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记忆
2010-6-5 11:11:13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桌案上,道光缠枝纹笔插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青光,望着爷爷遗留给我的唯一一件心爱之物,不由得让我想起春节前爷爷为乡亲们写春联时的愉悦,乡亲们憨厚爽朗的笑声、一碗墨汁、一手桃红以及爷爷动作娴熟裁纸、挽袖疾书,才发觉,春节给我的喜悦不是一件不带补丁的衣服,也不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而是那浓浓的墨香!记忆随思绪走远……
爷爷上过几年私塾,写得一手好字,在大多数目不识丁的乡亲面前,爷爷很受人尊敬,赶上村里婚丧嫁娶、建房上梁,爷爷总是被东家请去主事,择黄道吉日、人事安排、阴宅选址、民事风俗等等,一切都在爷爷的运筹帷幄中,儿提时,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屁颠屁颠的跟在爷爷身后,讨一兜花生、糖果,回家时手捧一尊糖人!每每看着爷爷手捏笔杆,在东家铺好的纸张上龙凤凤舞、一挥而就写成“百年大计”“喜结良缘”“姜子牙在位,诸神退位”等等这些字句,或被贴上梁头或被贴上摇头(门上的窗户),童年的笑声,对爷爷的敬佩以及爷爷的助人为乐就在那一刻扎根,历尽斑驳的年复一年,不曾抹去,反而愈来愈清晰,刻骨铭心!
在我们家乡,年来得特别早,要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当属爷爷的小院,进入腊月二十,叔叔伯伯们就会拿着纸张,三五成群的聚集在爷爷家里,磕着花生、瓜子,恭敬的递给爷爷一支烟,等待着爷爷将墨汁倒到海碗里,并勤快的将带来的红纸铺好,等待着爷爷和我这小助手将一张张红纸分别裁成门心、门横、门联、门头。一般情况下,一张红纸可以裁一副门心、三个门头、两个门横,还有些节余,留待写一些“春光满园”、“抬头见喜”“槽头兴旺”、“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道酉”之类的祝福语。
爷爷裁纸不用刀,而是将高粱杆取下一节,破开、去瓤、留皮,用指甲刮净代刀,他总是固执的认为,过年动刀会破坏喜庆!“裁纸”在我们家乡有“灾止”之说,所以爷爷在这个环节总是亲力亲为,忌别人代劳,看着爷爷将红纸对折,听着高粱皮“吱、吱”裁纸声,爷爷用舌头在食指上一舔的功夫,全副纸张就裁完了!我小大人似的将门心、门头分类摆放,这时,爷爷总会露出赞赏的微笑,那笑容,在爷爷逝世三年的今天仍然音容犹在!
爷爷一生助人为乐,只要乡亲开口,总是有求必应,家里再大的事也被搁置在一旁。用爷爷的话说:“人家用咱,是看的起咱!”唉!多么可爱的老头啊!
爷爷写春联喜用悬腕,所用案板与别家不同,两米长、一米宽的厚实槐木板,四根木腿将案桌固定的安稳牢固,在案板的最前端钉一耙锔,栓上一根橡皮筋,橡皮筋的另一头系上特意从新华书店买来的大书夹,书写时将对联夹起,拉至胸前,用镇尺或砖头压住,然后饱蘸浓墨,笔走游龙,碗口大的行草大字就跃然纸上,一副对联完成,须将镇尺压住、拿下很多次,虽辛苦,但爷爷从不言说,他告诉我:“这样用皮筋拉住,有两个好处,一,能将纸张展平,书写时不易积墨,二,皮筋可以使联走直线,老啦!眼神不好,写下一个字时,可以对照前一个字,布局拿捏得准!”在这之前,我一直不明白案上系根皮筋的妙处,待爷讲解后才茅塞顿开,侍候想来,与其说爷爷对书法的痴爱,倒不如说是爷爷对乡亲们所托之事的用心良苦!唉!我常想:能学我爷爷十之一二,将会是我用之不尽!
转眼又是新年,新年里,会有炮竹声声、会有儿女绕膝前、会有朋友间的推杯把盏、会有……纵有千般幸福在眼前,也难抵那份对爷爷的思念;纵有千般幸福在眼前,没有您的日子,我只能望物兴叹;纵有千般幸福在眼前,没有您的日子,这年不再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