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戛纳“标准”
2012-5-25 10:43:32 来源:电影论坛 我要评论()
第65届戛纳影展2012年5月16日开幕,中国导演娄烨将带着新片《浮城谜事》在影展上亮相——不过并非参加“金棕榈”角逐,而是入围“一种关注”单元。这也是今年惟一参与戛纳影展评选的中国影片。
虽然缺席主竞赛单元,“中国电影之夜”依然会在今年的戛纳拉开——卖电影、走红毯。折下金棕榈,不再是中国电影人向国际展示才华的手段。中国电影似乎向世界传递着一个信息:它已经进入到全球电影产业化机体的运转当中。
“戛纳标准”是什么?坊间的观点是:挑衅。
而影展主席吉尔·雅各布告诉记者:不基于任何外来标准的,完全独立自主。
除了这个大而正确的选片大原则,雅各布还强调了:朝向电影市场。“电影始终是一个工业,那些帮助戛纳确保竞赛单元之外的其他项目顺利进行的电视台,获邀来戛纳的那些知名艺术家,以及支持戛纳的赞助商。”
学院模式化和通俗化肯定是戛纳反对的标准。雅各布最引以为豪的是戛纳对新人的帮助。他很看重戛纳的“金摄像机奖”,还有针对电影院系学生毕业作品的电影基金,设在巴黎、提供给年轻电影人居住的电影基金创作所,资助电影人完成其作品的工作室……所有这些都使得那些结束学业开始进入电影领域的年轻人可以从短片起步,撰写剧本、制作电影,直至戛纳影展参选,拿到“金棕榈”,开始其国际化的职业生涯。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一个伴随艺术家创作的历程。
近年,法国电影机器以强大马力加速制造着各种各样的电影产品。比如大热影片《艺术家》和《不可触碰》,同获来自法国国家电影中心的资助,之后都获得国际影展认可,也都得到高票房的商业回报。究其根源,法国国家电影中心等角色至关重要。从剧本写作,直到院线和制成光碟加以发行,来自国家电影中心的支持表现在各个层面。
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主席埃里克·加朗多对记者表示,电影中心的目的,是帮助那些还未取得很大商业成功的制片人,能够制作他们的作品,以及促成大牌演员与小型制片机构的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影片未来发行的保证。
面对来自市场的强大压力,电影中心的存在干扰了“游戏规则”:让那些拥有很少拷贝和发行渠道却有更多艺术取向的电影,那些将同一部大片放映控制在一定数量银幕数内的院线,那些放映针对小众电影的电影院,还有那些专门针对特殊人群的影片,都有存在的可能和存活的机会。
法国HautetCourt电影公司正是在这样的政策辅助下,从《玫瑰少年梦》开始,不断制作或发行出不断获得商业佳绩的艺术片,而这样的路一走二十年不改初衷。
至于每年20余部代表世界电影精华的首映参展影片,只存在唯一的标准,那就是品质。
也就是说,必须是一位艺术家、一位电影人对电影创作本身有所贡献的作品。它可以属于以下三个方面的任何其一:世界电影大师呈现他的最近一部作品;已经为观众所熟悉的电影人,希望通过参选戛纳影展得到更多的认可;那些还不为观众熟识的电影人,他们希望到戛纳崭露头角。
而所有这些指标,至少目前肯定不包括大量热钱涌入后带来的“数字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