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致晓月
2009-11-25 10:52:33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作者让心声自然流淌于华美婉约的字句中,惆怅与寂寞在明月的辉映下共舞,情感清幽中对奶奶的思念如昔!
风飘散的夜晚,晓月的倩影映入酒杯。醇酒荡漾,镜花点动,如湖面上柔情的波纹。我好多次在有月的夜晚独自饮酒,邀请明月与我对酌,向她诉说故乡人的可爱。我也好多次在月光下体味暖风,感觉她的温柔体贴和脉脉的含情。
有月的夜晚,我真的很兴奋,以至于难以成眠。或望月作诗咏赞古人,或散步寻觅亲人。其实,每个有月的夜晚,人眼中的月就会愈加清明,比于冽泉,比于白玉,比于那一尘不染的纸张。因此,黑夜已经不再是黑夜了。反而在月色下行走,我们就会更加春风得意,没有恐惧。
清朗的月光,总能穿越亘古隧道,不怕黑夜;总能发出万丈银辉,分辨妍媸。所以人们便赋予月不同的含义,由她来见证无数浮萍的孤独,由她来传递亲人的思念之情,由她来倾听文人墨客的牢骚。
我常常在想,醉人的天空那边会是什么呢?会不会有我的亲人呢?也许还是天,也许会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境地。可不管怎么样,在这飘渺的宇宙中,我们仅如沧海一粟,全然没有能力左右事态的发展。但是我们也不必因此而郁郁寡欢,毕竟还有晓月常伴,还有暖风拂面。
我们无法阻止时光的匆匆而去,所以造成了很多的遗憾。就连我们常见的月光都未来得及欣赏,试问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再去厚颜追逐呢?既然月的魅力发人沉思,让人痴醉,想必晓月自有她的可人之处啊。
你可能见过仙境般的森林,但你没有见过月的倩影;你可能见过波涛汹涌的大海,但你没有见过月的尽情倾泻;你可能见过广袤奇特的沙漠,但你没有见过月的宽广博大;你可能追逐过月的足迹,但你是否倾听过月的心声呢?晴朗时,她是那么的明静迷人;天阴时,她是那么的凄婉动人。想到此,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问世间上还有什么能比的上那风中晓月?!
“孤山一片相思云,近水两园梦中村。”梦中的生活是恬淡静谧的,不受世俗的打扰,可以清高自立,可以深感乡土风情。人们都说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人生是由无数个离散的梦交织而成的,而梦又是人生的一个分支片段。可不管怎么说,梦与人生都演绎着生活的篇章。
有时候,梦境很令人向往。梦中人似乎每天都守在村口耐心的等待,等待一个个思念亲人的归来。一次做梦,月光的伴随下,在村口我等到了已经过世一年多的奶奶。奶奶很安详,脸上写满了笑容。她告诉我一定要好好的生活,珍惜现在的所有。我站在溟濛意境的苍穹下,呼唤奶奶不要离去,可是她还是飘飘而去,还在不停的嘱咐我要忘记尘世的悲哀,相信未来。从那以后,我总想再入梦境,见我奶奶一面,可是奶奶已经不再回来了。这时我才知道奶奶已经随着月光而去,到那九天之上享福去了。我也只能借着微风,观赏晓月,但愿能有一个偶然,再与我的奶奶相见。
奶奶是我至亲的人,古人也是一样。
王安石倚落在渡口,望着天边那满腹情爱的晓月,不禁吟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月之魅力可见一斑,足以让王安石寄情于月。朱淑真夜间赏月,淡淡愁绪度临心头,曰,“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一种孤独,一中惆怅,可是诗人毅然决然的将这种深厚情谊带入了故土。萧泰来为梅解脱,立梅赞月,道,“清绝。影也别。知心为有月。”可见月不仅是花草的红颜,更是人的知己。我敢说月是有灵性的,所以她是个朦胧寄情的美人。诗人们在灵光的伴随下,读懂了晓月的含情脉脉,淡解了内心的孤独,把这些都化成了思乡情。我也是一样,把我对晓月的感情转化为对亲人的思念,镶嵌在我美好的记忆里。
今晚晓月住我心,我在此感叹,自饮美酒,凝望天边丝绸般的银辉。向晓月致情,致以最真切的问候。在微风的祝福下我变得童稚了,我很想乘风而去,忘却尘世的陈词滥调,像晓月那样呵护天下人。但愿我从梦中惊醒之时,又是一个风月难眠的夜晚,我还能接着晓月之光寻到我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