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很欣赏作者的观点。论述很到位,论断很精辟,令人折服!既然大家公认是一位奇才,就是其他科目不好,也可以发挥他的一技之长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一起等待着,期盼着。
今年高考,四川惊现“天书”作文,一考生的作文全部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写成,并且书写工整,有800字左右,以致阅卷老师都不认识,只得请古文字专家翻译来帮忙,该考生也被网上称为“最牛考生”和“高考达人”,网上对此事的评说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我想就此事也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既然是真的能用古文字写成作文,那么该考生就是奇才,是人才。连古文字专家都认为他们用甲骨文写成400字左右的短文要二、三个月时间,那么该考生能在短短的二、三个小时之内写出800多字的古文字作文,他(她)不是奇才是什么?不是人才是什么?难怪网友称他(她)已经是古文字的研究生了,已经达到专家级别的水平了。就是他(她)在考前作了准备又怎样?就是他(她)的作文偏题得低分又怎样?就是他(她)的数学等学科得零分又怎样?谁能在考前作了充足的准备,就能认识这么多的古文字呢?就能写出800多字古文字文章呢?他(她)在平时对古文字是如此的着迷,用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研究古文字,哪里还用精力去攻读其它的功课呢?他(她)在考场上痴情的、专心的写古文字作文,哪里还顾得了作文是否跑题呢?
有网友认为该考生最多是偏才、怪才。我认为:就是偏才、怪才,有关高校也应该大胆录取,加以培养。想当年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参加高考时,数学只考了12分,但语文几乎是满分,学校还是慧眼识英雄,录取了他,结果造就和成就了一代文学大师。32年前,也是一位名叫袁定基的四川考生,也是完全用篆字在语文卷上作文而被南开大学破格录取。
现在我们为何不对这位怪才考生也网开一面,让他(她)也有读书深造的机会呢?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偏才”,“怪才”啊!清朝扬州八怪,人怪,文怪,画怪,字怪,然而正是他们的怪才,才能使他们的文章、字画在中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流芳百世。再说我们的高考制度就是为了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人才,现在就有这么出色的人才在这里,我们为何视而不见?还能因为有某种陈规旧据,某些条条框框,因为有某些人的陈旧、僵化的观念把如此优秀的人才拒之高校门外吗?古人尚且呼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何况我们现在是如此开放,如此需要人才的社会呢?
有的网友认为该考生也太随意了,太张扬个性了,竟在如此严肃、慎重又决定个人命运、前途的国考面前玩游戏。我认为非该考生之错也,乃是现行的高考制度之错也,现行的高考制度已经存在一定的弊端,严重的阻碍了这类偏才、怪才考生的求读之路,成才之路,他们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想出了这种下下之策来引起考官们和社会的注意的。你想他们平时如此痴迷某些特殊的,甚至非正常教学的爱好,早已耽误了其它的功课的学习,现在要他们来考六、七门功课,他们肯定觉得力不从心,甚至他们已感觉高考对他们已无希望,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孤注一掷,用他们的青春,用他们的热情来赌一赌明天,他们何罪之有?可悲!可怜!又可赞!
有的网友质疑,是否该考生在高考前早已准备了这一招?我认为这已无关紧要,你想他(她)只要掌握古文字的运用和使用方法,让他准备十年又何妨?数学考试中的考生只要他能知道哥德巴赫猜想,1+2=3,就是人才;俄语考试中,只要他能写出《战争与和平》就是精英;外语考试中他(她)能抒发出《荷马史诗》就是天才;美术考试中,他(她)能画出《清明上河图》和塑造出《独臂维纳斯》就是奇才;我们又何需惊叹他们拿出其它的惊世骇俗的作品来呢?让我们高考再出现一些奇才、怪才吧!我们等待着,我们期盼着,我们也需要着。
我们也高兴的看到阅卷老师并非凭一己之所好,把“天书”作文打入冷宫,强不知以为知,而是请教古文字专家来翻译后再来定夺考生的作文成绩的优劣,真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期待着四川省教委,以及有关部门能给“高考达人”一个公正的说法。
其实高考作文“天书”的出现,也是对现行的高考制度的一种提醒,一种警示,让我们的高考制度也与时俱进,作出必要的改革,努力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和培养出各种优秀的人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