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痴狂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以预测未来的技术,各方势力对其虎视眈眈。一位孤胆英雄应时而生,只身一人挫败各种组织,彻底粉碎黑势力的阴谋,并用预测技术造福人类。
这样的预测未来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好莱坞科幻大师们的经典桥段?
遗憾的是,大师们猜对了开头,却没有猜对过程与结局。
能够预测未来的技术,如今已被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阿尔波格的瑞典人“将梦想照进了现实”,只是他的发展轨迹与大师们的设计大相径庭。
出生于瑞典的克里斯托弗,职业生涯始于瑞典陆军突击队,拥有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只是,这个年轻人并不具备“痴狂”的特点,他的职业素养中更多的是对于理性和秩序的重视,而他更大的特点,则是异乎寻常的低调,甚至是神秘。
他创办了一家比他本人更神秘的公司,外界竭尽所能查到的资料,也仅仅是这家公司诞生于2009年,名为“记录未来”,创业团队只有16位剑桥博士。直至2010年5月之前,公司所在地、组织架构、运作方式、人员构成……所有的一切,都被克里斯托弗有意识地封锁了信息。
而就克里斯托弗个人而言,无论是中文网站还是外文网站,也几乎找不到任何详细资料。
不过,这种低调,并不妨碍克里斯托弗引来网络巨头谷歌和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关注。
强悍的工具
科学哲学大师卡尔·波普尔说,由于人们根本无法预知人类知识的增长,而历史进程又受制于人类知识的影响,所以人类无法对未来进行预测。
不过,科学家的激情之一,正在于不断推翻前人的结论。
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伴们用实际行动否定了卡尔的论断。他们制造了一个可以预测未来的强悍工具:利用搜索引擎将具有紧密联系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更深层次的分析,最终预测其未来的走向。
打开“记录未来”网站,注册之后,呈现在眼前的是三个简单的录入框——“时间”、“事件”、“人物或地点”。
你可以根据需要定制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可定制的事件包罗万象:上市公司最新活动、收购、盈利预测;国家或地区政治问题跟踪、新闻;行业新品发布、公司扩张以及行业分析师评估;公众人物言论、位置以及行踪;科技及信息安全的新技术发展、网络安全;自己或自己公司的信息,必要的前瞻性课题……
克里斯托弗使用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算法,对抽取出的事件、人物、地点、时间等核心属性进行识别,并进行重新整理和评级,再通过在线图表分析工具和时间轴,为用户呈现更直观的搜索结果。
例如,搜索默克制药公司的相关信息,“记录未来”会给出一条时间轴,上面不仅会有公司最近的盈利新闻,还有显示出有哪些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过的药物试验将于明年结束。
以上说法可能过于专业。简单地讲,这个技术可以找出卷入到各个事件中的人,发生地点和他接下来会如何发展下去,给出任何事件的在线发展趋势。“这个东西的强悍之处在于,在很多情况下,你可以真的预测事件的发展曲线。”
隐于背后的“手”
单纯的商业预测,显然不能让“记录未来”这样的小公司名声大噪。
2010年3月21日,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指控黎巴嫩真主党拥有远程导弹。“记录未来”通过查询该组织领袖纳斯鲁拉过去的言论发现,一个月前的一份确凿证据已经可以支持佩雷斯的指控。这一事件充分证明了“记录未来”不仅仅是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工具,他们还有辨认出事件早期趋势的能力!
如此强大的功能,自然引起了一些大佬的关注。“记录未来”的背后,很快就嫁接进了两只颇为给力的“手”:其一,是著名的网络巨头——谷歌;而另一只,则是更加著名的情报组织——美国中央情报局。
随着网络中海量信息的泛滥,“公开源情报”早就让美国情报部门垂涎欲滴。中情局总干事海登早在2008年的一次会议上就曾说过,“事实上,利用那些因某人的某次无意泄露的消息来解决或回答的问题,经常是令人满意的。”
但这种方式对于以注重隐私著称的美国民众而言,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史蒂芬·阿福特古德就曾公开表示:“情报机构或其员工可能试图利用他们所掌握的这些工具来搜集政界人士、评论家、记者或其他人的信息,然后利用它获取政治优势。这是不允许的,即使所有有关信息从技术角度都来自‘公开源’。”
迫于民众压力,情报组织们只有另辟蹊径——通过下属投资机构注资大量公司的方式,自然是更为隐蔽且有效地寻求更好处理这些情报的途径。
“记录未来”的“预测”能力,可以说是直击要害,正中下怀。
2009年“记录未来”甫一成立,谷歌下属Google Ventures投资公司和中情局下属In-Q-Tel投资公司就不约而同地一起注了资。虽然具体数额至今仍然处于保密状态,但毋庸置疑的事实就是,两大机构一开始就加入了“记录未来”的董事会。
有意思的是,谷歌公司对投资“记录未来”的事一直三缄其口,In-Q-Tel公司反而表现出了较大的热情。这家投资公司的主管李斯波斯·伯罗斯还专门发布邮件公开声明:“我们很高兴‘记录未来’加入了In-Q-Tel的投资组合,这样可以帮助美国情报部门完成使命。”
这两只强有力的“手”,对“记录未来”而言显然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锁眼就是活生生的例证:成立于2001年的锁眼,早在2003年6月就得到了In-Q-Tel的风险投资,2004年10月谷歌对锁眼进行了收购,自此,成立不到3年的锁眼改名为“谷歌地球”,迅速风靡全球,成为业内的领军者。
有史可稽,“记录未来”的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而对于“记录未来”来讲,两大投资公司的能量还不仅仅局限在他们商业和技术方面的实力。
按克里斯托弗的说法,这些董事会成员一直“非常有用”——他们总能介绍一些新的潜在客户。“公司目前的顾客基础可以打100分,包括金融公司、政府分析师和媒体分析师,他们每个月都支付一定的费用来使用这个在线工具。政府分析家们感兴趣的是对人物和地点进行跟踪,而金融公司可能更想了解一些特定公司将要发生的变化。”
目前,“记录未来”的定价标准是个人用户149美元/月/人,多用户(团购)139美元/月/人,定制服务2500美元/月/人。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金融机构、企业营销团队以及政府部门,毕竟在海量数据面前,他们更需要“记录未来”对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而对于“记录未来”而言,为高端用户提供服务,也更容易获得不菲的收益。
据说,“记录未来”的服务即将拓展覆盖阿拉伯文和中文的相关资源。提高索引量将是克里斯托弗未来的重中之重:“我希望能够站在地球上每一个数据流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