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白垩纪留下的心理阴影
2012-3-2 10:57:54    来源:科技新知论坛    我要评论(
  
  人类怕老虎、狮子等猛兽情有可原,本能地恐惧蛇不好理解。人类并不在蛇的食谱内,蛇只有在感觉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攻击人。一般情况,蛇见到人,比人逃得还快。有人说人类对蛇的恐惧可能镶嵌在基因里了,是几百万年进化出来的本能,这一说法很有启发性,不过时间估计得太短了。
  
  蛇是爬行动物当中的最年轻成员,最早的蛇类化石出现在白垩纪初期的地层里,距今大约1.3亿年。蛇是由洞栖蜥蜴进化而来,四肢退化以方便钻洞。蛇类自己不会打洞,蛇以蛙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它们大多是打洞能手。
  
  蛇类猖獗与被子植物繁荣有间接关系。被子植物又称开花植物,花朵吸引昆虫,昆虫吸引蛙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蛙类和小型哺乳动物吸引蛇。这些小型哺乳动物中就有人类祖先。
  
  哺乳动物自2亿年前与恐龙大约同一时期出现,但是此后1亿年间,一直被恐龙所压制,恐龙占领了大部分生态位,哺乳动物局限于食虫为生,体型很小,在食物链条中处于食肉恐龙与蜥蜴的下方。生态位长期固定,造成外形演化缓慢。直到被子植物在白垩纪开始繁荣,哺乳动物才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方向。
  
  小型哺乳动物虽然消化不了植物纤维素,但是可以消化被子植物的果实,果实成分以分子结构比较简单的淀粉、果糖为主。随着被子植物越来越丰富,有部分哺乳动物专门化地以果实为食,它们一分为二,留在地面生活的演化为啮齿动物,爬上树上生活的演变成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以繁殖能力强,牙齿耐磨而成为地球上种群最多的哺乳动物。树上生活的灵长类动物,由于视觉需要,而神经系统越来越复杂,最终进化出统治地球的人类。
  
  灵长动物直到白垩纪晚期,仍然体长只有十多二十公分长,很像松鼠,所以还在蛇类捕食范围之内。恐龙灭绝之后,即是60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开始大型化。同时大型化的还有其他哺乳类、鸟类和蛇类,哺乳动物最终打败了大型化的鸟类和蛇类,抢占了恐龙留下的几乎所有生态位。其中食肉目,无论较大的猫、狗,还是小型的獴、鼬,都是蛇的天敌。灵长类动物——人,最终成为所有动物的天敌。
  
  虽然人类的兄弟,啮齿动物至今仍是蛇类主食,但是人类祖先走出蛇类食谱已经数千万年了,所以对蛇的恐惧恐怕是白垩纪留下的心理阴影,不会是近几百万年的事情。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