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在美国仍然生命力旺盛。”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在2007年版《最佳美国短篇小说选》(The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 2007)序言的开头铿锵有力地写道。但他马上另起一段,带着一些忧郁的口气补充:“我真希望上面这句话是事实。”
我本人阅读量有限,无法对金师傅这个悲观的论断做出评价,但就个人经验而言,常感觉过眼的很多美国当代短篇小说过于平庸乏味,缺乏灵气,像作业而不像作品,而且似乎大部分写得太过现实主义、太老实、太不给力了。有时会给自己这样一个解释:其实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对不对胃口的问题。不过也有例外,偶尔会邂逅一些小说,即使它们并不完美,但因为“对胃口”,也足以让人眼前一亮。最近一次类似的经历来自于阅读卡伦·罗素(Karen Russell)的《柠檬园里的吸血鬼》(Vampiresinthe Lemon Grove)。
卡伦·罗素是一位八〇后美国女作家,曾入选《纽约客》“二十位值得关注的四十岁以下作家”(20Under40)名单。她于2006年出版过一本颇受好评的短篇小说集《圣露西的狼女之家》(St. Lucy's Home for Girls Raisedby Wolves)。此后她的长篇小说《沼泽地》(Swamplandia!)曾入围2012年普利策奖(这一年该奖项的小说类得主空缺,此事在业内引起不少争议)。《柠檬园里的吸血鬼》是罗素的第三本书,收集了作者的八篇短篇作品,于2013年2月出版(目前尚无中译本)。对我来讲,这些小说的“对胃口”之处在于:奇巧大胆,不拘泥于传统现实主义写法,富有想象力,充满灵气。
本书标题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隐居在柠檬园里的吸血鬼,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是一位百年前相识的异性伴侣(“我遇到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吸血鬼”),主人公从她那里得知,很多关于吸血鬼的传言其实并不属实:阳光并无致命杀伤力,睡觉并不一定非得爬进一口棺材,甚至吸食鲜血这件事也可以完全戒除(柠檬汁是不错的替代品)。对于这两位长生不老的吸血鬼来说,夫妻生活也不能保证永久和谐,有时妻子会渴望离开丈夫去独居一段时间——“不要这么敏感好不好!我只不过对眼下这个世纪感觉非常厌倦而已!”于是妻子化身一只蝙蝠振翅消失在夜幕中,而上了些年纪的主人公已经丧失了飞行的能力,只能坐在柠檬园里的长椅上等待。如今吸血鬼的形象在电影和通俗小说中屡见不鲜,然而一般来讲这些角色是很难被读者“严肃”看待的,可是罗素却使用“纯文学”的写法塑造了一个与常人一样不时为烦恼所困的吸血鬼,这篇小说甚至能够引起读者对婚姻和家庭的某些反思。
小说《为帝国抽丝》(Reeling for the Empire)更能显示作者的想象力。这个魔幻色彩浓厚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日本,一批来自各地的年轻女子应聘到一家神秘的蚕丝厂工作,不久便发现,这里并不养蚕,蚕丝的来源竟然是她们自己的身体——在饮用过某种特制的茶叶之后,这些女工的体内开始制造蚕丝:“不久我指尖上的皮肤变软、破裂,细细的丝线从那里涌出”,“这个过程永不停息,即使是在睡梦中,我们的身体也在产丝。我们的每一点力气,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用来制造蚕丝”。这些“桑蚕少女”被封闭在与世隔绝的纺织厂里,每天用自己的身体为帝国制造五颜六色的精美丝绸。这是一篇结合了凄美和恐怖的小说,让人过目难忘。
另一篇同样带有“变形记”色彩的小说题为《我们任期结束后的马厩》(The Barnat the End of Our Term),讲的是美国第十九任总统拉瑟福德·海斯(Rutherford Hayes)死后发现自己投胎转世变成了一匹马,被饲养在一座乡间马厩里,而这里还圈养着另外十匹同类,它们的前世也都是美国总统。与带有恐怖色彩的《为帝国抽丝》不同,这篇小说笔调轻松诙谐,颇具幽默感:总统们都急于知道自己死后世人对他们的评价,不惜“联手”踢翻农场小女孩的书包,翻来翻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历史课本——“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厌恶地抬起右腿前蹄把那些书本踢飞到空中,抱怨道:‘每门课的课本都有,就是没有美国历史!我们的教育系统如今成了什么样子?他们今天到底在给孩子们教些什么东西?!’”
不难看出,卡伦·罗素在小说情节设置上奇招不断,喜欢借鉴类型小说(Genrefiction),大胆加入通俗元素,把小说写得十分好看,而这些怪诞的情节足以让人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假如仅仅停留于这一层次,这些作品是并不足以进入上乘佳作之列的。好在这位年轻作家并没有把自己局限于猎奇和炫技的层次上,她的小说具有深度和感染力。读过本书之后仔细体味,读者可能会有这种感觉:这些怪诞奇异的小说骨子里非常接近现实主义小说,甚至可以说,它们其实是披挂着各种奇装异服的现实主义小说。
在小说《1979年海鸥军团空降斯特朗海滩》(The Seagull Army Descendson Strong Beach, 1979)和《死无葬身之地的埃里克·穆蒂斯玩偶》(The Graveless Doll of Eric Mutis)中,读者都会遇到奇诡甚至略带恐怖的情节:前者是一大群盘旋在城市上空的邪恶的海鸥,它们于不知不觉中琢走当地人的细小物件,从而改变了失主的人生轨迹;后者是一只来源不明的稻草人,当它神秘地现身于一个破旧的公园之后,几个当地少年的生活被彻底扰乱。这两篇小说可以当作奇幻小说、甚至恐怖小说来读,但它们骨子里其实都是成长小说。两篇小说的主人公——分别是一位家境困窘的男孩和一位喜欢作恶的青春期少年——因为遇到这些奇异事件对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于是变得更加成熟。比起很多拘泥于纯现实主义写法的充满陈词滥调的成长小说,这两篇小说显然好看很多,在写法上也高明不少。
在小说《新近退伍军人》(The New Veterans)中同样出现了灵异事件:一位女按摩师为一位后背刻有刺青的伊拉克战争退伍军人按摩,却发现刺青画面中的景物竟然可以移动甚至消失,而刺青画面的变化能够改变这位军人对于战争的记忆。按摩师通过按摩改变了刺青的画面,也消除了那位军人因战争中一起死亡事件而背负的罪恶感,然而她本人却因此陷入难以消解的痛苦和困惑。在我看来这篇小说并不成功(主要因为篇幅过长,叙事语言过于传统、乏味,读起来像初学者之作),但这个故事同样是一篇包裹着奇装异服的现实主义小说,它的主题再明显不过:战争对于人们心灵的伤害。即使这是一篇在叙事方面颇为平庸的小说,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某些聪明之处:至少她为这种前人已经几乎写滥了的题材找到了一个新鲜的切入点,而用刺青画面来折射战争记忆绝对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上文提到的《为帝国抽丝》可以看做一篇以日本产业革命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它的主题其实也不新鲜——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然而作者独特的切入点让这篇小说显得别具一格。本书另有一篇历史题材的小说,题为《验证》(Proving Up),写到美国西部开发时期颁布的宅地法(Homestead Acts)对于拓荒者的影响。即便是这样一篇具有明确历史背景的小说,卡伦·罗素也在其中加入了具有玄幻色彩的情节和画面:一个男孩骑一匹快马在内布拉斯加州无际的荒野上飞奔,为的是给邻居递送一块窗玻璃(宅地法有一项奇怪的规定:拓荒者家中的窗户必须装有窗玻璃才能通过土地审查,而玻璃在当时颇为稀罕,于是当地居民不得不在接受审查时互相借用),天上落下鹅毛大雪,男孩在风雪中迷了路,因寒冷失去知觉,醒来后却遇到一位神秘的不速之客……和本书收集的大部分作品一样,罗素在这篇小说中不但展示了情节设置上的想象力,也让读者体验到文字的美感,并看到这位年轻作者对于叙事方式的熟练掌控。
卡伦·罗素的《柠檬园里的吸血鬼》是一本颇具启发性的小说集。这些小说的风格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去甚远,但它们表现的几乎都是现实主义主题。不管应该被归于何类,这些小说大概可以提醒我们:即使是现实主义小说,也没有必要老是维持一幅中规中矩的刻板形象;只要骨子里的东西不变,有时候尝试着换几件样子不同的新鲜衣服来穿,这未尝不是一件有趣而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