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小城里的红色“电的”
2011-1-21 10:51:33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今天一早出门上班,天下着雨。寒风夹着雨丝,雨丝裹着寒风,透人脊背,冷彻肌肤。我打着雨伞,瑟瑟地走在雄州小城的街道上,眼睛四处张望,希望看到那些日日流淌在小城街头的红色电动三轮出租车(简称红色“电的”)。
  
  坐小城黄色的士有股难闻的汽油味,我天生怕闻这种气味,一闻就晕车;坐两轮出租摩托车(简称“摩的”),太快,易生危险,且在这冬天里,风冷雨寒,谁坐谁感冒;坐三轮出租摩托车(俗称“三摩”或“三脚鸡”),噪声大,太顛箥,且肮脏。而我在坐过几次红色“电的”后,深深感受到了它的平稳、低噪、环保和舒适,于是便喜欢上了。往日坐惯了出租摩托车和黄色的士的我,不由得不“喜新厌旧”了。
  
  尤其是在粤北这样的寒冬里,红色“电的”的出现,确实给这座小城的市民带来了出行的便利。那些由下岗工人、乡村农民、返乡打工者和无业人士等组成的“电的”司机,他们每天早早出门,驾着红色“电的”穿梭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成为小城流动的红色风景。他们见人站在路旁,招手即停,车停门开,问一声“去哪”,听后随即手一按“电”门,车就起动了。坐在“电的”里的乘客,透过透明的车门,可沿途欣赏小城的街景;亦可与“电的”司机闲聊,说些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又或者,从司机口中了解小城的风土人情,了解他们这个特殊群体的工作生活、喜怒哀乐。如果不想说话,也可以安坐车上,闭目养神。到了目的地,司机就会支会一声,到了。不用打表,不用讲价,在小城内给付三元车费足矣。司机会热情地为你打开车门,接过递过来的车费,说一声“谢谢”,会看你走好后,再次发动“电的”,掉头或前进,红色“电的”就在回望中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小城的热闹处。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流动的红色“电的”队伍中来。那些多年前就已下岗的小城工人,那些进城打工的乡村农民,那些从珠三角返乡的打工者,那些本来就是开“摩的”的人,不论是男的还是女的,他们纷纷购车加入进来,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小城里就奔跑着二百多辆这样的红色“电的”。红色“电的”安全、环保、价钱实惠,这可真是大大方便了出行的小城市民。我每日行走在小城里,无处不见这种红色“电的”,它不与汽车、摩托车抢道,不超车,红色的车身是它的最好广告,给人以醒目的注意,远远的就能看见。也许是因为这些“电的”司机大多都是困难群体,他们知道谋生艰难,知道市民需求,服务好是他们与的士、摩的和“三脚鸡”竞争的最好“王牌”。
  
  红色“电的”常常就停在街边路口。寒冷的冬日里,“电的”司机们端坐车上,戴着头盔,用厚实的衣服把自己包裹,一双闪亮的眼睛不时扫描四周,一旦看见有人招手,或径直向“电的”走来,他们就会转过身来,拉开车门,看乘客坐稳坐好,就发动了车子,熟门熟路地穿过小城的街巷,把乘客准确无误地带到目的地……他们是小城街头鲜活的地图和灵巧的交通工具。
  
  曾几何时,这些日益膨大的穿梭于小城街头的红色“电的”车流,因“电的”司机们特殊的职业和身份,无疑给这座小城的交通带来了一些隐忧,也给小城的出租车市场竞争投入了石块。于是,有人呼吁政府要“管一管”。2010年夏秋之季,当地政府就出台地方文件以“非法营运”之名要取缔“电动出租摩托车”载客,却骤然引起了这些数量庞大的“电的”司机们的强烈反弹,终告“流产”,不了了之。看来,一种职业的形成,一种生活的追求,一种人生的拼搏,总是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适合它生长的土壤,不是任何人为的力量所能屈服的。
  
  如今,新春佳节又在满怀希望的目光和充满喜悦的心情中走近了我们。很快又到年关时节,汹涌的回家人流又将搅热小城的大街小巷。那些流水般穿行在街头巷尾的红色“电的”,将会愈加繁忙。他们必是早出晚归,装载着一年的收获与成果,搭载着新春的问候与欢喜,走进小城的千家万户,去约会属于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春天”,去拥抱属于他们载客人生的“旺季”!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