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变成“顶梁柱”
2010-11-29 10:47: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四十九团三连是一个普通的农业连队,连队职工一半是少数民族。
两年前,维吾尔族青年阿不力孜曾被老职工们形象地称作“啃老族”:文化水平不高、不懂专业技术,没有正式工作,又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日常生活开支仍然向年迈的父母伸手。在三连,和阿不力孜一样“啃老”的青年共有23名,他们都是老职工的子女,平均年龄只有26岁。
这些青年的现状令三连党支部书记陈喜敬、团支部书记玉素甫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样帮助无业青年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是连队党、团支部最关心的问题。
此时,恰逢农三师团委落实团中央、兵团团委《关于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通知》的工作部署,动员辖区团场、连队统计无业流动青年、建立个人档案,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在合适单位筹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用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方式解决无业青年的就业问题,老团干陈敬喜连连称妙。连队没有企业,只能在土地上动心思。为此,四十九团党委、团委专题研究三连“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创建工作,最终决定把三连计划倒茬种植玉米的420亩低产棉田作为见习岗位,组织23名无业维吾尔族青年参加见习,每人经营管理15~20亩棉花地。
与连队团支部签订了见习合同后,阿不力孜和其他22名青年享受到了“一条龙”服务:不仅免交土地费、免预付成本投资、连队提供基本劳动条件和生产工具,身兼科技副连长的团支部书记玉素甫江还成为见习基地的技术指导,对青年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以帮助其提升就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
头一年,为改良土地,420亩棉田全部种了玉米,由于干旱缺水,收入普遍不高,部分青年开始打退堂鼓。玉素甫江挨家挨户与见习青年谈心,鼓励他们继续种地。
经过一年的土壤改良后,见习基地开始统一种植棉花,青年们缺启动资金,三连党、团支部就积极协调小额贷款事宜,为他们解决了用于扩大生产的80多万元贷款。在今年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连队党政干部和团干部把这23名青年作为自己的联系户,全程帮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用资金、技术、爱心帮扶他们,帮扶资金达3.5万元。
春播期间,望着别人忙碌地播种,吐拉洪曾经愁眉不展。不过没多久,连队团干部就帮助他申请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团干部还专门集资5000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秋收时,眼看着棉花地里一片雪白,丰收在望,却找不到拾花工,连队领导、团干部又动员自己的家属亲戚到地里帮他拾棉花。
今年棉花价格高涨,吐拉洪看着雪山似的棉花堆激动得哭了,他说,“见习基地改变了我的就业观念,我再不用到处打工或闲游闲逛了。”
23名青年们都到了成家的年龄,三连党支部又开始考虑他们的住房问题,最后决定把今年集中建设的一批廉租房分给他们每人一套。如今,23名青年全部搬进了65平方米的新房里。
23岁的见习青年艾力江·买买提去年还被农三师团委评为优秀团员,他曾经在其他青年种地情绪低落时,陪同连队团支部书记与见习青年谈心,鼓励大家一起渡过难关。今年,艾力江·买买提种的15亩棉花地,亩产高达480公斤,纯收入达4.5万元。3月份,他又解决了终身大事,搬进了廉租新居,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通过两年的积极探索,如今,三连团支部建立的“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的见习岗位全部成了就业岗位,为连队无业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学习技术的平台。加上今年棉花长势好,售价高,青年收入可观,大都在3万至5万元之间,23名青年在420亩棉田里共创造了70多万元的效益。
26岁的阿力木江高兴地对家人说:“是团组织的‘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实现了我的就业梦!”阿里木江今年种植24亩棉花地,纯收入达4万多元,昔日的“啃老族”已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老职工们看到子女的变化,乐得合不拢嘴。
团支部书记玉素甫江对23名无业青年的变化感到很欣慰,他说:“他们现在干劲十足,连队抗旱抗洪、清渠、下水割草等义务活动,他们都带头参加,相信他们会越干越好!”
望着兵团团委授予四十九团三连“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牌匾,三连党支部书记陈喜敬说,“千万别小看这块牌匾,它给连队的无业青年就业创业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