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马与草原
2009-8-10 10:11:27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夏季的草原上,绿草如茵,天气凉爽,繁花遍野,白云飘飘,骑在奔驰的骏马上,信马由缰纵横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徜徉在牧人温暖、风味独特的蒙古包中,唱着草原牧歌,让心扉在草原上空飘荡……

  翠绿色草原,血红色斜阳,枣红色马群。那长长的尾鬃如风中飘扬的旗帜,亮丽成一道壮美的风景。我忘记了是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幅画面的。只记得当初看到它时,我的目光迅疾就被那极其强烈的色彩攫住了,我的身体仿佛一下子飞到了那遥远无垠的空间,在霞光瑰丽的抒情中,去欣赏马群腾空跃起时威武的雄姿。

  也许是因了这幅画面的吸引,我常常驻足在《草原之歌》的吟唱中,一遍遍地去想象马群在草原上狂奔疾驰的模样,想象古代英雄弯弓射雕的姿势,更想象草原姐妹们策马扬歌、热情奔放的风采。这一切,让我久久地向往。

  而当七月的某一天,渴望的目光真正地走进草原腹地时,我才真正地领略了一种辽阔无垠的情怀,领悟了一种奔腾不息的生命。

  在无边的绿色中徜徉,思想显得格外激动。我伸出虔诚的十指去抚摸草原的每一寸肌肤,试图把住它起伏的脉搏,触摸它狂热的心跳,感受它激烈的情怀。然而,一切都是徒劳。原来,草原的胸怀是不可以用长度和宽度丈量的,草原的魂魄也是不可以用渺小与伟大描述的。

  依偎在草原的怀抱,聆听草原的声音,你会发现,每一丝风过,都是草原广袤的吟唱;每一根小草,都是草原生命的抒情;每一滴露珠,都是草原灵性的闪烁;每一丝弦音,都是草原深情的表白。

  而我总觉得这一切还不足以展示草原卓越的风情。在我广袤的视野里,草原应该与一匹马或者一群马联系在一起,或者说只有在马的图腾里剖析才能找到草原原始的情怀。阳光下,当马群以云朵的形式被定格在闪光的锦缎上,那无垠的绿色已注定了草原是马儿驰骋的天堂,是马儿做梦的故乡。

  是的,马儿是草原上奔跑的云朵,那腾跃奔驰的姿势在绿色无垠的背景里幻化成无数个移动的图案,聚拢了来,又散开了去,在无数个幻影中美妙着草原的梦境。尤其马儿在性情激烈的时候,像足了狂饮豪嚼的草原汉子,那张扬的性情四处奔放,那深邃的目光可以穿透草原每一个生灵的内脏,将原始狂野的风情演绎成一幕幕慷慨激昂的场景。

  而马儿又是有思想的云朵,它奔放的姿势里隐藏着多情而执著的情愫。我之所以喜欢把马儿当作草原流动的云朵,是因为云朵一生追求的是湛蓝的天空,而马儿永恒向往的则是无垠的草原。天空里没有走失的云朵,即使云朵掉在了水中,它也要紧紧拽着天空的衣襟;而草原则是马儿连襟的天空,即使有一天有人把马儿掠走了,而它哒哒的足音却依然响亮在草原的上空。像云朵把崇拜写在蓝天一样,马儿把梦想藏进了草原,那绿色的草地,永远是它奔腾无止的天空。

  草原是一个蕴藏梦想的地方,牛羊、献花、蝴蝶、星星、月亮、蓝天、云朵、溪流、酥油茶、蒙古包、冬不拉.....这一切都构成了梦的主题,在神灵荣光的照耀中,结着生命的果子。在水草肥美的季节,草原会把这些梦如翅膀一样插在马群的脊背上,让它们载着人们殷实的目光飞向更为辽阔的远方。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独自盘坐在蒙古包外的草甸上,看星星缀满天空,听一切声音都归于宁静,我突然感到一种极度的寂寞从空旷的黑暗中聚袭而来,四周是前所未有的沉静。于是,我想象着没有马匹的草原会是一片如何死寂的海,人们会去哪里寻找疾奔的灵魂;而失去草原的马群又会是一群怎样羁绊的舟,人们又会靠着谁的脊背拨响冬不拉的琴音。

  月亮升起来了,将草原浸泡在一片神圣的光晕里,我则在如洗的月光下思考草原的情感。草原真的是一片平静吗?它的心脏里是否积压了马儿很多的渴望?而当渴望一旦冲出肺腑,那一匹匹剽悍的俊马,会不会在叱咤风云的气势里去改变草原的情状?

  而很多时候我看到的草原则是宁静的,如同一张抒情的诗笺,让马儿在它绵软的情怀里书写奔放,也书写安逸。而此时,马儿激动的泪光则是草尖儿含情的露珠,每一滴晶莹里都闪烁着深深的依恋,渗进草原深处的诗行,草原便在一片殷实的情感里找到了生命的皈依。

  “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钢枪紧握战刀亮闪闪.....”当蒋大为深情嘹亮的歌声从远处篝火燃烧的激情里传来时,我不禁为草原上的一些生命感动了。我崇拜草原,更崇拜一匹匹奔驰的骏马,它迅疾的背影永远如腾挪跌宕的旋律,在翠绿无垠的梦想里奋力地飞舞着,为生活,为爱情,为草原上一代代繁衍不息的生命。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