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家公司待了一年多点,我还是不清楚自己扮演什么角色:翻译,助理,市场或产品专员?但我的名片上写的是市场部经理。
想到刚进这家公司的情景,记忆又回到07年末。大四实习那年我就跑来北京,看重的是符合我专业的公司多。那时没有职业规划,心情急迫得让我饥不择食地海投简历,终于乱石之中砸中了这家进口销售型公司。职位是翻译,开始的工作很单调,坐在电脑旁翻译产品彩页。在这端有些乏味的过程中,我认识了这个小公司:40人左右,领导是负责行政的老公,责财务和销售的老婆,也就是总经理,典型的家族企业。之前说我的工作就是经理助理和翻译,可惜她大多时间忙着出差跑客户,一个月难得见上几面,于是我就成了无人管。
想在工作中从师学习的念头彻底成了泡影,于是决定离开。但老爸的一句话提醒了我:遇到问题,总想着离开,最后什么都干不成。是啊,如果想接触核心业务,而不是整日无所事事,为什么不想着改变呢?于是,根据当时公司的部门设置,我写了一篇建立市场部方案。现在看来,其实写得很浅显,但经理可能觉着很有想法,就让我试着操作下。于是我就开始摸索着前进,之后的展会,产品培训我都跟着参加学习,之后我又负责设计市调问卷,印制产品彩页及整理客户信息等。但我知道,市场部最重要得职能没有建立——市场开发及为销售提供资源。而这些不仅需要扎实的产品知识,销售经验还要内部支持,显然这些我都不具备。我又一次质疑这份工作,因为不接触到一个公司的核心业务,就会被边缘化,而销售又非我所擅长的。我开始在年初经济危机的寒冬中计划我的职业方向·
在我犹豫的时候,又开始忙了起来。公司决定在今年扩展产品线,于是我们开始吧目光投放在国际展会。通过之前的合作厂商介绍,我们结识了新厂家,他们也计划在中国寻求代理。我每天多了很多商业信函翻译,还要记录新厂家相关信息。之后,经理带着我飞往深圳和他们在展会上会面。展会第一天,我们接着展位图找到了那个英国厂家。他们公司比较牛,10平米的展台上仅展出了一个产品,但这个产品有技术创新优势,国内市场很少见。所以我们去的时候厂家代表已经被三四个人团团围住,看来竞争对手很多啊。我们简单介绍了下公司,然后又问了他些问题,我能看到略微骄傲的表情。
后天才知道他下个月会拜访中国,从数家中选取一个作为他们的中国代理。然后经理拍着我的肩膀,邪笑这说:你倒是得好好招待他啊~~我汗!展会第二天,我们在场馆见了美国厂家一行3人,还好其中两个人略懂汉语,要不他们这样的语速我真无法应对。初步会面还算顺利,我们也约好下月在北京见。看来我又有得忙了,产品知识和外语都有缺陷,所以得恶补。但我总结的就是,小翻就应该有张厚脸皮(说好听点,就是快速遗忘说过的话),因为犯错误是难免的,每次都因为一点语病而耿耿于怀,就没有办法继续进行了。
之后的商务接待让我深刻感受:我的国学历史严重不足,沟通方式尚欠成熟。看来还要经历,因为这些不同的工作或社交时间,能让我更好的发现自我,而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清晰的自我认知。经历了第一年的懵懂期,我对社会有了些许认识,第一份工作给我了启蒙教育,确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知道,只有先“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做到“爱一行,干一行”,那样我就离自己不远了。
我知道我还不是经理。
但是不管是不是经理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认!有进步了,有所收获,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