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草原民歌的悠扬,也许是因为草原古诗的苍茫,在我心中一直生长着一个草原的梦想。那蓝蓝的天,那白白的云,那青青的草,那灿灿的花,那四处飞扬的歌声,那纵马驰骋的身影……想像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妙不可言,仿佛梦中的草原是人世间难以找寻的桃源。
当一个人的灵魂长时间的与某种自然环境在心里无数次地相互浸染时,她的血液里是否也有了与这种环境相适应的某些特质?在我灵魂的深处,早已烙下了骏马奔腾、羊群滚动的印记。茫茫的大草原,绿色的海洋、雪白的帐篷,金色的马鞍,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意境,怎样的一幅美景?可以想象那篝火的舞蹈、那灵动的哈达,还有那金樽美酒、酥油奶茶,又是怎样的赏心悦目,迷醉而不知归途?
一个梦,经年的做着;一种思念,遥遥的纠结着我半生的情绪,其间总会隐含一些特别的理由才是。我十岁随父母从阿里河搬到了阿木尔。以后陆陆续续回去了几次,也吃了阿里河最有名的烤羊腿,手把肉,喝了奶茶,还是觉得不够地道,老林区缺少的是草原的味道。多少年来最向往的是到呼伦贝尔——那个身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大草原,把自己静静地铺展在广阔安详的绿茵毯上,头枕牧鞭,仰望蓝天,听远处的马头琴悠扬,将心中的往事晒晾,让羊儿依偎,任牛儿吮舔……在和煦阳光照耀下,做一个草原午梦。这一愿望终于在不经意间得到师兄的邀请而走向草原。怀着虔诚而敬畏的心情,从加格达奇出发,在九曲十八弯的公路上,以车代步,向着我的梦想深入。晕车的我在晕车药作用下胡乱地怀想着:我骑着雄健的快马,挥鞭扬蹄,向无际的天边飞驰;在天边搭一顶帐篷,在青草和奶茶的香味中,成为一个传统、朴实、厚道、美丽的草原女子……其实,即使我不晕车也不是很清楚,在踏上草原的那一刻,我该以怎样的行为方式来表现我长久的思念。是放声歌唱还是静静地、深情地与之对视,将半生的思念与向往通过眼神淋漓尽致的张扬?
车行驶到拉布大林时我被一个地名彻底惊醒了,我在街道旁的牌匾上看到了额尔古纳这四个神圣的字。古老的额尔古纳河在我学地理时就已深刻在我的记忆,迟子健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成为的丰碑,鄂温克人的生活因此而被更多的人了解,有书称额尔古纳河流域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一点也不为过。我们向路边的人打听到了当地最有名的餐厅——金巴尔虎风味,全市三个连锁店,兄弟三个各开一个。我们还算有口福,手把肉的料剩得不多了,再来晚了只能吃涮羊肉了,而且是冻羊肉,这里的羊肉品质的确是一流。七八分熟的白水煮羊肉、手拉羊肚,虽然吃得有点费劲,但肉肠、血肠、干煸三样还是别有一番风味的,也许太饿了,油炸馒头片特别香,可惜的是我们来得太晚,过了饭口,羊杂汤卖没了,但是羊汤面条还是很好吃的。留点遗憾也不是坏事,勾着我这个馋猫的魂下次再来品尝。吃了那么多羊肉就上车赶路我担心肠胃不消化,服务员听了我的话说:“只要喝奶茶,吃羊肉就不会不消化。”这是什么道理,难道象吃饺子喝饺子汤那样原汤化原食?
山的风骨越来越平缓,风的撩拨越来越起劲,路越走越坦荡,视野越来越开阔。我的眼睛时而注视着窗外的风景,时而闭目,让记忆中的景象与现实契合。那山象是绿毯包裹起来的土堆缠绵在一起,寂寞地匍匐在草原上,如此的自然环境,怎能不消失了野狼的痕迹,隐没了野马的踪影。但我依然能想象出很久以前:野狼猎风、野马横渡的壮观场面;甚至在不知不觉的空冥中感觉到隆隆的战鼓、迷漫的硝烟和滚滚的蹄声!恍惚看到挥动马鞭的成吉思汗趋赶着旌旗战车,驰骋在亚欧大陆上的战场上,依然能感觉到利箭齐发,大雕凌空的豪迈!
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有点不尽人意。路两边的草不高,可能是季节有点早,又赶上修路汽车颠簸了一个多点,才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呼伦贝尔市,全国土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相当于山东、江苏两个省的面积总和。
呼伦贝尔是历史上许多北方少数民族的发祥地,从拓跋鲜卑,到成吉思汗无不是从呼伦贝尔这片肥沃丰腴的草原出发,驰骋四海,逐鹿雌雄,建国立业的。而今仍然生活在这里的巴尔虎部、布里亚特部、鄂温克、鄂伦春承载着游牧民族文明的活化石作用。
蒙族——一个世界上最虔诚信奉狼图腾的游牧民族,一个十几万铁骑便可横扫欧亚的强悍民族,一个信奉天葬且以狼帮助升天为荣的民族,一个拥有狼的品性不可驯服的民族,一个捍卫游牧文化保持古老生活习性的民族……太多的话语已经无法表达我的心情,只有在心里默默祝福长天眷顾的草原子孙们——生活幸福、身体安康!
夜宿国府商务酒店,晚餐吃了熏羊腿、牛窝筋、水煮草鱼、豆沙奶酪、老醋三脆……八个菜撑得够呛,也没吃主食。早饭吃过在酒店附近购买了当地特产牛肉干,又到成吉思汗广场拍照留念,广场的主题雕塑由蒙古民族的吉祥鸟——海东青变成了成吉思汗手握马鞭、指点江山,威武庄严的青铜像。为了不晕车我早餐吃的很少,也没敢吃晕车药,睁大眼睛盯着车外的景色。生怕应验了那玩笑话——“中国人旅游上车就睡觉,下车就尿尿,看见景点就拍照,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有广阔草原相伴时间就过得很快。迎面而来的凉风,路两边的湿地告诉我呼伦湖(达赉湖),到了。这个中国第五大湖,方圆八百里,一望无际,碧波荡漾,像一颗晶莹硕大的明珠,镶嵌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与她东南方250公里处的贝尔湖被称为姊妹湖,并成为呼伦贝尔草原的象征,呼伦贝尔各族人民的骄傲。“呼伦”是由蒙古语“哈溜”音转而来,意为“水獭”;“贝尔”蒙古语意为“雄水獭”。清初,游牧在湖边的蒙古人开始称呼伦湖为“达赉诺尔”。“达赉”蒙古语意为“海”,“诺尔”意为“湖”,“达赉诺尔”意为“海一样的湖”。有诗道:“呼伦湖光洞庭天”。虽然这里没有前朝的宝塔古刹供人观瞻,也没有古人吟咏题字任人凭吊,但她同呼伦贝尔草原一样,有着一种未经雕琢的质朴、粗犷的自然美。清风徐来,湖西腾起一道道银波细浪,身临其境,如同驻足于大海之滨,不免失声赞叹:湖美名美,湖如其名。湖中盛产鲤鱼、鲫鱼、白鱼、红尾鱼等,肉质肥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各种维生素,真乃人间美味。来到达赉湖品尝一下名扬天下的“全鱼宴”是必须的。鲤鱼、鲫鱼、鲇鱼、白鱼、狗鱼、湖虾……生吃的、煎炸的、红烧的、清炖的、油焖的……上百种做法令人眼花缭乱;全鱼宴不仅营养丰富,鲜嫩味美,而且造型美观、逼真,栩栩如生,宛如一件件艺术珍品,让人赞不绝口,不忍下箸。透过玻璃窗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品尝全鱼宴上的鱼虾,实在是口福无边、乐趣无穷。对全鱼宴,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诗句:“久闻呼伦湖,鱼宴留声名。梅花开席上,松鼠卧盘中。鲤鱼呈三献,戏珠舞二龙。独怜清炖美,鲜嫩醉秋风。
吃饱了,喝足了,我们向满洲里出发。其实在来的路上我就看见在路的右边有硕大的古铜色象群雕塑,下面刻着“猛犸象故乡”五个红彤彤的字。由于看湖吃鱼心切,把这个景点留在回来的路上。据介绍这是1980年扎赉诺尔煤矿出土的目前中国最大的猛犸象骨骸化石,被誉为中国古象中的“巨人”。猛犸象是生活在距今10万至1万年前巨兽,身高3-4米,浑身长满了绒毛和半米长的暗褐色粗毛。大约在一万年前,冰川时期结束,气候转暧,猛犸象适应不了气候的变化,逐渐死亡。2007年,政府按1:1的结构复原雕塑,而今这个沉睡地下数万年之久的猛犸象,巍然矗立,雄姿再现,向人们诉说着这块土地的古老与变迁。
汽车驶过猛犸象雕塑不远,看见路右边的山岗上有祭祀的人群,那个石头堆就叫敖包。《十五的月亮》那首男女对唱歌曲,曾带给歌者与听者多少浪漫与温馨。孤陋寡闻的我还以为敖包是专门为恋爱的人准备的毡房或者未来的新房呢。
海满公路笔直宽阔,师兄把车定了速,汽车匀速前进,提高了我的兴致。极目远眺,思绪飞翔,没有遮挡视线的物体,只有如洗的蓝天云卷云舒,茵茵绿草为我们铺下柔柔地毯,茫茫苍穹为我们弯成宿营毡包,群群牛羊为大自然画卷锦上添花。大群大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夹杂着浓郁而弥漫的花香扑面而来,那舞乱了的蝶儿,花蜜和翅膀抖落在玻璃风挡上让满车的人叹惜、惆怅。
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亚洲之窗”的美誉。这是一座因铁路而生的城市,因而它的城市标志雕塑就采用了三个铁轨伸向天空的造型。1901年沙俄把两根铁轨伸过了中俄边界,就有了满洲里铁路。随着汽车渐渐地接近国门,原本具有的一种神秘感荡然无存。第五代国门高大雄伟傲然挺立,相当于八层楼高。国门外表用2000多块青色的花岗石板镶嵌,1.8米的国徽在国门中间上方格外醒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红色大字,庄严神圣。在6楼的观景窗中,清晰可见俄罗斯国门,旁边还矗立着前苏联国门。如此近距离与异国相遇,还真有点无所适从,使劲看了几眼,身体不能踏上异国的土地,就让眼神出境一游,任凭我的思绪顺着国际轨道流淌吧!
满洲里的国门与俄罗斯国门之间的第41号界碑是1994年中俄两国勘界结束所立,站在界碑旁倍感祖国领土的庄严神圣和不可侵犯。另一个景点秘密交通线遗址是掩护共产党人从满洲里进出中、苏两国国境的秘密通道,曾有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李立三、伍修权等,都是通过这个秘密交通线的掩护来往于中苏两国的。革命先驱们途经这里,从前苏联捧回了革命圣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而且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时,前去参加会议的代表都是从这里通过的。
和平之门广场它建于2002年,广场内的主体雕塑造形成了“M”形与汗字“门”字相像,也是“门”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同时又是满洲里的“满”字的第一个字母;也是英文与俄文写满洲里时的第一个字母,雕塑上的圆球象征着地球,寓新发展着,与它相连的五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象征着和平、祈盼世界人民都能友好的交往和交流,主体雕塑的周围呈扇形状,排列着七幅浮雕,展现了满洲里的漫长历史画卷。毛主席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出国,就是由广场内的“1816”号蒸气式火车头牵引驶出国门,驶往莫斯科。
从满洲里出来我们的车队顺着边防路向“黑山头”方向驶去。路两边景色很美,弯弯曲曲,上坡下坡,视线一会儿开阔,一会儿狭窄,特别有挑战性。起伏的山丘,辽阔的草原,散在的蒙古包,成片的牛羊群,袅袅的炊烟,落日的霞光,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真是风景这边独好。当脚尖再次踏上草原的绿色时,那种地毯的绵软舒缓着疲惫的身躯,松筋透骨的清爽油然而生,魂牵梦绕的地方就在脚下,仿佛还在梦中。不经意间牧马的大叔骑着摩托闯进了我的视线,又一个蒙古包,成群的牛羊排着散乱的队跟着大婶的牧鞭回了栅栏。这些牲畜不仅是牧民的经济来源,还是他们的伙伴,你看牛啊、马啊,羊啊多么温顺,个个象听话的孩子。蒙古包前的勒勒车让我感受到了草原的温情。如果不着急赶路坐坐勒勒车多好啊!看勒勒车慢慢碾过的痕迹,感受岁月的沧桑久长,看新草淹没了旧痕,却淹没不了蒙古族的光辉历史。为了拍照,我被蚊子叮咬了好几口,仍然觉得很值得。蒙古包越多的人家勒勒车也多、牛羊群也大。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牧民生活富裕程度的一种体现。
我对草原印象最深应该是缘于《草原英雄小姐妹》那本小人书。龙梅、玉荣感动着那个时代多少少年。年少时的我把草原画在想象的壁上,从一首歌、一本小人书、一首诗里拼凑着心中的草原:没膝深的牧草,茂密而油嫩,成片的牛羊或者马儿,藏在里面吃草,撑得走不动道儿,各色的花、五彩的蝶在草丛翻飞,与牛羊嬉闹,忽然狐狸或者狼来了,牧人举起猎枪朝天一放,吓跑了野兽……
而今天看到的牛羊儿,很扎眼地裸在那儿,没有想象中的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年复一年,绿色用慷慨满足了生命的饥肠,日复一日,牧马人用牛羊为生活撰写篇章。
返回的路上能在额尔古纳住宿我很满足,尽管找旅店费了些周折,一伙人分两拨住,但丝毫不影响我对这座古城的感怀,尤其是对蒙文的初识,阿拉伯数字1的左右规则排列或圈或横,玩笑间全车的人立刻蒙文就毕业了。在美的感觉里时间总是吝啬的,不觉间车子已经开到了敖鲁古雅,再行驶草原就该离开我的视线了,车子渐渐地驶进了林区,可我的思绪还在草原的怀抱里起伏。蓝天无极,草原无垠,天空与大地在这里如此相铺相承。大写意的天空,大手笔的格局,大气魄的境界。高天流云、天圆地方,日月乾坤。面对这片草原,你的情感只可庄严匍伏而不可站立,只可虔诚跪伏而不能直视;这片土地,是大自然艺术之作的绝笔,鲜有人工做作的痕迹!这片土地,有无限的神奇:你可以暇想但决不可名状,你可以亲临但决不可言传,你可以震撼,但决不可描摹,你可以摹写但绝不能逼真,你更无法透析写出他深邃的境界和灵魂。尽管我的纸笔无法描摹他的壮美,更无法透析他的灵魂,但我还是要执着地走进呼伦贝尔,记录呼伦贝尔,让我的身体舒展最优美的舞姿,让我的歌喉发出最放纵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