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9月9日,清华大学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李燕向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递交了三份起诉书,状告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及科技部。“起初,我觉得这并不是特别敏感、机密的信息,想当然申请应该会比较顺利,没有想到中间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9月15日,李燕在接受凤凰网对话时说,自己并不是在“找茬”。她希望通过起诉的方式,一方面获得相关政府信息进行更好的研究,另外也是血气方刚地想做点什么。“政府信息公开就像一口大钟,要有人去撞,它才会去响。” ]
申请公开各部副部长的分工职责遭拒,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李燕9日向市一中院递交了三份起诉书,对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及科技部提起行政诉讼,目前还在等待立案。(15日《新京报》)
这则新闻很有意味,新闻价值很多:清华女生,国家部委,副部长,政府公开……每个新闻点都能激惹公众无尽的兴趣,催化成舆论关注的热点。抛开表面的热闹,内在的门道则是,政府部门如何善对公民政务信息公开的申请,即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博弈是否秉承法治原则,确保公民合法权利的实现和保全。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合法公民的清华女生,对各部委副部长(副主任)分工职责的信息公开申请是否合乎法治程序。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相关规定: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常识也是,人们从各层级的政府网站上,很多都能查到一把手和副职的个人简历和职责分工。以农业部为例,一位部长、十一位副部长(级)在其网站首页赫然在列,照片、简历、主管工作、重要讲话清清爽爽。可见,副部长分工并不是什么绝密信息,如果属于不能公开的法定内容,很多政府网站是不会公开的。
照此逻辑,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及科技部的“谨慎”、“保密”确实让人看不懂。清华女生较真诉讼,诉得有理有节,体现了一位现代公民的法治素养和权利意识。
只有法制而无法治,再好的法律条文也是一堆废纸。权力自觉履行法治,通过依法行政把法制升华为法治,自然让人称道。但是,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缺的并非法制平台和法律条文,而是少了法治实践。在这种尴尬情境下,公权力不依法行政是硬伤痼疾。公民依法维权,通过法治途径,和权力进行博弈,正是这个时代稀缺的品质,也是每个公民亟需涵养的公民素养。
故而,清华女生起诉三个部委值得人们称道,也给每个公民提供了法治时代维权的典范。政府信息公开,对权力而言,是最基本和应知应会的常识。清华女生的诉状表明,公权力缺乏法治常识是我们社会的法治之痛,凸显公共权力在对待公民权利的时候,依然存乎人治时代的倨傲心理,习惯性地用讳莫如深来强化权力的高深莫测,从而对合法的权利诉求表现得心不在焉和麻木不仁,有时甚至恼羞成怒。
相对于多元时代的权利意识苏醒,公权力的法治素养显得有些滞后。尤其在体现公权法治常识的政府公开层面,权力对于法治还是粗放应付型的,对于公民权利还匮乏真正的尊重。
清华女生的行政诉讼,给轻视权利的公权力下了一剂法治良药。法院无论是否立案,一个小女子挑战三个部委的社会效应已经产生。不是她的能量大,而是她的维权契合了民意诉求,有民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