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职场给羊一个空间
2012-7-12 10:58:33 来源:生活周刊 我要评论()
当财富成为所谓成功的唯一标识,各类求职节目纷纷上马,展现职场的残酷生存场景。“海归女”刘俐俐、“晕倒门”、“狂浪的笑”、“撕证哥”和“成功学信徒”等事件进入人们视野,人们对强势者通吃和可以凌虐弱势者的幻想呈现在一档档节目中,接连引发口水之争,将求职节目推至风口浪尖,甚至出现联合抵制活动。
而在此次抵制活动的发起者、被称为“青年导师”的李开复心中,健康的职场应该合理竞争,劳资公平,企业虽有层级但雇主与职员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放眼于当今现实,当过度竞争使得职场人疲惫不堪时,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理应成为努力的方向。
企业希望员工具有狼一样的精神,无可厚非,但事实上很多企业只是一味地强调员工应该像“狼”一样进取,而忘记了“狼”的其它本性。做狼还是做羊?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答案,在这样一个“成功学”大行其道的时代,一档节目只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而从我们内心,其根本是要呼吁一种健康的,公平的职场制度,以及更加人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是否非要选择狼性文化,职场达人又会有哪些观点?
观点View
狼性要与羊性相结合
戴翃 泰达宏利基金管理公司华东区总经理
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生存,而生存必然就要竞争,公司里没狼存在,就会一副养老的模样,但狼太多吞噬了羊,狼之间就容易打架。所以在企业内,要保证羊性与狼性的准确配比,既能让员工感受到竞争,也能在竞争之外让他们可以放松,不至于厌恶工作,公司的持续性发展才会有保障。
怎么在狼性中增加羊性?就是让员工受到尊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就会比较高,工作的时候不会敷衍,责任感也随之增强。
我们公司是典型的狼性文化与羊性文化相结合的公司——需要竞争,也需要人性化的管理。新基金首发时,员工压力会比较大,一般一只新基金,有20亿指标,分配到七八个人手上。在分配业务时,尽可能充分沟通,一视同仁。作为领导,我觉得要身先士卒,让他们在重压之下,不觉得“寂寞”。但是在工作中,我们实现的是“狼性文化”,如果当月没完成指标,年终奖金要打8折,当年没完成,末尾淘汰制,我们有问责制度,书面写原因,领导找谈话,进行整改。如果情况未变,就被解职。
我的前任比我狼性,一完不成指标,就一顿臭骂。这样做很难让员工对这个公司有归属感。现在,我们公司每周三下午3点以后都是运动时间。而一个基金完成后,我都会组织员工去某个比较适宜的地方开总结大会,既是工作,又可以呼吸下新鲜空气,一张一弛,才能事半功倍。
企业最忌变成“白眼狼”
赵征 ROCHEBOBOIS法国罗奇堡家居中国区域人事经理
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职场文化:是狼还是羊,完全取决于你所处的环境。欧美企业重视个性,所以轻松的人性化管理细节随处可见,我们作为法国企业,氛围相对宽松,主张的是“羊性文化”,倡导温情、贴心式的企业管理,这是一种“家文化”。在我们公司,员工可以直接与老板对话,可以和老板随时提想法,如果老板觉得OK,开个会就会马上执行。在管理上,我们也有考勤表,但是我们不会硬性对迟到的员工扣去奖金,一般员工都会自觉地在下班后补时间完成工作。
所谓的“狼文化”是在市场激烈竞争下产生的,狼文化本身并不是战略,它只是一种战略执行方式,但当你的对手既没有战略又在执行上疲软时,它可以起到战略的作用。如《孙子兵法》所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择于人”,一个伟大的企业将会由此诞生。狼性文化有他独有的优势,比如执行力强,业务员能力强,好斗善攻,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助力,但这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企业一定要谨防从“野狼”,变成“独狼”、“白眼狼”。
不同岗位适配不同文化
孙海宁 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
狼文化的起源是小说《狼图腾》,有人评论说:“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其实在职场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能,来采取有针对性的员工文化培养,而不仅仅针对进入职场的时间,对于职场新人,压力是一定存在的,包括与公司文化、团队的融入等,不能简单地去硬性采取一种文化策略。
一般在企业HR部门,都有专门的培训经理负责安排培训计划,为公司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一般,针对一线员工、经理,即销售类岗位,狼文化比较适合,通过增大可变收入比例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对公司的奋斗、执行力和对客户的争取等;而针对职能性岗位特别是客服和招聘岗位,更适宜讲究羊文化,在人力资源公司,年底忙碌的时候,常常是整个客服部门一起挑灯夜战,为派遣员工结算薪资福利。招聘团队的同事们有时和候选人面试到晚上9点还没有吃饭,苦口婆心地说服优秀人才加入客户企业。这其中,耐心、奉献都是羊文化的体现。
狼性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是华为公司,这些公司很大的一个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而摩托罗拉、福特、IBM、沃尔玛等企业准则中则体现了“羊文化”的一些典型元素,例如“保守高尚的道德,对人永远的尊重”等,“羊文化”尤其多地出现在服务型企业的文化中,如何将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工作风格和理念更好更快地与公司的管理风格、惯例、环境氛围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比较好的管理方式是中和,在其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而在此次抵制活动的发起者、被称为“青年导师”的李开复心中,健康的职场应该合理竞争,劳资公平,企业虽有层级但雇主与职员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放眼于当今现实,当过度竞争使得职场人疲惫不堪时,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理应成为努力的方向。
企业希望员工具有狼一样的精神,无可厚非,但事实上很多企业只是一味地强调员工应该像“狼”一样进取,而忘记了“狼”的其它本性。做狼还是做羊?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答案,在这样一个“成功学”大行其道的时代,一档节目只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而从我们内心,其根本是要呼吁一种健康的,公平的职场制度,以及更加人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是否非要选择狼性文化,职场达人又会有哪些观点?
观点View
狼性要与羊性相结合
戴翃 泰达宏利基金管理公司华东区总经理
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生存,而生存必然就要竞争,公司里没狼存在,就会一副养老的模样,但狼太多吞噬了羊,狼之间就容易打架。所以在企业内,要保证羊性与狼性的准确配比,既能让员工感受到竞争,也能在竞争之外让他们可以放松,不至于厌恶工作,公司的持续性发展才会有保障。
怎么在狼性中增加羊性?就是让员工受到尊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就会比较高,工作的时候不会敷衍,责任感也随之增强。
我们公司是典型的狼性文化与羊性文化相结合的公司——需要竞争,也需要人性化的管理。新基金首发时,员工压力会比较大,一般一只新基金,有20亿指标,分配到七八个人手上。在分配业务时,尽可能充分沟通,一视同仁。作为领导,我觉得要身先士卒,让他们在重压之下,不觉得“寂寞”。但是在工作中,我们实现的是“狼性文化”,如果当月没完成指标,年终奖金要打8折,当年没完成,末尾淘汰制,我们有问责制度,书面写原因,领导找谈话,进行整改。如果情况未变,就被解职。
我的前任比我狼性,一完不成指标,就一顿臭骂。这样做很难让员工对这个公司有归属感。现在,我们公司每周三下午3点以后都是运动时间。而一个基金完成后,我都会组织员工去某个比较适宜的地方开总结大会,既是工作,又可以呼吸下新鲜空气,一张一弛,才能事半功倍。
企业最忌变成“白眼狼”
赵征 ROCHEBOBOIS法国罗奇堡家居中国区域人事经理
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职场文化:是狼还是羊,完全取决于你所处的环境。欧美企业重视个性,所以轻松的人性化管理细节随处可见,我们作为法国企业,氛围相对宽松,主张的是“羊性文化”,倡导温情、贴心式的企业管理,这是一种“家文化”。在我们公司,员工可以直接与老板对话,可以和老板随时提想法,如果老板觉得OK,开个会就会马上执行。在管理上,我们也有考勤表,但是我们不会硬性对迟到的员工扣去奖金,一般员工都会自觉地在下班后补时间完成工作。
所谓的“狼文化”是在市场激烈竞争下产生的,狼文化本身并不是战略,它只是一种战略执行方式,但当你的对手既没有战略又在执行上疲软时,它可以起到战略的作用。如《孙子兵法》所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择于人”,一个伟大的企业将会由此诞生。狼性文化有他独有的优势,比如执行力强,业务员能力强,好斗善攻,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助力,但这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企业一定要谨防从“野狼”,变成“独狼”、“白眼狼”。
不同岗位适配不同文化
孙海宁 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
狼文化的起源是小说《狼图腾》,有人评论说:“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其实在职场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能,来采取有针对性的员工文化培养,而不仅仅针对进入职场的时间,对于职场新人,压力是一定存在的,包括与公司文化、团队的融入等,不能简单地去硬性采取一种文化策略。
一般在企业HR部门,都有专门的培训经理负责安排培训计划,为公司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一般,针对一线员工、经理,即销售类岗位,狼文化比较适合,通过增大可变收入比例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对公司的奋斗、执行力和对客户的争取等;而针对职能性岗位特别是客服和招聘岗位,更适宜讲究羊文化,在人力资源公司,年底忙碌的时候,常常是整个客服部门一起挑灯夜战,为派遣员工结算薪资福利。招聘团队的同事们有时和候选人面试到晚上9点还没有吃饭,苦口婆心地说服优秀人才加入客户企业。这其中,耐心、奉献都是羊文化的体现。
狼性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是华为公司,这些公司很大的一个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而摩托罗拉、福特、IBM、沃尔玛等企业准则中则体现了“羊文化”的一些典型元素,例如“保守高尚的道德,对人永远的尊重”等,“羊文化”尤其多地出现在服务型企业的文化中,如何将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工作风格和理念更好更快地与公司的管理风格、惯例、环境氛围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比较好的管理方式是中和,在其中寻找一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