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送礼使教师节变味
2011-9-9 13:06:41 来源:屈正州 我要评论()
今年9月10日的中国教师节恰巧与传统的中秋节(9月12日)相邻,要不要给老师送礼、送什么礼、礼是不是要比单节更重一些等等,成了困扰一些家长的心病;而老师们也为要不要收礼、怎么拒绝收礼、收了礼怎么办等问题犯难。
双节临近,本令人企盼与欣喜,但对学生家长和中小学教师来说,教师节的临近却成了一个令双方都感到有些局促的节点。一些家长想办法给老师送礼。这似乎是件很自然随意的事,在当今一些人看来,人际关系只能通过物质媒介疏通联络,才更可靠些,礼物的价值,彰显了“意思”的轻重。是否送礼,怎么送礼,成了家长难解的心结。
家长向教师送礼,其用意再明显不过,那就是希望收礼教师能用心地关照自己的孩子;老师呢,对这种“礼遇”似乎也却之不恭。此风蔓延开来,俨然演变为一种暗流涌动的“教师节经济”。但显然,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国家设立教师节,旨在尊师重教。如果家长借教师节之机,随大流煞费苦心为老师筹办一份厚礼,教师半推半就接受了这份礼物,于家长来说意味着一笔额外的开支,对教师来说受礼也并不轻松,“拿人手短”也会让自己丧失师者的尊严。不言而喻,如果教师节演变成了功利性的“送礼节”,只能说是教育的悲哀。
故此,一些地方出台教师节期间禁止教师收礼的规定,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这种规定对于教师节的正本清源,对于杜绝拉关系走后门之类的社会庸俗之风对教育这片净土的侵蚀,其正面规范作用不容低估。对于个别师德沦丧而贪得无厌的教师来说,根据《刑法》,公办教师累计收受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就可认定为受贿罪(针对国家工作人员)。教师收受不当礼物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必然要对送礼家长的孩子和不送礼的孩子厚此而薄彼,这种差别对待,何以彰显应循的师德,又何以体现教育公平?
被功利化的教师节,既无从真切地表达对教书育人的老师们的敬意,更让纯净无染的师生关系因被私利裹挟而变得庸俗不堪,进而损害教育的公平性。要涤清侵入教育界的这股浊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歪风,持之以恒地加大教育投入以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的状况,自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但对一个为人师者来说,恪守教师的尊严,提升自身的师德,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