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未富先老”,中国面临严峻复杂的养老局面。然而,老龄化社会带来考验的同时,亦催生着中国的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寻找新源头、社会观念的转变等等,均以此为契机展开。]
历史已进入21世纪第11个年头,联合国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全球日内将迎来70亿人口日。对处在这一大背景下的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中国而言,2011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时间坐标:珠三角等多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地用工荒的反复出现,令“人口红利”将耗尽之说浮出水面。
按联合国的标准,中国已然迈入老年型国家行列。伴随着近十年来持续下降的总生育率,新增就业人口呈递减之势,中国的老年化步伐因此加快,社会亦不得不直面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未富先老”使得中国面临比发达国家更严峻复杂的养老局面。然而,老龄化社会带来严峻考验的同时,亦催生着中国的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寻找新源头、社会观念的转变等等,均以此为契机展开。
今年6月,中国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并加快新农保试点进度,温家宝总理承诺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7月起施行的《社会保险法》,明确了社保制度的国家责任,首次确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及制度上的城乡一体化。小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体系亦正加快建设,以解决老年人口保健和医护照顾问题。
以国家信用作担保的社保基金无疑是中国民众最主要的养老来源,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唯一的保障远远不够,还需辅以个人储蓄、商业保险、养老金融产品,以收入的多样化减低对“唯一支柱”的过度依赖。
个人积累的制度化和市场化,为包括金融、保险在内的多个产业提供了广阔商机。而由老年小区开发带动的房地产业、因养老社会化而带动的护理服务产业链、因强身健体需求而带动的体育产业,均会因此获得巨大发展空间。另外,企业、单位与员工间协议弹性退休亦是未来趋势。老年人可藉此增加收入,而他们工作年限的延长,不仅缓解了社会养老及劳动力不足的压力,亦可将其长年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传承给下一代。
中国有着悠久的敬老、尽孝传统,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给人们提供了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宝贵机会。“最美总是夕阳红”,希望未来的中国社会因为老年人的增多,而变得更亲和、更睿智、更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