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竹文
2010-6-14 11:05:4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春天它不与百花斗艳;夏天它不与树木争茂,秋天它不与枫叶抢彩;冬天它不与梅花比香。世间也许只有这一种植物四季如一------竹。
  
  竹因为挺拔而被认为是坚硬不屈的英雄好汉的化身,也因为它的亭亭玉立被称作是花季的少女。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可见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其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它四季常青,姿态优美,均具韵味,情趣盎然。四季长青的外表同样被人认为是青春永恒的象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崇敬。
  
  竹,四季青翠,严寒不凋,它的构成并不复杂,不外乎竹竿、竹节、竹枝、竹叶组成。但是它的枝竿交错,竹叶互相交叠,参差不齐。类似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无论是诗词书法绘画甚至于他的思想主见都是那么看似简单明了,实质捉摸不透,耐人寻味。或许就因这,竹被千古赞赏的同时,作为同样拥有竹精神的苏轼也被人们视为文学偶像敬仰至今。当人们有闲情逸致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一种无限舒适和遐意便会油然而生,难怪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此,公园里,村寨旁,一丛丛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能陶冶和升华人的高尚情操。
  
  诗人东坡,以竹为友,为好友,为知友。他说:“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他诗中有竹,画中有竹,在古老的石碑上,刻下了他对竹深情厚意。如果东坡魂兮归来,他定会为竹林绿荫放歌长啸。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几乎都有咏竹的佳句,他们写竹的姿态,写竹的性情,借竹以舒怀,用竹以咏志。竹在诗词歌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在所有的花木中,苏东坡最喜欢竹。竹清新、飘逸、恬淡、高雅。它不喧闹、不显摆,总是以挺拔的身姿,浓浓的绿色和坚韧向上的精神给人以鼓舞和启迪。绿是竹的本色,挺拔向上,宁折不弯是竹的气节。它没有柳树依依随风的妖娆,也没有桃花那浓艳的妩媚,更没有昙花一现的风骚及一瞬的精彩。竹,以其鲜明的个性,顽强的生命力和独有的纤纤君子之风赢得许多人的赏识与偏爱。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甚至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位以自创“东坡肉”闻名的美食大家,在吃肉还是观竹的选择上,毫不含糊地选择了比肉廉价得多的笋。所以导致在文人雅士的眼里,“食肉为俗,观竹乃雅”。
  
  竹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从《诗经》时代开始,历代皆有咏竹赋竹的诗文佳作,创作了难以计数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竹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异彩缤纷。竹是工艺美术品的重要材料,数千年来,中国先人们用竹子编辑和雕刻各种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作品,丰富了竹文化的内涵。竹还是工艺美术中表现题材,寄寓着福、禄、寿、喜、财、发、顺、吉等吉祥内容的图案,数千年来一直在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艺品的创作中。
  
  竹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基本上是用竹制造的。竹子对中国音律的起源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自周朝以后历代使用定音律。晋代就有以“丝竹”为音乐的名称,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演奏乐器的艺人称为“竹人”。
  
  如果我们真心喜欢竹,用不着那样各种各样的精神品质的教条和高尚风雅气节的附庸。喜欢就是喜欢,不将会有任何理由,因为这是种灵魂的感染……
  
  相信,这大千世界,你无论喜欢什么,其中肯定有你独特的道理。只不过一时半会儿说不清罢了,难道有人敢保证苏东坡能用他的作品说明他喜欢竹的理由吗?因为归根结底欣赏喜欢是彼此拥有共同之处,时时刻刻相互感化着……竹即是值得伴随我们一生的知音。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