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5月30日上调部分地区工业用电价格,幅度为每度约2分钱。同时,民用电价不变。此前,国家发改委先后在4月、5月分别上调了山西、河南等十余省的上网电价。(据新华社快讯)
此前,关于电价上涨的种种传闻的石头终于落地。电价,循着中国式的涨价路径,毫无悬念地涨了上去,没有听证会,没有向消费者做任何过场式的解析,甚至连通知都像电报一样言简意赅,理直气壮。这样的场景,在此前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上涨过程中,我们已熟得可以背出来了——先是供应紧张——再是生产厂家出来说不涨价不足以缓解燃眉之急——然后就是一纸涨价令下来——最后是相关专家欢呼涨价解决了供应匮乏的难题,而且对通胀影响微乎其微。
这次电价上调也是,就在涨价公布不到一个小时,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就对媒体表示,此次电价上调是万不得已,目前部分电厂已经出现资金链紧张,连煤也买不起,电价的上涨对厂家来说能解燃眉之急,缓解电荒的同时让电厂度过难关。这和当初油价上涨前专家天天惊呼炼油企业难以为继等的路径甚至语言方式都一模一样。你总不能让咱们亏着钱做生意吧?
这种说法,在以往,还是颇为有效的,因为多数消费者都是善良的,都能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企业面对的困难。但就像狼来了故事中那些老是被骗的村民一样,人们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人们在不断的上当过程中,也会逐步总结出一些教训,更能从某些垄断企业的哭穷叫惨中,听出些别样的意味,比如:他们总能将亏钱的企业,和赚大钱的企业拿来划分开来,只说亏,不说赚。他们总能在哭完穷之后,一不小心曝出超高水准的待遇超豪华的装饰灯和办公楼,以及超标准的茅台盛筵。这些公开报道的信息,总是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的善良受到伤害,智商受到侮辱。再没有比被别人卖了还为别人数钱更糟糕的感觉了。不客气地说,国内许多垄断商品的涨价过程,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卖了消费者,还要消费者帮忙数钱,甚至大说好的过程。
比如,在本次涨价通知中,“民用电价不变”这一概念,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颇有点像古代有个笑话里讲的,某善人买了一堆虾,准备下锅煮来吃,虾下锅之后,痛得乱跳,善人一看,于心不忍,于是给虾大念镇痛经,以求他们安然就烹。
“民用电价不变”,消费者承担的负担就减轻了吗?就对“对通胀影响不大”吗?
每次涨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煮和念的过程。包括事后专家们跑出来发的“对通胀影响不大”言论,都只是让锅内的消费者好受些。但咱消费者毕竟不是单细胞生物,咱也有思考的能力——这世上哪有“上游涨水下游不淹的道理”,遍观所有生活用品,哪一样不用电生产?不用油运输?油价上涨你说影响通胀微乎其微,天然气上涨,你也说微乎其微,自来水涨价,你也说影响微乎其微,现在电价上涨,你还是说微乎其微。微乎其微的四次方或n次方是怎么回事?相信一个初中生都懂的,不可能你们这些学富五车的专家不懂?
世界上有木有这种不计成本的算账方式?有木有成本上涨不影响下游产品的道理?有木有只认赚不认赔的生意?特别是这些生意,都是通过国家政策,垄断了某些特有资源,并对国家某一局部的经济和民生安全承担有道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