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童年的黄土房
2010-12-30 11:15:1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东北平原,辽河岸边,有一座典型的东北村庄。村庄的中心位置,有一座三间对开的黄土房。这里,就是我的出生地。童年的记忆,难以抹去。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刚刚懂事,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向北,一路向北。在长岭的雨竹海,我们停了下来。就是在这里,母亲离我而去,为母亲戴孝的小白帽,这一生始终没有忘记。
  
  年过半百的父亲,拉扯我,来到内蒙古科右前旗的东河勒木村。白天父亲劳动,我就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也不知何故,我患上了一种奇怪的蛇盘身疾病,险些要了我的小命。
  
  父亲害怕了,带我又返回了我的出生地。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人们吃糠咽菜,甚至没有糠,吃树皮草根来充饥。大人孩子都面临着生命危机,在那样艰苦的日子里,当时不知为什么,硬是挺了过来。
  
  父亲,是个响当当的庄稼把式。扶犁点籽、编筐捼篓,没有不精通的。因为没有文化,在生产队劳动,一天下来就在屋里的墙上画一道,屋里的内墙就成了父亲的记工本。
  
  父亲的坚强,深深地影响着我,刚刚过了十岁,我就开始操作几个大人联合操作的活。当时,平土房,每年生产队都要给送几车碱土。春天抹一次房盖,秋天抹一次房墙,春天的是为了防雨,秋天的是为了防寒。
  
  父亲劳动十分辛苦,抹房子的活,我一个人承担下来。我学着大人的做法,在房前立上一根柱子,固定好,再用一根杆子绑在上端,杆子的小头可以拴上水桶,大头拴上绳子,这样就有了杠杆作用。我先在地下把泥和好,然后用这个杠杆把泥送到房顶,我爬上梯子来到房顶,把这一桶泥抹完,再下去和泥上运。这样的折腾,需要反反复复多少次,无法计算。大人们半天干完的活,我一个人需要折腾两天。抹房子,是我第一次独立劳动。
  
  缝袜子,也记忆犹新。袜子后跟磨出了洞,按理说,按照洞的大小打个补丁才对。我不会,我只用针线愣是把那个洞揪在了一起。洞没了,可是形成了线疙瘩,穿在脚上,当天就磨起了大泡。这是我生活自理的开始。
  
  生活稍稍好转之后,我也让老爹感动了一把。简单的饭菜,我可以给老爹做了。包饺子我也要尝试,擀皮我不会,我就在桌子上擀大饼,然后用小碗扣出来,包上馅,上锅蒸。老爹第一次吃上儿子给包的饺子,他没有做出任何评价,现在想来,其中的滋味,苦辣酸甜,什么都有吧。
  
  童年的黄土房,有我记忆里的忧伤。童年的黄土房,有我成长的愿望。童年的黄土房,有我初恋时的痕迹。
  
  我的童年,音乐感极强。不会乐谱,但是十几岁就可以吹打弹拉。学会一首歌,就可以拉出一首曲。在这三间黄土房里,经常传出我的笛声和琴声。刚刚步入青年行列,一位可爱的姑娘就走进了我的视线。当初不懂什么叫爱,只是知道姑娘对我特别好。我和父亲的衣服,由我来洗。可是,她来了之后,她抢着给我们洗。我十分感动,多次道谢,可是每次道谢,她都会来捂住我的嘴。
  
  现在,我儿孙满堂。提这个茬,好像有失大雅。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老年人也是从童年走过来的。
  
  童年的黄土房,给了我深深地印记。苦难的童年,造就了我以后的坚强。学习,拼搏,无畏无惧。童年的黄土房,也有我童年时期的快乐,我的启蒙老师,也让我终生难忘。在童年的黄土房,我读了数十部长篇小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书中看懂了人生。
  
  真的难忘,我童年的黄土房。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