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怀念史铁生
2011-1-3 11:33:16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惊闻作家史铁生病逝,不禁悲痛唏嘘。
  
  喜欢史铁生的作品是源于他的《我的地坛》,教授给学生的同时,我也被其中的文字深深打动,于是就开始拜读他的其他作品,并被他的语言风格深深吸引。他的文字朴素,但却时时打动读者的心。他的文字平和而不尖锐,朴实却具有深刻的穿透力,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尽管他身染重疾,但中国的文学,一直有他坚强的影子,他一直在。他在文章中也曾调侃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尽管病痛折磨,但他始终笔耕不辍,肢体的疾病并不能阻止他灵魂的崇高,他心怀光明,对世界充满感恩。他对生命的乐观和喜悦,往往会给我们这些读者以感染和震撼。
  
  对于生命,他从来都是抱着乐观态度,他曾在文章中说,“医生曾给我多次判了死刑,但是死神却把我忘记了”。他还在文章中笑谈自己的住院经历,说自己住遍了那家医院的每间病房,认识每一个护士,他们经常以为他这次走了就不会再回来了,但是他却一次次奇迹般的重新出现在医院里。“人的残缺证明着神的完美”他如是说。
  
  《我与地坛》中有这么一段话印象颇深,“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也就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着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这是一种对死的豁达和超脱,文章《轻轻地走与轻轻的来》中他这样提到死亡“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的等着我,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说。但不管是什么时候,我想我大概也会觉得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这些语言每每读来,如醍醐灌顶,让人有种对生命的超脱和平静。我想,史铁生在面对生命的终结时,是否就如同文中所说,赴死亡之约如同要去度一个长长的假期那样的释然呢?
  
  史铁生自述其在活得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断了双腿,之后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和生活的出路,所以在他踏入写作之前,充满了一种对生命厌倦,觉得老天不公,所以地坛成了为了等他而在那里沧桑了四百年的古园。他当时经常耗在这园子里,和上下班一样,一耗就是一天,他把自己最初的悲哀全部展现给了地坛,他每日摇车出门,到地坛去,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思考问题。这里的一切景物,那些古殿檐头的浮夸的琉璃,那些门壁上炫耀的朱红,那些高墙上散落的玉砌雕阑,那些祭坛四周苍幽的柏树,那些茂盛的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都像是上帝为失魂落魄的他准备好的宁静的去处,容他去静静思考一些问题。而后他明白了,释然了,也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文字。写作对于他,如同一个自由的夜行者,去到一切心魄的由衷的所在,而不受躯体的束缚。
  
  史铁生对母亲的爱更是在文中表达的淋漓尽致,而这种爱却是遗憾的体现在母亲病逝之后,之前的史铁生由于双腿瘫痪,所以脾气暴怒无常,他说,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而此时的母亲,会悄悄的躲出去,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着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会悄悄的走来,眼边红红的。可母亲当时却是绝症在身,虽然肝疼的整宿睡不着觉,却从不在儿子面前流露。当每次史铁生去地坛的时候,母亲在家担惊受怕,有时去园子里找他,而执拗的史铁生当时却故意躲避,躲避茫然而急迫的母亲的步履,后来他对这种自己的这种倔强很是后悔,可一切都来不及了,而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时光流转却愈加鲜明而深刻。而此时的天堂,是否有母亲的等待?
  
  而今斯人已逝,我们唯有在心里默默的祈祷,祈祷我们敬爱的作家史铁生一路走好……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