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近代军人的两难处境
2012-3-16 10:28:13    来源:韩戍    我要评论(
  
  半个世纪以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同人在首任所长郭廷以的主持下,积极致力于“抢救历史”的口述资料收集工作。大量在近代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方面有影响的名人的口述采访记录,最终汇集成为“口述史学丛书”。该丛书卷帙浩繁,凡二百余种,《我所经历的战争:国民党第十兵团总司令徐启明口述历史》便是其中比较有趣的一本。
  
  徐启明,1894年生于广西,桂系高级将领,二战后曾担任过国民党北平行辕总参谋长和第10兵团总司令,是国民党军队中声望颇著的军官。徐完整受过从陆军小学堂到陆军大学的军事教育,这在近代军人中并不多见。同时,他几乎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了包括武昌首义、护法、北伐、抗日、国共内战在内的近代中国所有的战争。他的战争经历,固然是一部近代中国战史的精编版。但更值得玩味的是他的生平和个人经历,这对于了解观察近代军人群体,极具案例价值。
  
  近代以来中国的内忧外患和战乱频仍,为军人集团的存在创造了条件。军阀割据中,军人逐渐掌握政权,成为社会中的显贵阶层。因此,在科举制废除,四民社会瓦解,社会流动呈现出多种方式的前提下,参军便成为很多人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徐启明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选择了弃文从武。只是,他的特殊性在于,放弃科举之途而进入陆军小学,实际上是受“学陆军,强中国”思潮的影响,其参军的目的是为了报国,挽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其后,他进入军校乃至陆军大学,亦是受报国和救民之志的驱动。
  
  清末民初的军事教育,其目的是为了铸造新式军人,进而最终实现中国军队的全面现代化。因此,徐启明在各级军事学校中受到十分严格的训练。这些军校无不是纪律严明,设有各种修身、算术、国文课程,考核甚严,正规程度不亚于一般学校。学校给他们的,亦是一种儒家思想和革命思想相结合的教育。在修身方面,要求学生洁身自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砥砺品行,以成仁成圣为目标。在思想方面,灌输以学生革命救国或三民主义的思想,使其认识到从军并非为争夺私人利益,而是要牺牲个人的“小我”,成就国家和民族的“大我”。徐启明非常认同于这种教育方式,也时刻以此种理念为行动准绳。因此,从理论上讲,这种军事教育之下培育出的人才,必定是德才兼备的新式军人,对中国现代化的平稳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护航之作用。但是落实到实际情况上,却大相径庭。
  
  近代中国军队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制度,却没有引进西方的精神。无论是北洋还是国民政府时期,就实质而言,中国的军队都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军队,而是隶属于个人或党派团体。在陈志让所谓的“军绅政权”之下,中国军队对外抵御强敌的能力有限,对内开战倒是颇具能力。无论是北洋直皖奉的内部矛盾,还是国民党和北洋的南北之争,或是国民党内各派系以及国共冲突等等,最后无不演变为动用军队,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即使内部会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实质上仍是不愿通过谈判妥协的方式来解决,习惯性地诉诸暴力。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讲,近代军人的主要活动不过是集中于两方面:不断站队和参与内争。
  
  徐启明便是一个极好的证明。武昌起义之后,他的军队本来隶属于广西陆荣廷,但其后,陆荣廷败绩,新旧军人难以并立,他看准时机,转投到新桂系白崇禧的麾下。到了北伐期间,其枪口不但要对准北洋政府,还对准叶挺、贺龙诸军。到30年代,中央和桂系发生各种冲突,徐启明作为桂系重要将领,在外有强敌的关头,又要时刻做好与中央一战的准备。好不容易等到抗日战争,在大别山建立了国军的根据地,却要分散一半精力用于对付共产派。抗战胜利后,徐启明又成为打内战的先锋官,参加了平津战役。总之,徐启明为了生存,必须时刻听从长官的意志,不停地枪口对内,将大半生都耗费在打内战的过程当中。
  
  更为严重的是,那个时代经常缺乏统一的价值观,诠释战争的话语权单方面操之于单方,使得类似的内战常常借种种高尚的名义行之,变成“护国”、“护法”、“戡乱”、“剿匪”,给人以巨大迷惑,似乎那就是神魔不两立的正邪之争。比如1930年的蒋冯阎中原大战,纵横千里,伏尸十万,双方手上粘的都是自己人的鲜血,但在中央的话语中,那是替天行讨。其后,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全国各界召开追悼大会,祭奠“讨逆”将士。因此,如徐启明者获得“战功赫赫”的过程,便也是和当年学习军事初衷的一种渐行渐远的过程。
  
  按照研究近代知识分子的套路,很多知识人在学术和政治之间抉择时,往往会陷入彷徨的境地。而如徐启明这样文武全才的军人,有知识有见解,也发现了自己早年学习军事的初衷,与后来所从事的战争在性质上有所抵触。比如,他也常常会在口述中流露出“打内战没意思”的情绪,认为只有八年抗战中所打的仗才有价值。退到香港之后,他解甲归田,转学中医,实际上也正是对早年经历的一种反省。只是,像他这样处于第二梯队的将领,身在历史的激流中时,往往身不由己。而且,即使怀疑也是无济于事。一旦怀疑,则意味着将失去自己作为军人存在的依据,完全否定了自己职业的合法性。
  
  若按照晚清民国初年中国军队现代化的路子走下去,军事上统一政令,军队归属国家,集中力量一致对外,其后招致的祸患或也不至于如此严重。只是,军事总是被政治裹挟捆绑,成为政治斗争的最佳工具。因此,只要军队没有实现真正的国家化、去党化,近代的中国的军事教育无论具有多么良好的初衷,军人无论如何胸怀报国之志,最后都可能被严重异化,成为梦幻泡影。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悲剧。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