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那次地震
2009-12-12 10:07:57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回忆过去艰难的岁月,总是能够让人心神为之激荡。笑着走出艰难,需要莫大的勇气。文章向我们讲述了平武大地震中一些难以忘却的人和事,紧张有加。回首过去,也对未来充满了无限信心。
那年,一九七六年。
年初,痛失国之栋梁,十里长街送总理;年中,哀我干城辞世,三军同哭总司令……共和国在风雨中蹒跚前行。
那年的七月二十八日,骤然而至的唐山大地震,戕害了二十多万同胞的生命,冀中平原在血与火的煎熬中呻吟。一时间,千军万马赴唐山,四面八方解围困,全党全国人民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那沃野千里的燕赵腹地。
距唐山大地震后约一个礼拜的四川,坊间里巷,传闻纷纷,人言汹汹,大地震将降临天府之国,发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茂县叠溪大地震将毁灭四川,如此种种,众说纷纭。
在此危难之际,中南海指挥若定,四川省委应对从容,依靠专家,
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成功的抗击了于八月十六日发生的7.2级松潘平武大地震。
那是一段难忘的日子。
那是八月初一个酷暑天的下午,才重新复出一年的老书记带着草帽,踩着哐档乱响的破自行车风风火火的赶回单位,还没把自行车停稳,就对办公室门口的生产调度嚷嚷道,赶快通知各个厂、队的书记,队长,班组长开会,传达绵阳地区抗震指挥部的第一号通知。
半个小时后,百十号来自基层的企业骨干齐聚于会议室。老书记一边拿草帽煽着汗涔涔的额头,一边掏出笔记本,向大家传达通知。大意是,四川省委根据地震专家判断,唐山大地震后,位于四川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近期活动频繁,有可能发生地震,会波及到绵阳;省委指示,绵阳是个工业城市,从即日起,全面启动地震前的各项应对工作。
会后,整个单位炸窝了,人们纷纷放下手里的工作,在单位指定的空旷处搭建临时窝棚,这大小不一的窝棚,有三角形的,这是一个单身汉的杰作,他把屋里的大木床抬出来,在上方支一根竹竿,用白色塑料布覆盖其上,算是一处栖身之所;有的像豆腐干,这是一大家人的产品,他们把存放在家里碗口粗的树干立在挖个浅坑的地面上,再用木条搭架,再在上面盖上厚实的牛毛毡,四周则遮盖着灰色的被面,甚至条纹的床单;还有的像圆圆的蒙古包,只不过圆得不甚规则,但宽大敞亮,看来这是几家人共同的创造,因为里面用草帘隔成若干小方块,还把蜂窝煤炉,锅碗瓢盆一应生活所需搬进棚内,俨然一付长期驻扎的派头。这大大小小的窝棚挤扎麻密,相互依偎,抱成一团,像洪荒时的亚诺方舟。
在星星眨眼的时候,整个单位的职工都撤离到指定位置,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人们三三两两低声猜测,神色恐惶,惊魂未定;而未成年的娃娃,则拖着鼻涕,光着小脚丫,从一个窝棚钻进另一个窝棚,在这个新环境里顽皮嬉戏。
这时,神情疲惫的老书记来到窝棚点,众人齐刷刷地向他围过来,他指着身后一位大个子中年人向大家介绍道,这是县委书记,来看望大家,请书记给我们作指示。
这是一位南下干部,他拿过老书记递过的铁皮话筒,超着一口山西腔传达了省委的指示,有三点,一是政府要保证物价的稳定,保证必须生活品的供应;二是组织基干民兵,护厂护家,保护国家财产;三是要保证不死一个老百姓;县委书记那粗壮的身躯,厚重的嗓音使我们感到了依靠,悬吊吊的心情落到了实处。
那是一段既紧张又充实的日子。
记得在距“八·一六”三四天的一个下午,在接到指挥部当晚有强地震的通知后,我们一行人来到车间,把能移动的小钻床,沙轮机等搬到室外,对不能移动的大机床,就用油布覆盖包扎,再在上方搭起木架,防止车间上面的瓦砾,檩檐砸坏设备。
当这个任务完成后,我们又在指挥部安排下,来到粮站,把仓库里的大米、面粉搬到仓库外面,并用油布搭盖,在精疲力竭之时,伙食团送来了大个的馒头,一盆葱花热汤,看着那黄亮亮的汤水,绿油油的葱头,令人食欲大增。饕餮饱餐后,我们带着指挥部发的红袖套,在指定位置巡逻,既紧张,又忐忑,更在心里默默祈祷。
还好,一夜平安无事,多日的疲劳使我们慢慢松懈了下来。
但地震终于来了,突发于八月十六日深夜。
施虐了多日的酷暑暂时收敛了它的淫威,这天晚上久违的凉风习习,在经历多日的“狼来了”过后,人们心里紧绷的弦终于松弛下来,纷纷早早地吹灭煤油灯,早早地进入梦乡。
就在半夜间,我匍匐在值班室办公桌上假寐时,一阵簌簌的响动使我本能的抬起头来,在我抬头的同时,屁股下的椅子左右摇晃,明晃晃的电灯泡成了吊钟的钟摆,求生的本能驱使我一个箭步冲出值班室,向窝棚区跑去。
到窝棚区时,看见一个苍老的身影,穿着贴身的汗背心,宽大的短膝内裤,踢沓着一双木板拖鞋,在安顿乱哄哄的人群。当老书记一眼看见我时,平日温热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只见他大声吼道,你跑起来做啥子,还不去把电话守到,县委肯定有电话来!见我回头向值班室跑去时,他又抬高了嗓门,把电话放到窗子外头,在外头搭一张椅子坐到!
当我刚把电话移到窗外时,电话铃响了,恰逢老书记气喘咻咻的来到电话旁,他拿起电话向对方汇报,就感觉到摇了两下,房子没有跨,更莫得人员伤亡,已经增加了民兵看守食堂和仓库,请书记放心。
这个不眠之夜一直忙到天色微明,当电线杆上的大喇叭播放完例行的序曲后,广播员以凝重的声音告示了“八·一六”松潘平武大地震的消息,而后又以坚定昂扬的语调宣读党中央的慰问电,四川省委的具体救灾措施。
老书记睁着一双熬红的眼睛听完广播后,檫了把冷水脸,啃着刚从伙食团出笼的热馒头,推起自行车,向我们吩咐道,我去县委接受任务,你们在屋里头把汽车准备好,随时到平武救灾。
十来天充分的前期工作,使绵阳人民从容应对了这十来秒的松潘平武大地震。因此次地震发生在松潘平武人烟稀少地带,未造成重大损失,我们准备好的汽车没有派上用场。
接下来是生产最先恢复正常,虽然还暂时避震在室外,住在窝棚里,经历几十年未遇的那一夜晚后,人们反而镇定了下来,照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直至巨星陨落,“九·九”国殇,人们才拆掉窝棚,投入到吊唁伟人的举国伤痛之中。
记忆中的那年那次地震已经很模糊了,但那个操着一口山西腔的县委书记,那粗壮的身躯,还时不时从记忆深处向我走来,如果这位老同志还健在的话,应该是古稀耄耋之年了,祝他安康!而老书记以于八十年代末驾鹤西去,当时他的追悼会的隆重的,因为他值得人们尊重。
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多次遭逢灾难,每次都是置之于绝地,而后再生,而后更加蓬勃,更加旺盛,那年在特殊时刻发生的那次地震,在当时的国力尚还薄弱,还处在那几个已受到正义审判的历史罪人的聒噪声中,在那个特殊的时刻,我们都能从灾难中挺起胸膛,在废墟中重振家园,去走过风雨,这一切证明,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能凝聚民心,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去进行复兴中华的伟业。
重新矗立的新唐山不是如此吗?!
正在重新崛起的新汶川、新北川不是如此吗?!
多难兴邦,这句存于典籍,置于案头的古圣箴言正由中国共产党人浓墨重彩地把她变成辉煌的现实!
多难兴邦,中国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