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星级公厕也是一种社会进步
2009-10-8 10:25:58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有报道说,广州番禺有一处叫南粤苑的景区,园区入口建成一座“六星级公厕”,名为“舒心阁”。内有酸枝红木屏风、大理石地面、贴了金箔的间隔,外墙镶嵌着18幅《西游记》题材的彩瓷壁画。公厕用掉黄金1斤,总造价800万元。
媒体感慨,这座公厕“豪华”,看上去“金碧辉煌”。在中国“国情”语境下,公厕未免过于金碧辉煌,过于豪华了。但回到现实中来,公厕又过于不堪,它们往往处于城市阴暗角落,时与垃圾箱、垃圾站为伍,每天散发出阵阵恶臭,行人往往掩鼻而过。上厕所的人,都有种办完公事赶快离开的紧迫感,还有一种上豪华公厕的愿望在。
公厕脏乱差,认真分析起来,实在是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称厕所为“圂”、“溷”,从字的形义上一看便知,它跟猪的生活环境似乎有点关系,自然是条件简陋,而且臭不可闻。在民俗语言中,厕所又叫“茅厕”,是用茅草遮羞盖顶的。条件简陋,想必与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关,私人住的房子尚且都是茅屋,用于人体排泄之处自然就只能凑合凑合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公共”观念一向不发达,除了寺庙之外,基本上再没有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了。这很可能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关,社会剩余产品不多,没有财力从事公共设施建设。也正是从厕所脏乱差的现实中,人们习惯成自然,形成了有关厕所的观念、传统和偏见,以为厕所脏乱差是理所当然的。
但文明社会的公厕告诉我们,公厕可以有一个好的建筑形式,也需要满足一定的卫生条件,还要能够为如厕者提供一定的私密空间。公厕是一种公共建筑、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它向每个社会成员敞开,是公众经常光顾的地方。从公共价值上说,公厕与图书馆、博物馆、医院地位相当,它需要一种基本的品质与格调。
现在,中国的公厕概念也有了很大变化,作为一种公共设施,逐渐为人看重。在一些商场、宾馆、酒店、机场,厕所装修一流,服务人员在那里不停地擦洗,如厕似乎已成一种享受。这意味着两种变化:一是社会财富增加,投资者有钱在厕所上花钱;二是观念更新,高档次厕所已被视为服务的重要一环。南粤苑花800万元建六星级公厕,正体现了此一转变。
但中国公厕观念的转变还不全面,公厕整体还未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仍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公共财力尚嫌不够,但也未必如此。同为公共设施、公共空间,城市公厕条件还很糟糕,而有些政府机关办公楼却规模宏大、装修豪华,有的堪称穷奢极欲。这又说明,公厕虽然具有更强“公用”性质,但政府还是不愿为它花钱。
1917年,法国艺术家杜尚把一具男用小便器送往纽约,入选一个美术展展出,从此便器可以成为堂皇的艺术品了。既然便器能够成为艺术品,公厕作为一种公用建筑,自然也可以成为艺术品。人们可以在政府大厦、银行、图书馆、博物馆上大把花钱,自然也可以在大家公用的公厕上多花钱,多用心思,使它比现在更讲究一些,更舒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