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十大神秘事物
2013-4-16 11:03:51 来源:太空网 我要评论()
宇宙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宇宙中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几样事物。
反物质
就像超人有一个邪恶版的化身比扎罗(Bizzaro)一样,组成日常事物的微粒也有对应的相反版本。比如一个带负电的电子对应的反物质是带正电的电子。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等式E=mc2,物质与反物质相碰时会互相消磨,将他们的质量转换成纯粹的能量。未来一些航天器将采用反物质引擎。
微型黑洞
如果最新爆炸性的引力理论——“膜宇宙”(brane world)是正确的,那就是说我们太阳系周围遍布着成千上万个小黑洞,每一个都与原子核一般大小。和那些大黑洞不同,这些微型黑洞是最初宇宙大爆炸时的遗留物。它们和第五维度有着不同的联系,从而对时空有着不同的影响。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这种辐射是在最初诞生宇宙的那次大爆炸中遗留下来的,亦被称为CMB(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它第一次被侦查出来是在20世纪60年代,因其产生的无线电噪声似乎遍布宇宙的各个角落。CMB的存在被视作是大爆炸理论最好的证据之一。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简称WMAP)最新的精确测量结果显示CMB的温度为华氏-455度(-270摄氏度)。
暗物质
科学家们认为暗物质组成了宇宙中的大部分事物,但用肉眼或是现有的科技手段都无法观测到它。小至轻量级的微中子,大到无形的黑洞,都有可能是暗物质。有些科学家质疑它究竟是否存在。他们认为如果更好地了解了引力,由暗物质产生的种种谜团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系外行星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熟知的行星还都只是太阳系内的那些。此后,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超过500颗系外行星(截至2010年11月)。从体积庞大但质量轻小的气体星球,到环绕着昏暗的红矮星的小石块,均有包含。寻访第二个地球的任务仍在继续。天文学家们普遍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最终能找到与地球相似的世界。
引力波
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推测,引力波是时空构建扭曲的产物,以光速传播,但极其微弱,据科学家们预测只有在发生重大的宇宙事件,比如上图所示的黑洞合并时,才可能被检测到。LIGO和LISA这两种探测仪就是专门为捕捉这种引力波而设计出来的。
星系吞噬
就像地球上的生命一样,星系之间也会互相吞食,逐渐进化。银河系的邻居仙女座,目前正在享用它的一颗卫星。它旁边分散着的星团已经超过了一打,这些都是过往吞噬所留下的残食。上面这张就是仙女座和银河系相互碰撞侵蚀的模拟图。这一幕将会在30亿年后上演。
中微子
中微子是电荷中性,几乎没有质量的基本粒子,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行数英里。说不定在你正读着这篇文章时,就有几个中微子穿过了你的身体。这些幽灵般的粒子,或在正值壮年的行星的内燃火焰中产生,或在垂死的星球发生超新星爆炸时形成。中微子的探测器被放置在地下,海底以及冰川之中。最后一项是中微子探测项目——冰立方(Ice Cube)的一部分。
类星体
这些耀眼的光亮来自于我们视线所能及的宇宙边缘,有助于科学家们研究形成初期还处于混乱状态的宇宙。类星体释放的能量比数百个星系加起来还要多。它们通常被认为是遥远的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以下图片是摄于1979年的类星体3C273.
真空能量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真空区并不像表面上看来的那样空,而是充满了泡沫般不断产生又不断破灭的亚原子粒子。根据相对论,这些稍纵即逝的粒子给每立方厘米的空间都赋予了一定的能量,从而产生了反引力的力量,推动空间彼此隔开。然而,到底是什么加速了宇宙的膨胀,却是无人知晓了。
反物质
就像超人有一个邪恶版的化身比扎罗(Bizzaro)一样,组成日常事物的微粒也有对应的相反版本。比如一个带负电的电子对应的反物质是带正电的电子。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等式E=mc2,物质与反物质相碰时会互相消磨,将他们的质量转换成纯粹的能量。未来一些航天器将采用反物质引擎。
微型黑洞
如果最新爆炸性的引力理论——“膜宇宙”(brane world)是正确的,那就是说我们太阳系周围遍布着成千上万个小黑洞,每一个都与原子核一般大小。和那些大黑洞不同,这些微型黑洞是最初宇宙大爆炸时的遗留物。它们和第五维度有着不同的联系,从而对时空有着不同的影响。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这种辐射是在最初诞生宇宙的那次大爆炸中遗留下来的,亦被称为CMB(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它第一次被侦查出来是在20世纪60年代,因其产生的无线电噪声似乎遍布宇宙的各个角落。CMB的存在被视作是大爆炸理论最好的证据之一。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简称WMAP)最新的精确测量结果显示CMB的温度为华氏-455度(-270摄氏度)。
暗物质
科学家们认为暗物质组成了宇宙中的大部分事物,但用肉眼或是现有的科技手段都无法观测到它。小至轻量级的微中子,大到无形的黑洞,都有可能是暗物质。有些科学家质疑它究竟是否存在。他们认为如果更好地了解了引力,由暗物质产生的种种谜团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系外行星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熟知的行星还都只是太阳系内的那些。此后,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超过500颗系外行星(截至2010年11月)。从体积庞大但质量轻小的气体星球,到环绕着昏暗的红矮星的小石块,均有包含。寻访第二个地球的任务仍在继续。天文学家们普遍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最终能找到与地球相似的世界。
引力波
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推测,引力波是时空构建扭曲的产物,以光速传播,但极其微弱,据科学家们预测只有在发生重大的宇宙事件,比如上图所示的黑洞合并时,才可能被检测到。LIGO和LISA这两种探测仪就是专门为捕捉这种引力波而设计出来的。
星系吞噬
就像地球上的生命一样,星系之间也会互相吞食,逐渐进化。银河系的邻居仙女座,目前正在享用它的一颗卫星。它旁边分散着的星团已经超过了一打,这些都是过往吞噬所留下的残食。上面这张就是仙女座和银河系相互碰撞侵蚀的模拟图。这一幕将会在30亿年后上演。
中微子
中微子是电荷中性,几乎没有质量的基本粒子,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行数英里。说不定在你正读着这篇文章时,就有几个中微子穿过了你的身体。这些幽灵般的粒子,或在正值壮年的行星的内燃火焰中产生,或在垂死的星球发生超新星爆炸时形成。中微子的探测器被放置在地下,海底以及冰川之中。最后一项是中微子探测项目——冰立方(Ice Cube)的一部分。
类星体
这些耀眼的光亮来自于我们视线所能及的宇宙边缘,有助于科学家们研究形成初期还处于混乱状态的宇宙。类星体释放的能量比数百个星系加起来还要多。它们通常被认为是遥远的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以下图片是摄于1979年的类星体3C273.
真空能量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真空区并不像表面上看来的那样空,而是充满了泡沫般不断产生又不断破灭的亚原子粒子。根据相对论,这些稍纵即逝的粒子给每立方厘米的空间都赋予了一定的能量,从而产生了反引力的力量,推动空间彼此隔开。然而,到底是什么加速了宇宙的膨胀,却是无人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