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博客频道 >> 热门话题列表 >> 正文
这个春节你回家了吗
2010-2-21 14:19:04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记得薛隋代诗人薛道衡有一首人日思归的诗: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说的是: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这里面人日是指阴历正月初七,也就是今天,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在这一首构思新巧,想象奇妙的思乡之作中,充分地表达出想归又不能马上归的着急心理以及迫不及待要归的心情。

  而在这个虎年春节时,出现了一批“不思归”和“恐归族”,他们其中一些并不热衷回乡过春节,而选择留在他们永久的向往的城市,他们爱的是灯红酒绿,好的是财富和体面,另外一些则是因为自己觉得收入太低没脸回家过年。

  在中国的传统中,走出去的大多被父母邻里视作才子精英,游子归乡免不了攀比炫风光,加上这样的家人期盼,尤如重负在身,慈母体恤孩子虽不明言失望,但脸上颜色尽收眼底,所以身在异地的人们自然产生了近乡情更怯的念头,很多人都是年关一过,钱包吃紧。

  这种在异乡闯荡时总带着要衣锦还乡的情结,这种情结往往会成为其奋斗的动力,但在还乡途中,这也成了一种负累,除了父母的亲情,朋友、亲戚的人情等等,也会因为钱而产生不少尴尬。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加,春节去谁家过年也成为过年最讲究团圆的国人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

  有些人春节假期都是两边跑,大年三十匆匆赶到婆家,大年初二再搭夜车到娘家,实质上感觉比上班还累,也有的夫妇春节成了他们的分居日,夫妻双方各自回家陪父母过年,因为都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为了让双方老人都不寂寞,只有各回各家了。

  当然,将双方父母都接到自己家里来过个团圆年的也有。只不过这样的人数不多,因为它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在现阶段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所以,春节一面是父母的殷殷期盼,一面是儿女们在进退两难间的抉择,这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东方文化心理现象。

  因为东方文化比较注重结果,忽视过程,人们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别人发现自己不成功或是认为自己不成功。所以,不够成功的人往往会自己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觉得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回家会没有面子,实际回家过年是家人的团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应该把它当作一个展示或显示自己财富的平台。

  做父母的爱唠叨,这是很正常的,毕竟父母年纪大了,陪伴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应该好好珍惜,从传统家庭文化的角度上考虑,人们长期不回家容易跟家人脱离联系,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容易感到孤独,当然,春节团圆是传统习俗,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变异也很正常,总要有人走出这一步。

  不可否认,家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特别是中国人建立于农耕经济之上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孝道的社会道德规范,乡土观念表现得尤为突出。人们在家里可以任性,你可以放纵,你可以毫无保留地敞开心扉,让委屈的泪水流到亲人的肩上,家中的生活是低节奏的,是可以不追求效率的,做事可以慢条斯理的。

  于是,家成为人们躲避现代性焦虑的最后一块港湾,人们借助于春节这个传统,完成了一次躲避现代性的精神仪式,人们需要从这种亲人团聚的传统中寻求被疏离的社群精神,需要借助这个传统暂时回归曾经熟悉的温情,疗养他乡谋生时留下的种种心灵创伤,慰藉滚滚红尘中饱受过的孤独滋味,舒缓他乡生涯积累的紧张压力。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