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国家领导人更加提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这是国情与世情所迫。去年中国的外贸出口总值将超过德国,列居世界第一;今年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日本,列世界第二。中国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汽车产量和销量也是超过美国世界第一;中国外汇储备2万多亿美元大大超过日本,世界第一。这些成绩在过去简直不敢想象。但是中国的世界第一都是按总量论,就是按数量来排列靠前。如果从核心技术,国家总体科技水平来看,则还差很远。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方面落后。比如液晶电视的面板靠从日本、台湾、韩国进口;大飞机的涡扇发动机靠俄国进口,高速铁路动车组马达驱动系统靠德国法国等的专利技术引进。因此容易被人卡脖子。外国媒体说中国的制造大国,靠低价劳动力的低产品成本取胜的。这让国人听起来很不舒服,但是事实。
难道中国人不聪明吗?绝对不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是同口称赞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就刊登了中国工人群像(指农民工)。那为啥中国科技创新至今仍落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一大截?内因是中国信奉中庸之道。外因是封建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封锁、压制的历史造成的。而今外因已经大多消除,但高技术领域仍然在封锁。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无国界,科学技术知识属于全人类所有。但是政治因素使美欧等对中国高科技实行封锁。
中国只有自己努力科技创新才能成为真正强国。但是中国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发展的思想理念尚存许多阻力。
中国人也曾是最能创新的。火药,造纸,指南针,陶瓷等发明的就是中国人。后来封建王国开始压制创新,焚书坑儒,闭关锁国,拒绝发展。皇帝代表上天,真命天子,君命如山。于是臣民皆只有默然寡语。历史不会重演,但残余意识仍会做怂。官僚主义,封建意识, 保守主义,经验主义等就是创新的拦路虎。这在长官意识浓厚的人身上体现最突出。这些主义的老祖宗就是中庸之道。
点百度查到: 关于《中庸》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
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这里的子程是孔子的后代,朱熹明代学者。从字面读孔子的话很简单明了,谁都懂。你想数千年前的的孔子思想能发达、先进到哪里去?孔子说“不偏就叫中”,不容易就为庸。他老人家很懂辩证法,不说绝对话。前一句表述绝对准确。后一句也近似准确。你可不能泛泛推延词义,“难”被不容易包含,但它绝对不是不容易。这种说话方式就属中庸之道。不偏不斜恰到好处。
朱熹的注释比较符合孔圣人原意。要做到中庸也是很难的,比如体操运动员立在一根平衡木上不动!一会可以,时间一长就会晃动,最后就要掉下。
愚者理解中庸就是平庸,而平庸正是创新的对立面。中庸就要保持现状,而创新肯定突破原有水平。创新要要有奇思异想,天马行空。毛泽东在文革《批孔》反对中庸,就因为他本人是个革命者,不安于现状。惯于学习,善于学习。任何事物都有两方面发展倾向。这不属本文议题范畴。
社会就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得到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发展。
小孩出生后,脑子是一片空白,开始懂事就要学习任何事务,敢于想象,敢于探索,是个创新勇士。开始不会走,就敢于学大人迈步,然她就会摔一跤,知道痛。但还不懂怎回事,还要走,甚至跑。再跌倒,哇哇哭了。于是妈妈发话了:“乖乖,当心腿腿要破破的 !”于是孩子开始萌生中庸思维苗子。走路要保持平衡。从此她的创新源动力开始削弱。及至上小学,束缚创新的规矩逐渐加身。上课坐要挺直上身,双手平放书桌上,这就要你别乱动,发问要举手,不许叫,等老师发现允许才能站起来提问。这都是孔圣人的嫡传弟子们在传播“中庸之道”。毕业进入单位开始工作,老师傅,老前辈,老学长们给你传经第一句话就是说:”头上棱角要磨圆,那你就成熟了,变成老师傅!”又是中庸之道。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力军。因为企业是科学发明,技术创新的用武之地。发明要变成产品,新技术新产品要制造出新商品都要靠企业落实变现。企业不动,那爱迪生再发明电灯泡也只能照亮自己脑瓜门。另方面企业自身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销售创新,售后服务创新。才能进一步打开销路,降低成本,广开财源。
一个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或高管,很容易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拦路虎。这在计划经济时期最多现。他要盈利,要增加产品产量,扩大销售,往往就压制创新。因为那要破坏日常生产的连续性,管理的平衡。外加自己的位子任期没保障,说不定啥时就要调动,所以保太平第一。过去的企业里,生产经理常和总工程师打架。总工要开发试验新产品,新技术找他安排生产作业计划,往往最困难。企业根本经营理念就是产量第一,规模效应为宗旨。这从中国钢铁第一大国是用粗钢产量计算的就可见。国家的GDP统计基数都是产量。
大学毕业生要到企业毕业实习,那就更难了。要安排学生到生产线上去搞见习或上岗操作,确实很难。我们毕业前就是这样做的。如今可能根本行不通了。时间就是金钱,怎会让啥都不懂大学生到第一线操作?于是,你要搞试验最好到实验工厂去。这是阻力之一。
第二阻力,长官英明意志。企业开会绝大多数老板主持,让各部门发言,然后老板总结。这其中老板不熟悉的会认真听,会仔细问。当他明白后,就会发表自己意见,采纳或否决。一旦老板熟悉专业业务,哪管只是皮毛,他就会老大意识膨胀。常会用自己经验判断业务和决断。由此他会讨厌再有新问题出来。这时候就会有乖巧下属领会上司脸色或心理,开始吹喇叭,抬轿子。如果这是科技专题会议,那就要遭殃,无法继续下去。
第三阻力,科技成果产生效益企业要评先进,立功受奖。那些主要科技攻关人员往往就要靠后,附属部门领导,公司主管喜欢的下属就会领先评上先进。因为没有食堂热饭菜送达第一线,科技人员哪来力气加班?!没浴室热水怎么能洗热水澡提神醒脑?于是科技人员要感谢公司领导的指导,生产厂的大力支持,全公司员工的大力协作,成绩属于大家!
事实也不全如此。很多现代企业的CEO都是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科学管理企业,科技创新在那里是发展原动力。比如马云的阿里巴巴公司就突飞猛进。他是IT专业门外汉。但是他懂的得如何用人,如何帮助科技创新,这就可以了。
毛泽东曾反复讲过。领导干部任务——就是用人,出主意。
美国是世界创新最发达国家。这和美国民族个性第一,移民国家有关。是否到哪里学下就能镀金回来就能科技创新呢?不一定。其实中国人最聪明。那些留学生到美国大中学校去就读,大多数成绩优秀。但是初中生就到美国留学,那是瞎起哄,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