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商务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大通胀,禁止掉头
2011-5-6 11:12:26    来源:经济论坛    我要评论(

    通胀是时下国内最棘手的问题,为了抑制这种通胀,可谓是手段用尽,就差没有实现计划经济下的那种价格管制了,但还是没有抑制出CPI的上涨。由此而来民怨还是不能低估,政府的公信力还呈下降局势,依此局势民间都有了未来中国左转的猜测,看得见的手将代替多年努力完善的看不见的手,再度成为调整经济的主流。固然逻辑推理,一切意识形态和社会权力架构将发生必然的变化。

 

    其实未必尽然,大市场,全球化的概念给这种预测的变迁并没有留下多少空间,更何况今非昔比,毕竟在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解决了几十年,甚至几千年来的短缺问题。理想化的均衡模式只是一种希翼,并没有多少可操作性,后转只能是越来越乱,那将会产生更为激烈的社会冲突,因为那将是明确的一个阶层对另外一个阶层对抗,就和当初的文革一样,局面很难控制。

 

    故此遇到了困难是前进还是后退,无须分辨,唯一的就是面对困难。那么现在只能说是如何解决通胀问题,而不是社会的要怎么转的问题。走市场经济是一种必然,那么通胀问题就不可能回避,理性分析通胀,看清楚市场经济的真正特征就显得特别重要,也是释然现实困惑,获得一种谅解,进而采取积极态度的必然要求。

 

    鉴于市场经济的特征,鉴于我们已经走过的历程,只能说,通胀是一种随时都可以发作的现象,只在程度上说话,就和人体动辄感冒生病一样,中国发生时下的大通胀更是一种阶段性的宿命,谁也无法回避。

 

    我们需要系统性的看问题,任局部怎么透视,也看不到事情的核心。历史没有错误,抓住当时的背景,总有一种现象存在的理由。当初如果没有计划经济打下的低子,中国不会在世界上立足,同样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走市场化道路,中国的局面可能更糟糕,朝鲜就是例证,前苏联的解体更能够说明问题。话又说回来中国为什么老是受到攻击,老是被放在一个焦点上,就是发展了,触及世界头号大国的利益。

 

    现在发生严重的通胀还是方式方法上的问题,更有相关的背景,不能说现在有问题了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没有了希望,焦点热点问题多了,更不能说已经是病入膏肓。能否客观的看待一切,正是上下互动和变革的基础,滋生内部不可调和矛盾或希望就此而彻底改朝换代更显得幼稚,特别拿民主说事,会造成更大的混乱。

 

    回顾历史,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基本上是配给制,价格管制,谈不到通胀,差点货币的概念都被取消。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其实就是财产私有,特别是劳动成果私化的一种表现,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遵循了更好生存和尊重个性的特征。似乎与市场化没有直接的关系,实际这是市场化的基础,至少解决了市场化劳动力流动和满足的问题。权且工业的产权改革问题不说,价格的放开,就是从终端开始的倒逼改革法,应该说是最尖锐的改革,为此就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抢购风,第一次在中国有了通货膨胀。

 

    这个时间还是短缺下的相对通胀,是虚拟和预期的价格上涨导致需求超越时代特征,形成更大的短缺。这一次并没有妥协,只是步子稳了一些。假如没有那一次的价格改革闯关,后来一系列涉及于城市经济改革的话题,特别作为个性积极性的提高的话题都就是空话。现在想来那种在当时很是严重的问题却很有必然性,是根本回避不了的。

 

    后来在学术上一再提及微通胀刺激经济的说法,其实国家长期投资拉动就是这样的范畴。货币效应来自于全部的社会财富,但更具体化于个性的直接需求。相对的货币信贷增加投入,必然量化在直观的吃穿住行上,货币多了,而直接选择的东西还是相对那么多,必然产生一种整体性的物价指数上涨的趋势,而当长期投入融化在生产经营中,绝对化的增加了社会财富,这种短期而持续的通胀自然消化,只是投资是不间断的,很难界定周期,所以只能是随消化,随增加,随增加再消化,不是那么明显,老百姓就觉得一切正常,或者说没有超越人的承受力,也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的稳妥。

 

    那么我们的问题在哪里?就是集中化的投入,远远超越了稀释化的时间,集中爆发出来。毛病就出在房地产,信贷的扩大,毛病更在09年整过社会增加的13万亿的投资上,也不能说这是过错,只是说稀释的时间远远不够,必然体现在社会流动性严重过剩的问题。

 

    一个方面消费基金的增多,另一个方面投资基金的增多,导致社会流动性过剩,这样必然导致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而哪一个行业可以控制,货币衍生能力强,必然吸引投资,这样就很容易形成人为的炒作。其实是流动性资金的活动空间形成的问题,涉及消费,却是价格的上涨。这一点温州炒房团就很经典,炒煤,炒作农产品依然就很自然,其实就是流动性形成的社会二次财富分配问题。

 

    而为什么会形成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效应,一个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而方式上由国家单独投入,到经营性城市理念的形成,就意味投资多元化,给房地产给了发展的空间,加之多年控制下的住房需求的释放,更是锦上添花。另一个是次贷危机造成的中国制造业萧条下的失业问题卷土重来,让执政者的恐慌,为此把投资拉动经济,拉动就业当头等大事情。固然是慌不择路了,但当时可能只能这样,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而恰恰住房的刚性需求遮掩了一些问题,让这种内需拉动也堂而皇之。但毕竟房地产还是财富是另外一种体现方式罢了,充其量是增加了相关材料的附加值,并不能绝对提升社会财富,造成流动性更是必然,这就是宿命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多年来中国经济凭借于出口,而对外汇是严格控制的,集中掌控在国家手里,就国家而言,掌控了国际财富,但对国内的相关企业只能通过发行货币来兑现他们的价值,所以出口的增多,就意味着货币发行的增多,相对于实际物质的流出,货币更加增多,流动性更加突出,国内物质的上涨就成了必然的局势。多年来贸易是顺差,账面财富增多,实际物质相对减少,更会形成物价的上涨,为此完全可以说经济模式形成通胀宿命的第二个原因。

 

    当然,市场的国际化,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提升,进口原材料价格的变化更影响产品的价格,输入性通胀更是严重。固然中国有中国的实际,好多在西方习惯性的东西往往在这里还是失灵,持币待购引发的价格扭曲在通胀时代更是疯狂,就是高或者低的两个极端化。羊群效应更是没有理性,曾经的股市和疯狂的房市就证明了这一点。一定的程度说,通胀是经济方式和国际环境造就的,不能不说我们民族的习惯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似乎是确认的事实,笔者还看到一篇六年后超越美国的文章,这是因为中国相对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但就市场经济的内功和西方有着几百年市场经济历史相比,是绝对化的肤浅。也可以说我们是在短短几十年要浓缩人家几百年的历史,必然在过程中多了一些艰难,会有更大的风险,更何况西方如今还是没有怎么解决好通胀问题,美国也不是发生了次贷危机了吗?冰岛几乎破产,法国为了转移自己国内的矛盾还不是正在攻打利比亚吗?

 

    固然这么说不是为谁开脱什么,只是说,中国现在面临的一切,是走市场化道路的必然,是从一个层面向另外一个层面的跨越避免不了的问题。只有真真实实经历了阵痛,经历了苦难方知道市场经济的奥秘,这里面不仅仅是鲜花,还有更多的荆棘和陷阱。在这样的路上不能一味的春风得意,飘飘然,更不能意志不坚定,不要一遇到挫折就向后转。特别在心态问题上应该沉稳,不能浮躁,市场是大家组成的,或许我们一个人没有影响,但一个群体构成一定的实力,却可以严重的影响市场构成,没必要一切都赖在国家和政府身上,牢骚更显无能。

 

    时下的通胀是中国阶段性的宿命,但正是这个范围之广,更是深刻的问题会引发中国一次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变革,更会有一个新理念的诞生,或许互动工作也会表现出一种新的风貌,期待着,历史一定会再一次证明。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