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春意
2010-9-30 15:38:40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离开故乡二十多年,但故乡的春意还时常在我的梦中萦绕。
故乡的春天,这个婴儿是最难产的。
从节气上看,“打春(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即将开化);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但那阳气好像姗姗来迟,总不见暖和。东北打春一般在春节前后,那个时候,还是冰天雪地,积蓄了一冬的冰雪没有一点融化的迹象。有时候仍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松花江上仍然坚冰覆盖,人行车跑没有任何妨碍;但要是溜进“清口”里,那就人或为鱼鳖了。根本不见南风的影,北风依然统治着松嫩平原。出门依然要“武装到牙齿”,特别是早晨和晚上。屋里依然烧着炕,生着火炉,或者通着洋土暖气。“春天”还在屋子这个子宫里孕育,不知什么时候能带着啼哭降临人间。
到了雨水,老天爷还是有所表示的,送来南风,路上冰雪和江里的冰雪开始慢慢融化。白天太阳升起,接近晌午的时候,冰雪化得浓泥巴叉,一到晚上又结成了冰,“冰雪”这两位冷美人好像不愿意回娘家,恐怕是留恋老公吧。到春分的时候,冰雪总算融化殆尽了,地皮也干爽了,但春的婴儿还没有临盆的征兆。“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种谷子、糜子、大豆、高粱……在清明与谷雨之间,就是春之母亲临产前后的巨痛时节:
一是倒春寒现象。在小麦和小草还没出生前,气温有时回升,但有时又聚然下降。西伯利亚的寒流突然袭击,气温又降到零度以下,北风怒吼,霰雪纷飞,有时还降下鹅毛大雪,冬天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似乎要将春姑娘扼杀于子宫之中。有时麦苗、小草已出,还要下一场不大不小的雪,将春之婴儿覆盖,究竟是要保护她们,还是要扼杀他们,真的搞不清上天的意图。
二是这期间常常刮狂风。松原地区属于季风区,每到清明前后和谷雨前后,常常刮狂风。一刮就是几天,然后歇几天喘口气再刮。刮得天也黄了,太阳也迷糊了,月亮也发晕了。飞沙走石,人顶风前进都非常困难。如果上街白天没来得及返回,夜里的风更是瘆人。好像到了唐代李华所描写的古战场:敻不见人。惊沙入面,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往往鬼哭,天阴则闻。地阔天长,不知归路。我就亲历过一次,一个人走在荒郊野外,黑古隆咚,狂风怒吼,万树悲鸣,俯身走路,艰难前进,高高低低,坎坎坷坷,深一脚,浅一脚,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如到地狱一般,仿佛被群鬼迷住。风刮到最狂的时候,饭也没法做了,因为狂风仿佛从烟囱入了灶膛,把灶里的火顺着炕洞往外抽,烟囱上的火苗一窜老高。厨房和内室到处涂了一层土和沙,碗架里剩下的饭菜根本无法再吃,因为全让沙土盖住了。
这时候也是即将开江的时候,如果你有兴致可以到松花江边一观,可以看到跑冰排的壮观景象。人行无碍,跑车跑马的坚冰被几次狂风撼动,狂风敲打冰面,敲啊敲,酥胸开裂,终于把封锁一冬的坚冰敲开了,巨流涌出。无数脏兮兮的冰排你挤我,我挤你,借着风势和激流从上游向下游飘动,像诸葛亮摆下的冰阵,似乎有千百万水军杀出。如果运气好,在江边能捡到被冰排撞死的大鱼。
三是严重的春旱现象。冰雪融化之后,几次大风,把大地贮存的水分差不多蒸发殆尽。举目望去,广阔的黑土地,像一个赤身裸体的妇人,在春寒和狂风的反复折腾之后,她已经筋疲力尽了,耐着饥渴,静静地躺在泛着金光的天宇之下,等待她的宝贝降临人间。到野外去看看,到处是光秃秃的树,抬头看天,盼望上天的甘霖,枯枝纵横,秋天的落叶覆在黄草上,权且充当那位静妇的产褥吧。
五一前后,暖风送云,春雷阵阵,是春天婴儿降生的啼哭吧。几场透雨过后,嫩绿的小草冒了尖;麦苗也绿油油地挤在这一块那一块的地里;由黄转绿的小根蒜的叶子,绿里带紫的苣荬菜的叶子也点缀了露着茬口的谷地、豆地、高粱地……有的也挤到麦地凑热闹。婆婆丁开出了小黄花,在绿叶的衬托下,十分招人怜爱。柳枝带着毛哄哄叶苞,摇摆起婀娜的腰枝,向人们献媚;虽然杨树还没换上崭新的绿衣服,但也沐浴一新,皮肤泛着青;杏树可是最能赶春天的时髦,开起了粉红色的烂漫的花,“红杏树头春意闹”,古人的描写在东北也能对号入座。谷雨以后,谷子、糜子、高粱的那些可爱的小苗都露头了,这时万叶献翠,绿满天下,春意盎然啊,春姑娘终于花枝招展地走上了春天的舞台。
春姑娘,你这天之娇子,终于在母亲的巨痛之后,来了,来了,带着天真烂漫的气息来了。虽然晚了点,但好饭不怕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