和炮台进行重修,并增建了后山炮台。清末民初,北津古城和古炮台因年久失修而渐渐荒废。据说在建国初期古城内还存有十多门铁炮,但未几彻底被废弃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也就随之被湮没于尘烟荒草间和浩淼的岁月长河中,了无痕迹。
二
由于是初次造访,我的目光在空旷的码头上四处搜索着,寻找着历史痕迹碎片。一位路过的大婶见我在发呆,就指着码头北面一座小山说,你要找的古城可能在那座城山上吧。听人说山上还有一座何王庙呢。于是我快步来到小山脚下,小山前就是一间收拾整齐的“灵佑宫”,庙后紧靠着小山。我抬头望了一下,小山不高,但山上树木遮天,荆蔓缠绕,一只正在觅食的灰黑色的野猫见到有生人来,就倏地钻进茂密的藤蔓丛中不见了,让人心里陡然升起了一阵寒意。我用力拨开藤蔓,一条修筑的小栈道出现在眼前,我惊喜地回头对同来的伙伴说,上吧。于是我俩一头钻进藤蔓中,沿着狭窄的小栈道、猫着腰向着山上攀去,不时还要用手小心地拨开横在前面的荆棘。
只一会儿我们就登上了山顶,一座古庙赫然在目。古庙显然已荒废多年了,中间墙体已崩塌下来,一条颓废的横梁倒下来斜斜地搭在古庙的天井上,断砖碎瓦撒满一地,一丛丛茅草从隙缝中钻出来,已有大半人高了;古庙现在只有前厅和后厅还比较完好,古庙门庭高大,两侧墙角上还有高高翘起的飞檐,依稀让人想起先前的风流。此时四周寂静无声,山色更加朦胧,一阵不安的感觉不禁涌上心头,我小心地跨过大门的门槛,两尊古怪的泥雕像赫然而立,两对突起的眼睛正冷森森地盯着我,我顿时觉得脊梁有点发冷。正想着是进去还是退出时,突然一只正栖息在古庙后厅神龛上的山鸟受惊而起,扑棱棱地击打着翅膀直向树林深处窜去,神龛上多年积聚的尘土被连团带起,直向我俩袭来……跟在后面的伙伴本来就惴惴不安,一见此形势就连忙拉着我说走吧,于是我俩就顺着原路落荒而逃了。
三
正当我俩坐在路边休息,想着这次游玩毫无收获而丧气时,就见有一年轻人经过,我随便问了句哪里有古城、古炮台痕迹可看,谁知那个年轻人马上说,你找我就找对了,跟我来吧。于是我俩半信半疑地跟着那个年轻人来到位于海边的家。原来这个年轻人叫阿东,世代渔民,他二十多年前几买下靠海的这幢旧房子,把家安在这里。巧的是,他的家正好建在北津一座古炮台上。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阿东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他家前一段古炮台遗址。原炮台就在阿东家前左侧,依一块巨石而建。古炮台早已被拆毁了,至今巨石四周仅留有一堆散乱的砖块,以及几级登上炮台的石阶,不知从何年起巨石缝里长出一棵婆娑的榕树,亭亭如盖。阿东说,他刚买房子时,东侧那座古炮台早已荒废,西侧那座还比较完好。古炮台之间有一段古墙,阿东就将古墙加高,变成院子的围墙,又将西侧那座改作他用。走进西侧那间古炮台,从保存的枪眼望出去,漠阳江江面一览无遗。
从阿东家里转出来,毛毛小雨不知何时停了,而天还是灰蒙蒙的。站在古炮台遗址旁,放眼远眺,近处,当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海水远远地退去了,露出一片滩涂和几株稀疏的海朗树,几艘小船静静地泊在临水处;远处,滔滔的漠阳江出海口烟雨迷蒙,帆影点点。更远处,则是一座修建于清嘉庆年间的独石古塔,古塔几度荒废又几度重建,至今还巍然挺立在江的彼岸,教人顿生出一种苍茫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