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商务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80后90后民工:钱不再是唯一
2010-11-11 10:24:16    来源:扬州晚报    我要评论(

  日前,市人大企业调研第三小组对我市民营企业“用工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发现当前民营企业用工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企业主、影响民营企业生产和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有关部门给予重视。

  【现状】

  招工 企业找员工,有时比找客户还难

  就业 新生代农民工不愿简单养活自己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从大中城市到乡镇企业,用工难问题愈演愈烈,渐成常态。近几年来,扬州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不少新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大量增加。

  调查报告指出,严重的 “民工荒”问题,让不少民营企业深受困扰,企业招工从阶段性工作变成了日常工作。一方面企业订单越积越多,不少企业像等米下锅一样等人开工,另一方面工人却难以招到,一些企业索性连订单都不敢再接。在杭集镇,有机器没人操作、有订单没人做,企业产能不足,交货推迟,“找员工比找客户还难。”过去只有挑员工份的企业遭遇了尴尬。企业主不得不把招工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不少企业主亲自上阵招人。

  “一些企业为了吸引工人,也不同程度加薪。”调查报告指出,虽然与应聘人员的心理期望还有差距,但企业主也有苦衷,民营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本来利润就不高,加之近年来企业用人成本不断提高,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负担明显加重。对此,不少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再过几年,自己的企业就没有必要再存在,要么转型,要么关门。

  工人选择在哪里就业,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工资价位。调查报告指出,目前扬州的工资价位与苏中等地区已基本相当,而与苏南的差距在逐步变大。以缝纫工为例,现在苏南常熟等地的熟练工人,月平均工资已经由原来的1200元左右,提高到1500至1800元,而扬州仍然在1200元左右。民工除去日常开销所剩无几。这样的工资待遇很难对民工形成吸引力。特别是一些企业管理不规范、生活及工作环境不好、超时加班等,更是将劳动者挡在了门外。

  “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已是“80后”、“90后”,他们对农村、土地等没有什么感情,城市梦更明确,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更加理智和挑剔。对新生代年轻人而言,除了基本温饱以外,更重要的是发展空间和“归属感”,更希望得到城市认同,而并非简单地养活自己。

  矛盾 普工长期工不缺,技工季节工紧缺

  转变 “企业挑工人”变“工人选企业”

  【原因】

  目前的用工短缺,呈现一种突出的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态势:如大企业缺口小,中小企业缺的多;普工缺口小,技术工人紧缺;长期稳定工缺口小,季节工紧缺等等。

  “经济环境回暖导致用工需求的急剧增加,”调研组透露,全球经济回暖和国家的扩大内需政策,导致国内外的订单需求增加,对技术工人特别是熟练工人的需求有了较大增长。由于之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企业裁员导致的用工缺口并未完全恢复,初现回暖端倪时,企业未做好批量招工准备,而以短期用工为主,转过年来,随着经济大势回暖,企业订单猛增引发用工需求急剧攀升,造成了如今用工需求集中释放的局面。

  “劳动密集型企业自身特点是导致用工的结构性短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调研组透露,从市劳动部门发布《我市园区企业用工需求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可以发现,我市园区企业需求女性的岗位占62%;需求男性的岗位占23%;男女不限的岗位占15%。需求高中、中专、技校、职校等中等学历的占58%;需求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36%;需求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需求年龄在16-35岁之间的占75%;需求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25%。

  从需求分析中看出,用工企业普遍愿意招收中青年女性,而对男性和年龄偏大的人却兴趣不大,这一点也使企业忽视了不少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周期性生产特点也导致用工需求的周期性大幅增减,以生产加工和外包服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是根据订单来进行生产的,而订单往往都是根据行业特点的不同呈阶段性的变化,有时订单密集,用工需求急剧增长,而在淡季又出现工人闲置的状况。

  “薪酬待遇问题也导致‘招工难’。”调研组透露,目前,劳动力市场正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都是低成本竞争,用工薪酬待遇普遍不高,这些都导致从以前的“企业挑工人”正向“工人选企业”转变。从我国农民工就业大的流动来看,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中西部地区的用工需求逐步加大,东、南部与中西部在工资以及福利待遇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加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和就业扶持政策,如今选择在家乡务农或就地打工生活成本反而较低。所以,目前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农民选择在当地创业和就业,东部企业像以前一样能够轻松在中西部大量招工已经很难。从本地区工人就业的形势来看,工人的流动性相比以前大为增加,谁家的工资高,谁家的待遇好,谁家的招工状况就相对较好。留人 提高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

  培训 校企联合,多种形式培养技术工

  【建议】 “用工难”影响了扬州很多企业的正常生产,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如何破解这一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

  “深入挖掘、广泛利用,多方寻求劳动力资源。”调研组建议,可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联合急需用工的企业,深入劳动力集中地区,广泛挖掘劳动力资源。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则可通过放宽年龄、性别、学历等条件限制,设计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来适应劳动者需求,如半天工、计时工、计件工、阶段性集中用工等,对用工时间、劳动制度、考勤方式等实行差异化管理,吸引更多的闲置劳动力来企业工作。

  “畅通信息渠道,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据调研组调查,约有40%的务工者是通过老乡和亲戚朋友介绍的非正式渠道外出就业的,只有不到20%的人愿意通过劳动力市场或职介机构就业。非正式就业渠道,一方面为务工者传递了用工需求和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信息,解决了外出寻找工作时与用人单位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地节约了获取就业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隐藏着很多风险。外出务工者处于弱势地位,对风险的判断、防御、化解能力较弱,很多民工外出辛劳就业,却无法拿到工资,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务工者的积极性。

  “提高待遇,关心生活,构建和谐的用工环境。”调研组建议,企业在招工的同时也要想办法留住工人。米涨了、油涨了、车船费涨了,务工者对工资的要求当然也涨了。企业不仅仅要给打工者增加工资,更要关心他们生活,以情留人。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改建、修建员工宿舍、改善食堂伙食、改造工作场所,增加文体设施条件等措施,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增强务工者工作和生活的舒适度,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这样既可减少员工的流失,又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务工。

  “校企联合,超前谋划,培养适用性人才。”调研组认为,用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工荒,高级技工尤其紧缺,这就需要从培养培训机制上着手解决问题。政府可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用工企业和学校联合,采取订单培养、超前培养、同步培训等多种形式,打造有技能、有特色、素质好的高端劳动力资源群体。

  调研组建议,我市可依托技师学院、职教中心、商务高等职校等高职学校,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技工培训。让学校成为企业的培训班,发挥学校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设备完善的优势,为企业系统培训技术人才;让企业成为学校学生的实践场,学生来到企业实习,理论联系实际,用实际工作来磨炼、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企业也能抓住学生实践的机会,向他们展示自身的经济实力,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吸引这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学生前来就业,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用工难题。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