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东部时间26日下午起,联合国安理会将闭门磋商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申请,从目前情况看,巴勒斯坦很难成为这次安理会入联表决的赢家。
有消息来源称,15个安理会成员中支持巴勒斯坦入联的有俄罗斯、巴西、中国、南非、黎巴嫩、印度、加蓬和尼日利亚,反对的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波黑和哥伦比亚,倘果真如此,赞成票只有8票,低于“至少9票赞成”的最低门槛,美国无需行使否决权,巴勒斯坦的入联梦即告破灭。
当然这个消息源未必准确,如哥伦比亚宣布弃权而非反对(尽管效果其实是一样的),而一贯支持巴勒斯坦建国、此前曾表示赞同其入联的法国究竟作何动向,在法国执政党刚输掉参院选举的微妙时刻,也难以预测。不过即使突破9票赞成,美国高悬的否决权也足以击碎任何闯关幻想。
然而巴勒斯坦人似并未将自己当做输家:被以色列讥讽为在联大“演了一出荒诞戏”、“只能削弱巴权力机构的合法性”的阿巴斯,回到约旦河西岸的拉马拉却受到英雄般的欢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巴勒斯坦人对申请的结果早已心知肚明,不仅如此,法国《解放报》援引一项民调显示,78%的巴勒斯坦人相信,以色列一定会用经济制裁相报复,64%的人认为美国也会这样做,但正如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所评论的,巴勒斯坦人已经别无选择:美国和以色列竭力想把巴勒斯坦人束缚在双边谈判框架内,可这个谈判巴勒斯坦人怎么做都是徒劳无功的——当阿巴斯和加沙的哈马斯分裂,美以会说“自治权力机构不代表整个巴勒斯坦”;而当二者开始和谈、整合时,它们又会指责阿巴斯“勾结恐怖分子”,如今阿巴斯能顶住美国强大压力,当众把入联申请拍到联合国讲台上,这足以让此前被哈马斯抨击为“巴勒斯坦事业叛徒”、普通巴勒斯坦民众认为“软弱”的自治政府和阿巴斯得以“平反”,恢复号召力和重新领导巴勒斯坦事业的公信力,按照巴勒斯坦《新生活报》主笔阿德尔·阿卜杜拉赫曼的话,这“已经赚透了”。
与此相反,美国和奥巴马则是输家。正如法国《世界报》所言,奥巴马上任伊始就表示,不会等到任期结束再来打理巴以问题,他做了开罗演讲,拿出了中东新战略,在演讲和战略中表示要尊重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的选择和自决权,声称希望看到巴勒斯坦建国,甚至亲口说“希望2011年在联合国看到巴勒斯坦作为成员国加入”,他也清楚,定居点问题是关键,哈马斯问题不容回避,但清楚归清楚,事实是以色列不买账,拒绝停止定居点建设,18年前《奥斯陆协定》签署时,定居点的犹太人只有23万,如今却超过50万,而巴勒斯坦也不买账,拒绝“无条件回归”一对一谈判于前,不顾软硬兼施坚持递交入联申请于后,这一切不仅让“阿拉伯之春”以来美国在中东的得分损失殆尽,更让奥巴马外交领域为数不多的亮点黯淡无光,很显然,这对其窘迫的选情和低迷的国内民意支持率并无帮助。
以色列也不是赢家。联大舞台上阿巴斯的受欢呼,映衬出内塔尼亚胡所受的冷遇,会后他所顽固坚持的“无条件”重返一对一谈判,也令联合国、欧盟、美国、俄罗斯在法国总统萨科齐建议基础上所提出的“四方方案”变得毫无吸引力。该方案要求巴以回到“一对一”谈判框架,双方每个月至少会晤一次,6个月内拿出“实质性进展”,1年内拿出“解决方案”,尽管这个方案总算包括了一个时间表,但既没有明确要求以色列冻结定居点,也没有说明“实质性进展”是否就是建国、入联,“无条件回归”对巴勒斯坦人而言,显然等于重归18年来一事无成的旧窠臼,后者已明确表示“不接受”。然而内塔尼亚胡也的确没有让步余地:国内经济窘迫,失业率高企,贫困化严重,大批民众为“住房权”上街示威,此时别说放巴勒斯坦“入联”,哪怕撤销定居点,也意味着再把50万愤怒的犹太人赶入特拉维夫大街的示威者行列。
另一个大输家则是哈马斯。阿巴斯的人气飙升,意味着哈马斯人气的下降,据法新社报道,哈马斯发言人称阿巴斯的联大讲话“毫无新意”,而巴勒斯坦申请“入联”这个在全球媒体都上了头版的新闻,在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媒体上几乎看不到踪影。很显然,阿巴斯威信越高,政敌哈马斯就越不高兴,尤其是随着“入联”在国际上受到如此广泛同情的现实展现在巴勒斯坦人面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当初哈马斯倡导的“二次起义”是不是走错了方向。
从目前情况看,美国目前的对策是尽量拖延表决时间,已有消息称,有关方面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先讨论“四方方案”,然后再对巴勒斯坦的入联申请进行表决,这恐意味着安理会投票被旷日持久地押后。对此巴勒斯坦人显然不依不饶,巴勒斯坦外长利亚德·马利基表示,他们的耐心是“以周而非月”来计算的,而巴勒斯坦谈判代表沙阿斯则表示,如果9月28日还无表决时间表,巴勒斯坦人就会“到联大讨说法”。很显然,巴以这出“老戏新唱”,好戏怕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