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要闻 >> 正文
比较幸福学
2011-9-15 11:11:42    来源:生活周刊    我要评论(
    
  “幸福是个比较级,要有东西垫底才感觉得到。你在羡慕谁,谁又在羡慕你?”在“幸福学”“幸福指数”日渐兴盛的今天,微博上这个被反复转帖的小段子,无疑触动着不少人意识深处的某根神经。你的幸福或者不幸福,是比较出来的吗?比较出来的幸福靠谱吗?被比较PK掉的幸福,能回来吗?
  
  当我们缺乏着幸福感,又迫切地需要幸福时,更多思想的对撞、沟通就有了其存在的意义。
  
  幸福是什么?每当夜深人静,叩问自己心灵的最深处;当清晨醒来,询问如何在新的一天找寻方向;抑或是正午时分,直面头顶的太阳,以认识这一天的繁忙奔波的意义时,我们都会有意无意中问自己:什么是幸福,我幸福吗?
  
  两百多年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在他认为的幸福定义上,“有一份公职、能遇上自己的爱情、拥有爱妻”便是世俗社会中的幸福所在。
  
  在渡边淳一这位已经走过漫长人生之路的日本作家眼里,幸福是一种感恩,是对生命保持一种谦卑姿态,幸福是身边可以随意撷取的东西。“从自己的身体上感知,能正常小便就是幸福;与人交往有困难时一句‘谢谢’就有幸福;能对爱情满怀憧憬,哪怕只是单相思也是幸福;在身体变硬的时候能让心灵保持柔软,同样是幸福……”他在新书《幸福达人》中如是说。
  
  当国内的出版业盛行着“幸福学”,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纷纷争上“幸福城市”榜时,背后隐喻的或许是人们幸福感知力的丧失。
  
  那些发觉精英员工正在面临丧失幸福感而影响工作效益的卓越企业,开始了幸福课程培训,以期让他们感知更多“幸福”。那些原本就可以在日常平凡中的幸福感觉,到哪儿去了呢?
  
  不少人说,幸福,是一个比较级的形容词(借鉴英语语法中对形容词的分类),感知幸福只有通过比较。“幸福是个比较级,要有东西垫底才感觉得到。你在羡慕谁,谁又在羡慕你?”微博上的这个小段子流传颇广。漫画中,失业的人在羡慕被上司痛骂的员工,职场人羡慕在家无聊看电视的失业者。这个段子里,没有主角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却不料自己的不幸生活是他人的幸福坐标。
  
  羡慕他人的幸福时,人的内心紧接着还会滋生一股“嫉妒恨”。为什么她有三套房,我只有一套还得还贷;别人送双胞胎去国外留学,我一个孩子都养不起;别人做高管,我做了十年小职员……比较时,我们看到了别人的风光,对比着自己的短板,越看自己越不爽,还会不自觉地患上了“眼红病”。有些人还把这些“不爽”转嫁到了家人身上,怨恨自己的爹不是“李刚”、“双江”,怨恨自己的老公“不争气”,怨恨自己的孩子“没出息”……
  
  如果家中正好有明事理的老人主持公道,劝解的方式也是朴素的“比较幸福学”。“你虽然在城市无房,双方老家的城市仍有住房;你的孩子虽不优秀,却也不会惹是生非、打架泡妞;你虽暂时失业,却仍有一技之长,总能找口饭吃,强过那些无专业无学历的。”过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们爱说这样一句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行驶在人生道路上,开“吉利”的,遇上“宝马”时,不免羡慕;回头看到有人拖拉着三轮车慢慢行进,又立马松了口气、心里又舒坦了点。
  
  正是人类的社会属性,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比较”,又加上幸福本身所具有的主观性,“幸福比较学”拥有了其在当下存在的市场。
  
  与别人的生活做比较,与本人过去的生活做对比;比较着各个城市的幸福指数,又在忽上忽下的幸福感排行榜上找不着方向。
  
  比较,真能得出幸福吗?
  
  很多人赞成“比较幸福学”的存在合理性,复旦大学传播学系李双龙教授就认为,幸福没有标准,幸福是相对的,幸福又是主观的,在比较中平衡心态,培养自己的素养,这是“比较幸福学”的实用意义。
  
  也有人持激烈的反对态度。心理学家蓝怀恩说,“一旦有比较,就一定不会有幸福。”她说,幸福是对内心的感悟和慈悲(爱)的能力,比较的则只是物化的东西,比较只会让欲望如脱缰野马,背离了幸福的本义。
  
  世界是多元的世界,幸福的认识也是多元的。当我们缺乏着幸福感,又迫切地需要幸福时,更多思想的对撞、沟通就有了其存在的意义。
  
  或许,我们不一定要通过比较生活中的高低起伏来获得幸福,但通过认识与比较更多关于幸福的思想与感悟,一定会对幸福生活的本质,了解更多、更深。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