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战
2012-7-23 10:35:43 来源:雷锋网 我要评论()
本文为自资深职业经理人王冠雄的一篇博客,他从产品力、价格力等方面来分析号称“移动互联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互联网巨头造手机的行为得失。文中阐述了入口的概念,以此证明互联网巨头声称的“手机即入口”逻辑是否成立。
十大互联网巨头造手机的“入口”逻辑是否成立?中国不会出现类iPhone超霸,预装软件长远看会被由市场决定的APP所取代。决胜手段是,你的产品能否真正能成为用户的习惯。
互联网入口之争数年一变,今年的战斗是手机。
我认为,互联网即服务之间的连接,入口即以服务呈现的习惯,这表明入口一直是距离钱最近的。从最早以目录为核心的门户,以算法为核心的搜索,以人为核心的社交网络,现在到了以移动终端本身为核心的手机。手机的意义不在于硬件本身,而在于它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和用户的最大衔接点,自然也就成了通往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入口。iPhone的全球疯狂热卖,苹果、三星联手吞噬整个产业95%的利润,让巨头们趋之若鹜。
根据CNNIC最新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用户,达到3.88亿,手机网民比例上升到72.2%。整个互联网从PC端向手机端迁移的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让手机瞬间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必须争夺的战略高地。
就在6月份,成立仅2年的小米公司成功第三轮融资2.16亿美金,投资者对小米给出的估值是:40亿美金。请允许我强调一下,这是中国互联网乃至中国企业界有史以来,从无到有做到十亿美金级别中速度最快的。让雷军押上个人品牌赢得“超级赌局”第一盘的,便是狂野增长的智能手机市场。
闻到“钱味”的鳄鱼们早已蜂拥而上。过去一年来,百度、阿里巴巴、盛大、网易、360等主要互联网巨头接踵而至。而腾讯、搜狗、新浪等则暗中布局,更不消说华为、中兴等体量巨大的手机厂商,以及魅族等二线厂商。战火之炽热,就连煤老板、罗永浩这样的自媒体也要挤进来玩一把。他们做手机的热情,并未被苹果的持续强势和小米的先发优势所浇灭。这场战局的全行业介入盛况,我姑且称之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不论是小米的雷军,还是360的周鸿祎,这些互联网大佬手机的商业逻辑达成了罕有的一致:希望从硬件终端路径掌握移动互联网入口。
然而,这究竟是不是一个伪命题?我想还是留给时间去做答案,因为所有模式都是试出来的,互联网没有先知。这里想探讨的是,这场超级大戏中玩家们的战斗力如何?他们扮演的角色又分别是什么?
作为一个营销老兵,我一直是“4P组合理论”的忠实信徒。因为我认为麦卡锡的深邃,正在于4P真正洞悉了营销的本质而恒久不变。即卖货能力=产品+价格+渠道+推销。
下面,就用4P简要分析“移动互联网一战”的十大主要参战方。
十大主力
小米
产品力:在“小三大战”中品质遭质疑,从介入时间、出货量、竞争压力来看,业内估计品质已相对稳定,同时有米聊等软件支撑。
价格力:小米一开始1999的战略优势已经被后来群狼更狠的价格撕咬而成为劣势,但小米的巨额融资让其有底气打打价格战。
渠道力:手握电信运营商的成熟线下渠道+“小米之家”,及“小米+凡客等雷军系+盟友”的线上渠道。
推销力:短短2年便打造了“小米粉丝经济”,这个记录目前有待打破。
点评:领先者,尽管这个领先是暂时的。风险:单品利润被对手打压的同时其一年一款的节奏能否保证覆盖率,如果米聊等线上线下生态系统未能形成差异化,则优势会迅速缩小。
360
产品力:在互联网服务方面,周鸿祎对中国普通用户的理解和产品功力业界公认。在新的硬件领域同时推出华为和海尔手机的全覆盖策略,使得整体品质无法像小米步调一致。
价格力:目前999元系列是具备优势的,通过弹窗节省的巨额营销费让能够产品让利。价格空间取决于模式本身的出货量,变数较多。
渠道力:奇虎本身有极其强势的360卫士,弹窗卖手机也是一大创举。目前小米阵营质疑其转化率低于万分之三。
推销力:论互联网口水战,360如自认第二,无人敢称第一,但是卖手机拼的不只是线上。
点评:搅局者。360一直让别人不赚钱的能力很强,自己赚钱能力一般,在手机市场似乎也如此。然而别忘了360做杀毒时也被看成搅局者,尽管这一次不再拥有类似“免费VS收费”的战略优势。风险是“特供机”的弹窗销售转化率,这会直接影响手机厂商们的信心。
百度
产品力:目前看百度手机只是与戴尔等伙伴的浅层定制,内置了百度的云服务,但并没有多大的产品差异化。
价格力:作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没有之一),百度有足够的现金可以砸向手机,但多年来“保证90%的资源投给搜索”的习惯让赌本大打折扣。
渠道力:作为流量之王,百度只需在首页推送或者用户搜索手机时导入结果,便可获得惊人的效果,转化率要超过360。
推销力:如同百度的基因一般稳健。
点评:尝试者。与百度多年来尝试电子商务、客户端浅尝辄止一样,它对热闹总报以观望。它的想法不是从终端,而是从“云”去抓住移动互联网。也许百度真正的风险在于,做成除搜索之外第二件事的勇气,死磕到底的勇气。浅尝辄止不会大成。
阿里巴巴
产品力:与天宇合作的“阿里云手机”反响似乎一般,但其豪赌的阿里云OS如果与支付宝淘宝等强势应用深度打通则威力极其惊人。
价格力:目前阿里集团本身正筹措巨资回购股份,豪赌手机的资金受到一定限制。
渠道力:淘宝本身的用户量便不容小觑。不解释。
推销力:多年来打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公关标杆案例的阿里营销团队,一旦配上好产品足以呼风唤雨。
点评:赌博者,阿里巴巴选择了一条极为凶险的道路—做系统,大赌大赢,大赌大输。这倒也符合马云的风格,不走寻常路,要吃,就吃最肥的饼!吃不下?转身潇洒就走,它的产业链实在太厚实。
盛大
产品力:盛大一直缺乏强势产品基因,盒子和电子书便是例子,但盛大内容链足够庞大。
价格力:盛大也正在私有化,能向手机砸多少钱委实不好说,就看为“网络迪斯尼”的手机之路能砸多少了。
渠道力:有盛大系的线上覆盖及地推队伍。
推销力:盛大还需要证明自己在硬件推广中的能力。当然,之前的营销情况核心在于产品一般。
点评:补缺者。陈天桥是中国互联网真正的战略家,内容+硬件,这是盛大不得不做的,无论成败。风险还是老问题:如何做出受市场欢迎的一流硬件产品。对于盛大,重要的不只是参与。
网易
产品力:网易的产品基因和多达25款APP让人略微高看一线。
价格力:丁磊已宣称售价将低于一千元。
渠道力:网易邮箱及APP集群具备相当强大的推送能力。
推销力:从门户、网游到APP,丁磊营销不弱于人。
点评:参与者。丁磊在中国互联网素有“不见兔子不撒鹰”之称。网易本身坐拥充沛的现金流,有实力猛砸手机。也许风险在于,网易继网游之后的新增长点到底是手机还是养猪。
腾讯
产品力:不做硬件做软件。同时微信是迄今为止唯一真正在手机上站稳脚跟的产品。
价格力:企鹅雄踞中国互联网头把交椅多年,以其体量打得起价格战。
渠道力:腾讯产品对用户的垄断性占有让所有人深感忌惮,连中国移动都畏惧三分。周鸿祎公开表示,最担心腾讯进入手机市场。
推销力:因为有无与伦比的渠道,推销不算特别重要。
点评:淡定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目前看腾讯的策略是,做好以微信为核心应用的平台,让用户和开发者和用户都黏在上面了,入口也就自然成了。
搜狗(搜狐)
产品力:目前安卓手机上搜狗输入法仅次于微信、微博排在第三;“号码通”的通讯管理、搜狗地图的位置服务、及“有制空权”的秘密新产品都极具潜力。而搜狐新闻APP装机量也排在了同类第一,搜狐视频APP也持续上升。
价格力:“专注做好软件和服务,不打价格战。”
渠道力:搜狗输入法是中国第三大客户端,搜狗搜索流量排在第二,搜狗高速浏览器用户数突破1.1亿。同时具备成熟的线下渠道。
推销力:业界认为搜狗的营销执行力稳中上涨。
点评:后来者。搜狗是这两年成长最快的一线互联网公司,技术创新驱动的高增长也让业界印象深刻。王小川的态度是:“做手机的越多,我们越安全。”他直言,将重心摆在服务上可以和更多手机厂商合作,自己做则会多了竞争对手。可以明确说,搜狗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布局有很大机会后来居上。
新浪
产品力:无人否认新浪微博已成气候,特别是占据了大量移动互联网的碎片时间。
价格力: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微博商业化进展缓慢,对投入巨大的手机心有余而力不足。
渠道力:门户+微博足以成为有效通路。至于麦考林就算了。
推销力:作为媒体门户和微博平台,新浪的推销能力无需怀疑。
点评:打酱油的。之前也曾传出新浪准备推出“微博手机”,最后没什么下文。其实新浪像腾讯一样专注做好核心应用和商业化也许是正确的道路。
其它
围观者。目前其它互联网公司基本在围观。至于煤老板、罗永浩等自媒体,他们的参与让游戏更热闹,但基本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什么才是入口?
大佬们言必称入口,都在豪赌。那么什么才是入口?当诺基亚统治手机时,它不是入口;当山寨机火爆时,它也不是入口。只有当苹果集艺术品般的硬件设计、强大的iOS系统软件、丰富的APP商店服务时,并且以此强烈改变了用户认知乃至习惯,它才成了真正的入口。
因此,我赞同我的朋友“马尔捷拉图”的看法——“入口首先是一个用户概念,而不是产品概念。成为入口的关键不是产品被使用频率有多高,而取决于用户认知阶段和行为习惯。”譬如,当用户认为上网是去门户逛门户就是入口,当用户上网主要是聊天QQ就是入口;当用户习惯在框里找娱乐时搜索就是入口;当用户认为从安全管家里下软件才“安全”时360就是入口。当用户逛街想吃喝玩乐时,搜索、微博和点评都有可能是入口。
现在,巨头们认为用户机不离身干什么都先掏出手机,手机本身就应该是最大的入口,然后像PC互联网时代大家拼预装机一样塞入自家软件,从而获取流量变现。这个逻辑会成为现实么?
冒险预测一把,中国不会出现iPhone那样市场地位的超霸,预装软件长远看也会被由市场决定的APP所取代,因为这是互联网精神内在的要求。而决胜手段是,你的产品(定位、体验和推广)能否真正能成为用户的习惯。神马世界大战,都是浮云。
十大互联网巨头造手机的“入口”逻辑是否成立?中国不会出现类iPhone超霸,预装软件长远看会被由市场决定的APP所取代。决胜手段是,你的产品能否真正能成为用户的习惯。
互联网入口之争数年一变,今年的战斗是手机。
我认为,互联网即服务之间的连接,入口即以服务呈现的习惯,这表明入口一直是距离钱最近的。从最早以目录为核心的门户,以算法为核心的搜索,以人为核心的社交网络,现在到了以移动终端本身为核心的手机。手机的意义不在于硬件本身,而在于它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和用户的最大衔接点,自然也就成了通往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入口。iPhone的全球疯狂热卖,苹果、三星联手吞噬整个产业95%的利润,让巨头们趋之若鹜。
根据CNNIC最新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用户,达到3.88亿,手机网民比例上升到72.2%。整个互联网从PC端向手机端迁移的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让手机瞬间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必须争夺的战略高地。
就在6月份,成立仅2年的小米公司成功第三轮融资2.16亿美金,投资者对小米给出的估值是:40亿美金。请允许我强调一下,这是中国互联网乃至中国企业界有史以来,从无到有做到十亿美金级别中速度最快的。让雷军押上个人品牌赢得“超级赌局”第一盘的,便是狂野增长的智能手机市场。
闻到“钱味”的鳄鱼们早已蜂拥而上。过去一年来,百度、阿里巴巴、盛大、网易、360等主要互联网巨头接踵而至。而腾讯、搜狗、新浪等则暗中布局,更不消说华为、中兴等体量巨大的手机厂商,以及魅族等二线厂商。战火之炽热,就连煤老板、罗永浩这样的自媒体也要挤进来玩一把。他们做手机的热情,并未被苹果的持续强势和小米的先发优势所浇灭。这场战局的全行业介入盛况,我姑且称之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不论是小米的雷军,还是360的周鸿祎,这些互联网大佬手机的商业逻辑达成了罕有的一致:希望从硬件终端路径掌握移动互联网入口。
然而,这究竟是不是一个伪命题?我想还是留给时间去做答案,因为所有模式都是试出来的,互联网没有先知。这里想探讨的是,这场超级大戏中玩家们的战斗力如何?他们扮演的角色又分别是什么?
作为一个营销老兵,我一直是“4P组合理论”的忠实信徒。因为我认为麦卡锡的深邃,正在于4P真正洞悉了营销的本质而恒久不变。即卖货能力=产品+价格+渠道+推销。
下面,就用4P简要分析“移动互联网一战”的十大主要参战方。
十大主力
小米
产品力:在“小三大战”中品质遭质疑,从介入时间、出货量、竞争压力来看,业内估计品质已相对稳定,同时有米聊等软件支撑。
价格力:小米一开始1999的战略优势已经被后来群狼更狠的价格撕咬而成为劣势,但小米的巨额融资让其有底气打打价格战。
渠道力:手握电信运营商的成熟线下渠道+“小米之家”,及“小米+凡客等雷军系+盟友”的线上渠道。
推销力:短短2年便打造了“小米粉丝经济”,这个记录目前有待打破。
点评:领先者,尽管这个领先是暂时的。风险:单品利润被对手打压的同时其一年一款的节奏能否保证覆盖率,如果米聊等线上线下生态系统未能形成差异化,则优势会迅速缩小。
360
产品力:在互联网服务方面,周鸿祎对中国普通用户的理解和产品功力业界公认。在新的硬件领域同时推出华为和海尔手机的全覆盖策略,使得整体品质无法像小米步调一致。
价格力:目前999元系列是具备优势的,通过弹窗节省的巨额营销费让能够产品让利。价格空间取决于模式本身的出货量,变数较多。
渠道力:奇虎本身有极其强势的360卫士,弹窗卖手机也是一大创举。目前小米阵营质疑其转化率低于万分之三。
推销力:论互联网口水战,360如自认第二,无人敢称第一,但是卖手机拼的不只是线上。
点评:搅局者。360一直让别人不赚钱的能力很强,自己赚钱能力一般,在手机市场似乎也如此。然而别忘了360做杀毒时也被看成搅局者,尽管这一次不再拥有类似“免费VS收费”的战略优势。风险是“特供机”的弹窗销售转化率,这会直接影响手机厂商们的信心。
百度
产品力:目前看百度手机只是与戴尔等伙伴的浅层定制,内置了百度的云服务,但并没有多大的产品差异化。
价格力:作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没有之一),百度有足够的现金可以砸向手机,但多年来“保证90%的资源投给搜索”的习惯让赌本大打折扣。
渠道力:作为流量之王,百度只需在首页推送或者用户搜索手机时导入结果,便可获得惊人的效果,转化率要超过360。
推销力:如同百度的基因一般稳健。
点评:尝试者。与百度多年来尝试电子商务、客户端浅尝辄止一样,它对热闹总报以观望。它的想法不是从终端,而是从“云”去抓住移动互联网。也许百度真正的风险在于,做成除搜索之外第二件事的勇气,死磕到底的勇气。浅尝辄止不会大成。
阿里巴巴
产品力:与天宇合作的“阿里云手机”反响似乎一般,但其豪赌的阿里云OS如果与支付宝淘宝等强势应用深度打通则威力极其惊人。
价格力:目前阿里集团本身正筹措巨资回购股份,豪赌手机的资金受到一定限制。
渠道力:淘宝本身的用户量便不容小觑。不解释。
推销力:多年来打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公关标杆案例的阿里营销团队,一旦配上好产品足以呼风唤雨。
点评:赌博者,阿里巴巴选择了一条极为凶险的道路—做系统,大赌大赢,大赌大输。这倒也符合马云的风格,不走寻常路,要吃,就吃最肥的饼!吃不下?转身潇洒就走,它的产业链实在太厚实。
盛大
产品力:盛大一直缺乏强势产品基因,盒子和电子书便是例子,但盛大内容链足够庞大。
价格力:盛大也正在私有化,能向手机砸多少钱委实不好说,就看为“网络迪斯尼”的手机之路能砸多少了。
渠道力:有盛大系的线上覆盖及地推队伍。
推销力:盛大还需要证明自己在硬件推广中的能力。当然,之前的营销情况核心在于产品一般。
点评:补缺者。陈天桥是中国互联网真正的战略家,内容+硬件,这是盛大不得不做的,无论成败。风险还是老问题:如何做出受市场欢迎的一流硬件产品。对于盛大,重要的不只是参与。
网易
产品力:网易的产品基因和多达25款APP让人略微高看一线。
价格力:丁磊已宣称售价将低于一千元。
渠道力:网易邮箱及APP集群具备相当强大的推送能力。
推销力:从门户、网游到APP,丁磊营销不弱于人。
点评:参与者。丁磊在中国互联网素有“不见兔子不撒鹰”之称。网易本身坐拥充沛的现金流,有实力猛砸手机。也许风险在于,网易继网游之后的新增长点到底是手机还是养猪。
腾讯
产品力:不做硬件做软件。同时微信是迄今为止唯一真正在手机上站稳脚跟的产品。
价格力:企鹅雄踞中国互联网头把交椅多年,以其体量打得起价格战。
渠道力:腾讯产品对用户的垄断性占有让所有人深感忌惮,连中国移动都畏惧三分。周鸿祎公开表示,最担心腾讯进入手机市场。
推销力:因为有无与伦比的渠道,推销不算特别重要。
点评:淡定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目前看腾讯的策略是,做好以微信为核心应用的平台,让用户和开发者和用户都黏在上面了,入口也就自然成了。
搜狗(搜狐)
产品力:目前安卓手机上搜狗输入法仅次于微信、微博排在第三;“号码通”的通讯管理、搜狗地图的位置服务、及“有制空权”的秘密新产品都极具潜力。而搜狐新闻APP装机量也排在了同类第一,搜狐视频APP也持续上升。
价格力:“专注做好软件和服务,不打价格战。”
渠道力:搜狗输入法是中国第三大客户端,搜狗搜索流量排在第二,搜狗高速浏览器用户数突破1.1亿。同时具备成熟的线下渠道。
推销力:业界认为搜狗的营销执行力稳中上涨。
点评:后来者。搜狗是这两年成长最快的一线互联网公司,技术创新驱动的高增长也让业界印象深刻。王小川的态度是:“做手机的越多,我们越安全。”他直言,将重心摆在服务上可以和更多手机厂商合作,自己做则会多了竞争对手。可以明确说,搜狗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布局有很大机会后来居上。
新浪
产品力:无人否认新浪微博已成气候,特别是占据了大量移动互联网的碎片时间。
价格力: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微博商业化进展缓慢,对投入巨大的手机心有余而力不足。
渠道力:门户+微博足以成为有效通路。至于麦考林就算了。
推销力:作为媒体门户和微博平台,新浪的推销能力无需怀疑。
点评:打酱油的。之前也曾传出新浪准备推出“微博手机”,最后没什么下文。其实新浪像腾讯一样专注做好核心应用和商业化也许是正确的道路。
其它
围观者。目前其它互联网公司基本在围观。至于煤老板、罗永浩等自媒体,他们的参与让游戏更热闹,但基本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什么才是入口?
大佬们言必称入口,都在豪赌。那么什么才是入口?当诺基亚统治手机时,它不是入口;当山寨机火爆时,它也不是入口。只有当苹果集艺术品般的硬件设计、强大的iOS系统软件、丰富的APP商店服务时,并且以此强烈改变了用户认知乃至习惯,它才成了真正的入口。
因此,我赞同我的朋友“马尔捷拉图”的看法——“入口首先是一个用户概念,而不是产品概念。成为入口的关键不是产品被使用频率有多高,而取决于用户认知阶段和行为习惯。”譬如,当用户认为上网是去门户逛门户就是入口,当用户上网主要是聊天QQ就是入口;当用户习惯在框里找娱乐时搜索就是入口;当用户认为从安全管家里下软件才“安全”时360就是入口。当用户逛街想吃喝玩乐时,搜索、微博和点评都有可能是入口。
现在,巨头们认为用户机不离身干什么都先掏出手机,手机本身就应该是最大的入口,然后像PC互联网时代大家拼预装机一样塞入自家软件,从而获取流量变现。这个逻辑会成为现实么?
冒险预测一把,中国不会出现iPhone那样市场地位的超霸,预装软件长远看也会被由市场决定的APP所取代,因为这是互联网精神内在的要求。而决胜手段是,你的产品(定位、体验和推广)能否真正能成为用户的习惯。神马世界大战,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