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争显然已经接近尾声。卡扎菲政权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现在惟一的问题,是卡扎菲本人的命运,到底是“智利阿连德模式”,意大利“莫索里尼模式”,还是伊拉克“萨达姆模式”,或是前南“米洛什维奇模式”,还留下一丝悬念。但可以想见的是,众叛亲离的卡扎菲面临的未来命运不会太妙。
利比亚战争在当今国际关系史上写下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独裁者被内外武力联合推翻,而是一种新的国际干预模式的问世,就像前南“人道主义干预”模式、或伊拉克反恐战争的“先发制人”模式。事实上是冷战后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创出的一个新的干预模式:以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动荡为机遇、以支持反政府武装为掩护、以联合国决议为幌子、以空中轰炸为手段、以“保护平民”为道德借口,实现推翻一国政府的目标。而这一模式是由法国首创,难怪法国外长朱佩对此倍感兴奋,承认承担了40%军事干预的法国“冒了巨大的风险”,但战争的目标已经达到:推翻卡扎菲政权。法国媒体没有忘记加一句:法国获得利比亚全国过渡政府给予法国各个领域、特别是石油开采的优先权的承诺。
人们记得,在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海湾战争是对伊比亚总统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回应,得到联合国的批准,因而是作为一场合法、正义战争而载入史册。科索沃战争则是北约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空中干预,没有得到联合国的许可。当时动武的主要籍口,是法国前外长库什内创出的“人道主义干涉权”,因此被大多数国家认为是一场非法的、北约发动的“人道主义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布什总统的美国以911事件为契机,发动了对恐怖主义的“先发制人”战争。这场战争同样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批准,因此被希拉克总统领导的法国等反战轴心认定是一场非法的战争,是“入侵”了伊拉克。而2011年的这次利比亚战争则创出了一个新的模式。众所周知,利比亚国内出现社会动荡,民众从抗议走向武装起义,遭到卡扎菲政权的镇压。就在卡扎菲的坦克即将进入反对派的大本营班加西市前夕,法国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准许外国以保护利比亚平民为由,对利比亚实施空中禁飞。在联合国决议中有一句关键性的话,即为保护平民而建立空中禁飞区,可以使用“一切手段”。正是这句话的模糊属性,使法英两国借机对利比亚进行了长时间空袭。在长达六个月的军事行动中,北约实际上已经大大超越了联合国的授权,早就将建立“禁飞区”以保护平民、演变成以空袭为手段来打垮卡扎菲政权作为惟一目标。
本来以空袭来推翻一个政权并非那么容易。事实上有种种未经证实的消息声称,一支由美国和西方直接训练的、拥有利比亚和某西方国家双重国籍的突击队进入利比亚参与了地面战争,直接推翻了卡扎菲政权。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利比亚战争会从上周末始出现如此戏剧性的转变。这与科特迪瓦两个总统之争、最后巴博被法国支持的瓦塔拉推翻的方式如出一辙。法国支持两个均自称赢得大选的总统,并不惜采用武力,借口保护平民,介入了两派武装冲突之中,并在最终瓦塔拉取得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法国独创的这种干预模式在科特迪瓦只是小试牛刀,而这次利比亚战争则是这种干预模式的“开山之作”。从今以后,这种新的干预模式显然就将成为西方列强针对他们所不喜欢的“独裁国家”的一根狼牙棒。
对于亲西方的一些独裁政权来说,他们从卡扎菲政权的垮台中可以看到的是,面对西方,除非绝对服从,如沙特或巴林为榜样,邀请美国驻军或开辟军事基地,否则就必然会导致这一下场,特别是如果自己的国土上还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的话。卡扎菲在冷战期间曾坚定地站在东方阵营一边。但在911之后,卡扎菲作出了一个战略性转折:投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寻求保护。当时卡扎菲曾为证明自己“放弃”核武器而不惜先后出卖俄罗斯等国。西方也确实曾大张旗鼓地欢迎卡扎菲的转向,并希望其他国家、特别是伊朗能够“向利比亚学习”。一时间,卡扎菲成为西方各国首都的座上宾。2007年卡扎菲曾作为萨科齐总统的贵宾来法进行正式国事访问,当时之热闹非凡,与今天的冷酷轰炸,成为外交史上法国萨科齐总统与利比亚卡扎菲两人之间的最富戏剧性的交往悲喜剧。当时卡扎菲甚至为西方“火中取栗”:拒绝出席中非峰会、指责中国在非洲的存在是“新殖民主义”、甚至在台湾问题上做小动作,故意挑衅北京……在与俄罗斯的关系上,卡扎菲也一再推翻自己的诺言,出尔反尔,最终导致莫斯科的不耐……所以,当卡扎菲突然被萨科齐在他屁股上踢了一脚时,这个利比亚强人已经四面楚歌,谁也指望不上了!
阿拉伯革命(突尼斯和埃及两国政权更迭、沙特和巴林在西方支持下险渡难关、叙利亚迄今挣扎在内战边缘)和利比亚战争事实上警告了世界上所有亲西方的独裁者:西方是靠不住的;一旦他们不能再为西方国家的战略利益服务,利比亚战争的新干预模式随时可能落到他们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